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科技学院 广东东莞 523000
内容摘要: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语言也冲击着人们的视野,在掀起阵阵网络流行语的狂潮之时,对现代汉语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网络语言良莠不齐,如何对网络语言进行规范,网络语言的规范有何现实意义,本文将从几个方面的实践分析做出解答,以供参考。
关键词:规范 网络语言 实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网络得到广泛的普及。伴随着网络语言的形成,人们对它褒贬不一。网络语言究竟是语言垃圾,还是可以利用的语言资源呢?语言专家何宛屏说:“对于辞典编辑者而言,我持积极观察态度,网络上的语言是活跃的,各种语言现象和社会生活相符合。”他认为网络语言有利于语言发展和进步;但李如龙却认为“网络语言对汉语是一种污染,是小群体为了团体交流方便,根据自己的爱好编造出来的,这是一个不健康的苗头。” 以其为代表的一些人认为网络语言破坏了我们语言文字的纯洁性。
而我们认为,“对于网络语言, 要有所分析, 有所鉴别, 然后有所取舍, 该接纳的接纳, 须淘汰的淘汰,这才是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对于个人用语方面,不应当对其进行干涉,因为语言是活的,是有生命力的,个人用语必定是多样化的,我们的语言是充满生机活力的。语言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对于一些网络新词语,我们不要一味地加以否定,而要“择其善者而从之”,对于那些能够弥补汉语表达缺憾的词语,我们应当接受。毕竟这类词有它存在的合理性,甚至有可能会渗透到日常生活中来,进入到一般词汇中,成为汉语核心词汇的一员。但同时大众媒体应当抱着对受众负责的态度,把握一个“度”,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在发扬提倡网络语言的优点的同时,对其不规范之处还应加以规范。谨慎对待网络语言的传播,对公众起积极的引导作用。可见,网络语言的前景是光明的,但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去粗取精”的筛选过程。
一 重视学校的语文教育
多元化的社会应该对语言有多元化的认识与宽容。多元的语言才能培育出多元的文化。在网络环境中,人们处于一种比现实中更加平等的地位,身份的匿名性保护给人们带来更多的话语自由权。网络语言是在特定的环境下使用的,如果强制禁止使用网络语言,既不符合语言的发展规律,也不利于网络文化的发展。
传统语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作为中华儿女有传承的责任。在学校的语言教育中,首先要分清楚健康成分与不健康成分,对学生加强正面引导,促使其使用规范性的语言文字。在加强语言文明教育的同时,还要提高网民素质。目前, 有些网民在聊天室等场合用语不文明,网名五花八门,内容消极颓废,交谈时相互攻击,这些是网络语言中不可小视的问题。因此,加强网德教育,在校园开展网络用语教育,对净化网络文化环境尤为重要。
二 政府主导,媒体示范,国家相关部门和各个网站制订相应的管理措施,规范引导网络语言
在网站的管理中,政府部门应起主导作用。应制订严格的教育法规,对未经严格筛选的或非约定俗成的网络语言加以拒绝,但同时要尊重约定俗成的网络语言。任何语言都有一个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定会留下精华而筚去糟粕。正如一些相对来说比较晦涩难懂的词语经过时间的沉淀势必会被淘汰。
此外还应加强教育宣传工作,提高网民的语言修养和媒体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使网络语言规范化观念深入人心。因为媒体从业人员在信息的传播中起着把关人的作用,同时权威媒体还起到意见领袖的作用,因此媒体正确使用规范语言对全社会使用规范语言产生重要的示范作用。同时还应多方动员,共同关注,推进网络语言的规范化。
三 建立整个社会对语言文字正确使用的评价系统
有些学者对网络语言的流行表示了担忧,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因为语言生活方式虽有种种局限,但并非一个封闭的系统,它是开放的。目前,网络语言已不仅仅在网络中生存,大有走出虚拟世界,进入现实生活之势。《中国网络用语词典》已经正式出版,这本词典收入词条2000多条,正文约40万字,其中有不少是来自英语。各种语言生活方式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吸收和兼容的。与此同时,社会成员可以只有一种语言生活方式,也可以除熟悉和坚守本社会集团的语言生活方式外同时具备其他语言生活的能力,呈百花齐放之态,各尽其用。
四 倡导动态观念, 针对网络语言树立多层标准
我们应该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哪些网络语言能反映新事物,得到人们的认同,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是有生命力的网络语言。哪些网络语言时低俗的、污秽的,经受不起时间锤炼的,那么,这些网络语言终将被人们所抛弃。当然,这需要经历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
在网络语言的规范中,应实行多层标准。网民成分复杂,不断有新网民加入,新老网民的语言状况在网上共存,形成了有层次的差别。因此,网络语言的规范工作应是有层次的、无止境的。
官方大型网站在发布信息、传递数据时应贴近标准的现代汉语,尽量做到用语严谨;一些小型网站,尤其是个人主页,则应允许使用约定俗成的一些网络语言。网上的新闻、消息和公告的用语应从严要求,而对于聊天室、留言版上的用语则可以适当放宽。表情符号和数字语言在网友聊天时可以使用,但不适合在网站新闻中出现,多层标准能使网络语言规范工作变得具体可行。
五 确定语用环境,谨慎使用网络语言
青少年好奇心强,喜欢追求时尚、另类的新事物,但又缺乏相应的鉴别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应提倡认真讲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向青少年灌输正确的语言观,让他们懂得许多网络语词只限于网络交际,应该谨慎使用网络语言。
我们以为,只有这样理解语言的本质,才能理解语言发展的基本动力,才能以开放的宽容的心态去认识包括网络语言在内的语言变异,这也是我们研究网络语言使用的意义所在。
作者简介:张惠玲,女 ,广东科技学院 教授,
研究方向: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