青岛市少年宫,山东青岛 266012
摘要:从古至今,传统音乐文化一直流行于大众之间,这得益于作为媒介的音乐传播,将传统音乐传承发展。纵观古今,音乐传播手段随着时代的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进步,音乐传播为传统音乐的保存流传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将浅析各时期音乐传播手段对传统音乐的传承的作用,并对这些传播手段作出评价。
关键词:音乐传播;传统音乐;媒介传播;
音乐之所以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生生不息,是因为千百年来人们都在用当时的方式传承这种优美的文化。音乐的广泛流传依靠传播,一切将音乐传达、教授、演奏、保存的方式都可以归为音乐传播,它是从古至今音乐传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在中国古代乃至先秦时代,音乐传播就已出现,时代文明程度不同,相对应的传播方式也不同。到近现代,随着科技的发展,音乐的存储方式和记录途径也有了新的发展,借助媒介和媒体,音乐的传播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在多元文化丰富的当今世界,外国音乐也通过传播传入中国,与传统音乐一起活跃在当今音乐文化中,音乐传播增加了当今音乐的多样性,同时也对传统音乐造成了冲击,在当代音乐传播的环境下,我们也应该对传统音乐的传播方式和传承发展作出思考。
关于什么是传播,“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信息,传播是人的社会交往社会互动和社会现象产生的重要前题,更是社会得以形成的基础;”1音乐传播中,基本的传播方式就是传播者用演奏或演唱的形式,通过某种手段、某种媒介,让接受者获得音乐信息,从而让接受者对音乐产生心得体会。
一、口语媒介传播
口语媒介传播时期主要以远古时期、先秦时期、两汉时期为主。在文字记录和乐谱未记录的时代,口语传播几乎是音乐传播的唯一途径,指音乐传播者直接表达口头语言,中间没有任何媒介,以面对面的方式,让音乐接受者直接接触到音乐,具体表现为音乐传播者演奏或唱歌,接受者聆听记忆音乐。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民歌,民歌作为一种抒发情感,表达情绪,记录生活的民间艺术形式,其传播特点就是口传心授。口语传播是没有经过任何媒介的音乐传播形式,所以传播过程中会出现偏差,具有二度创作差别和地域性,如《茉莉花》,这首歌曲原调是明代就开始流行的《鲜花调》,经过百年的口语传播,各地方言将原本的曲调改编创作,形成现在的江苏民歌茉莉花、东北民歌茉莉花、河北民歌茉莉花等多地风格民歌。口语传播时具有极强的不确定性,细节上容易产生记忆偏差,各地域就会根据当地方言文化习惯等因素,对传播不到位的部分进行改编,进而发展成现在听到的带有地方特色的“同宗民歌”。
二、乐谱媒介传播
口语传播形式之后,出现了乐谱媒介传播。随着文字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对音乐记法也开始了研究,与文字一样,在记录音乐时,人们也创造出特殊的、专用的记谱文字符号。“我国历史上流传至今的最早的乐谱是梁代(公元10世纪) 所传的古琴文字谱《碣石调幽兰》;唐宋以来, 先后出现了律吕字谱、文字谱、古琴减字谱、俗字谱、工尺谱及锣鼓谱等传统记谱法, 尤其是‘工尺谱’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这些传统乐谱对我国古代众多珍贵的音乐遗存, 如敦煌曲谱、西安古乐, 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等传统音乐作品和‘乐种’的保存和现代‘解读’,都功不可没;因此, 从魏晋、隋唐以降直至近代清末“留声机” 的传入, 传统音乐文化的‘乐谱媒介传播’时期跨越了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时期; ”2乐谱媒介传播相比较口语传播的优越性在于:乐谱可以比较精确的记录音乐想表达的内容,创作者可以记录规范的音乐旋律、表达情感、节奏、歌词等,避免口语传播中的随机性、模糊性、不确定性等问题,将创作者对作品的构思最大程度记录下来。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也为乐谱媒介传播提供了便利,将乐谱印刷成册,可以流传到民间的各个地方,便于人们在没有音乐传播者现场表演的情况下进行学习,打破了口语传播空间上的限制,让音乐更为广泛、精确、完整的传播到更多地方。
三、电子媒介传播
以乐谱媒介传播为主的音乐传播方法经过近千年的岁月,终于又一次迎来了音乐传播方式的巨大发展。“1877年美国科学家爱迪生成功发明了声音记录器, 这一梦想才最终成为现实;此后, 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中, 先后出现了留声机、现代唱机、录音机以及无线电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等众多现代电子传播媒介, 也使人类的音乐传播活动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电子媒介传播时期;”3科技的发展给音乐传播带来了便利,电子媒介传播的主要原理是将声音通过电子设备进行加工处理,刻录其声纹,制成唱片、磁带等媒介以保存记录,或者通过电波的方式,用电台、电视台发送出去,来对音乐进行传播。我国的京剧艺术保存和传播也依托于电子媒介传播,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在电子媒介传播时期的开端是1907年京剧大师谭鑫培的第一张唱片问世,随后余叔岩、梅兰芳等京剧大师和民间艺术家阿炳也录制了唱片,我国的京剧艺术和民间音乐的珍贵资料得以保存和传播,电子媒介传播为京剧艺术和中国民间音乐的记录传承做出了巨大贡献。电子媒介传播将声音直接记录,无需读谱演奏,口语传播和乐谱媒介传播对普通大众的传播范围还是有所限制,在读谱的过程中也可能出现对乐曲情绪理解的偏差,读谱人的音乐水平可能也会对作品演奏的效果有影响,作品很难还原。电子媒介传播方式与之前相比的优势是,除专业音乐人士外,没有足够音乐素养的大众也能直接聆听音乐,直接感受创作者和表演者对音乐的情绪表达,对音乐的还原程度大大提升,学习音乐的人也可以直接体会作品,避免自己摸索过程中偏离创作者的原本意图。
近现代的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播中,传统音乐文化受到新兴流行音乐的冲击,曲艺、地方戏曲、民族器乐、民间乐曲等艺术形式的传播广度远不如流行音乐大,追求新潮和时代特征的人们对于传统音乐的关注度不高,更乐于聆听流行音乐,陈旧的曲调提不起当代年轻人的兴趣,优秀文化甚至逐渐衰落。面对当今传统音乐的传播现状,电视台、网络平台等媒体也采取相应对策,开设《喝彩中华》、《中国戏歌》等戏曲综艺和《国乐大典》等民族器乐综艺,通过大众喜闻乐见的传播形式进行传统音乐的传播,引起当代人对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视,对传统音乐的发展和传承作出贡献。当然,当今传统音乐的影响力还远远不够,许多地方戏曲因地域限制和方言限制等原因,一直不被大众喜爱,小众民族乐器也走不进大众的视野,造成“传播力度小——知名度低——了解人数更少”的恶性循环,这也是当下我们需要深刻反思加以解决的问题。
音乐传播在从古至今都有符合时代的传播方式途径,电子媒介传播固然在技术、传播范围、精确性、保存性等方面远远超过前面两种传播方式,但口语传播和乐谱传播依然拥有自己的价值和不可替代性。口语传播中,表演者和接受者面对面交流,对于音乐的处理和唱歌演奏的音色把控拥有直接感受,细节方面口语传播的方式最为准确,是其它方式都不可比拟的。而乐谱传播也有其存在的道理,音乐素养不够的人只通过聆听是无法准确记谱的,而且地理距离较远,无法现场感受音乐的人,也可以通过乐谱传播的方式得到音乐资料。三种音乐传播形式结合起来,取其长处并放大,综合运用音乐传播手段,将中国传统音乐推广至全世界,加强传统音乐传播速度,扩大传统音乐传播范围,增强传统音乐影响力,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赵志安.论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上)[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3(03):37-42.
[2]赵志安.论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下)[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4(01):74-76.
[3]曾遂今.音乐传播新探[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6(01):57-65.
1 [1]曾遂今.音乐传播新探[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6(01):57-65.
2 [3]赵志安.论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上)[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3(03):37-42.
3 [4]赵志安.论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上)[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3(03):3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