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辅导员与思政教师协同合作在促进党建带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2
/ 3

论辅导员与思政教师协同合作在促进党建带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

李小红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省济源市 459000

摘要:高校加强党建和思政教育工作有利于高校践行立德树人的发展目标,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水平。当前高校在加强党建与思政教育过程中依旧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分析了高校加强党建与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为高校党建和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意见和参考。基于此,对辅导员与思政教师协同合作在促进党建带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党建;思政教育;路径分析

引言

思想政治教育与党建工作是高校的重要教育内容,二者的核心都是“育人”,目的在于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因此,高校不断加强并推进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的融合,对提高二者教育质量、发挥“育人”成效能够起到重要作用。

一、高校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的关系

高职院校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要充分发挥党建与思政教育在育人目标上的合力,因为高职院校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高度统一,密不可分,高职院校党的建设是思想政治建设的基础和前提,党建工作为思政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理论指导,同时,思政教育也是党建的重要手段。高职院校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职院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是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之一。高职院校党建包括思想建设、政治建设和组织建设等内容。其中,政治建设是党的建设工作中的根本建设,党建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就包括了大学生的思政建设与组织建设。而思政建设的主要目的是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引导、激励作用,服务大学生的成长成才需要。同时,对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和正式党员进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加强党性修养,提高政治觉悟,为党的事业发展增添新鲜血液。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着学校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大学生处在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外界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只有充分汲取营养、科学滋养,人生才能节节壮、步步高,“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高职院校进行思想政治建设的最终目的与大学生的党建工作的目标是一致的,加强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开展党的建设,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工匠精神和精益求精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实现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目标。

二、高校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协同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深化思政教育,推进党建工作

思想建设与政治建设作为党的建设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在十九大报告中首次被纳入到党的建设工作整体布局中,并强调“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党建工作的深度融合,一方面是党的建设需要,另一方面也是深化思政教育内含的需要。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深化爱国、爱党教育,树立正确、坚定地理想信念,为端正学生入党动机、基层党组织吸收优秀学生党员提供有力帮助;在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培训课、基层党组织的“三会一课”中,加强学生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历史理论等知识的学习。

(二)有助于使思政教育更好地入脑入心,提高实效性

据了解,高校大部分思政课都采用了合班授课的方式,采用该方式时,班级中的学生比较多,教师为了保证课堂纪律,通常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形式相对单一,学生在课堂中与教师互动的机会比较少。然而在班级管理中,辅导员通常会开展主题班会,与学生谈心谈话,在各项活动中观察学生的表现,对学生较为了解。因此,当实现辅导员与思政教师协同合作后,不仅可以让党建工作顺利开展,同时也可以让思政教育走入大学生生活,在保证思政教育实效性的基础上,促使大学生掌握更多的思政知识,拥有更高的思想水平。

(三)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

立德树人是新时期高校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高校应当通过有效的教育模式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与科学文化素养,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二者协同发展能够更好地明确教育方向,营造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氛围,真正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

三、促进高校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协同发展的策略

(一)加强队伍建设,保证党建带动思政教育效果

现阶段高校辅导员一般都带二百多名学生,为了保证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学校要从职业提升和生活方面给辅导员以关怀,让其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体会到人文关怀,并为辅导员树立思政教育的责任意识,以此激发辅导员的工作使命感。学校应为辅导员与思政教师提供培训机会,通过培训,辅导员能够掌握更多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使其可以在开展党建工作时更得心应手。为辅导员与思政教师的沟通创造机会,使二者的思政教育理念和方式逐步形成有机融合。辅导员与思政教师在交流过程中,辅导员从思政教师那里学到理论知识,思政教师从辅导员那里更进一步了解学生,更好地备教材、备学生,提高课堂授课的针对性。

(二)辅导员要坚持与时俱进

我国社会的历史一直是持续向前前进的,原始社会、现代社会、共产主义社会这几个不同的历史阶段,都是我国社会向前进步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作为高校的辅导员,在进行思政教育工作的时候,也应该具有“互联网+”这一模式下的与时俱进的思维和能力,积极勇敢地参加到新时代的变革中来,科学把握未来高校思政的前进方向和发展趋势,在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等各个层面做出适当的改变和调整以迎合新时代发展的需要。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优秀的思政教育都需要与时俱进的思维和能力,“时”准确说来就是时代的改变、崭新的前进方向,与时俱进不仅要迎合新时代的各种变化和发展,还要用发展的目光去对待各种复杂的问题并展开积极有效的钻研和探索。

(三)加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与校企协同育人模式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工作人员应与合作企业的文职人员之间加强沟通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合作、同向发力。企业可以派相关企业政工人员到高校学习进修,在提高思想政治素养的同时了解熟悉高校思政教育目标和方案,同时高职院校也可以选派部分思政教育工作者到企业挂职锻炼,了解企业文化和学习实习情况,帮助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理论联系实践,提高学生结合专业技能有效学习领悟工匠精神、创新创业精神等,从而有建立效的衔接机制,也可以打破校企协同思政育人的僵局。

(三)打造专业的师资队伍

1.提升教师的思想认识。提升教师的思想认识是推进党建和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只有教师的思想正确,才能引导学生在今后发展道路上不出现偏差。因此,高校需加强教师的道德素养培训,可开展相关培训讲座,提升教师的思想水平。教师自身也要利用各种渠道,主动学习相关知识,提升自身政治觉悟,以正确引导学生树立远大志向,不断完善自身,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2.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高校要定期召开学习研讨会,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教师要认真学习党的新理论新政策,加强自身专业素养和政治素养,落实培养专业水平与道德素养极高的人才的教育方针,将党建目标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并运用到日常教学中,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加强学生对党的政治认同和思想认同。

(四)激励思政课教师积极介入学生教育工作

高校辅导员承担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涵不断拓展,从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品质、爱国主义拓展到了心理健康、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创业辅导等,可以说涵盖了公民教育、道德教育、意识形态教育、情感教育、情商教育等诸多领域,做好这些教育工作并不容易,需要众多学科专业的知识,还要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思考、感悟,这些正是辅导员所缺乏的,辅导员的学科背景较单一,比较年轻、人生阅历不足。思政课教师的参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些不足,特别是可以发挥专业特长在学生的党课、团课以及“青马工程”中大展身手,也可以在学生理论社团、课外理论学习研究、社会调查等活动中给予辅导员鼎力支持。此外,思政课教师走进学生的生活,参与辅导员的日常思想教育工作,可以了解学生的基本信息、思想状况和人生困惑等,也可以就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与辅导员进行交流,还可以将思政课的教学延伸到学生的主题班会、主题团日党日活动以及社会实践活动中,既密切了师生关系,又促进了思政课教学。

(五)优化思政管理工作模式,实现工作融合

实现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的协同育人,不是各自负责一部分,各干各的,没有交集,两个主要的育人主体要相互交流、借鉴各自的育人方式和经验,协同提高育人效果,实现二者的协同育人。高校要从管理模式上进行创新,校党委要高度重视思政育人工作,把思政育人工作看作一个整体,需要多方力量参与;要从顶层设计高度把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承担的思政任务进行融合,构成一个整体的育人体系。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成立专门的管理部门,主要负责思政理论研究、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发挥行政组织的力量,为两个主要的育人主体提供协同支持。在职称晋升、人员聘任等方面落实思政要求,融合两个主要育人主体的工作,使二者不再是相互平行的两条线。定期对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进行培训,补短板,同时为两个主要育人主体提供交流的平台。如辅导员可以参与思政课教师的备课、学术探讨等活动,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水平,思政课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的校内外思想政治实践活动,对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用自己的理论知识进行解读,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

(六)成立协同小组,有助于辅导员与思政教师沟通

尽管辅导员与思政教师协同合作对学生发展和思政教育有积极的影响,但根据目前各个院校实际工作开展情况,我们可以看到辅导员与思政教师联系不够。为了做好党建工作,使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际效果,院系层面要为辅导员与思政教育沟通创造机会,可以成立临时协同小组,让辅导员认识到配合好思政教师了解学生也属于分内工作,同时也让思政教师认同与辅导员进行有效沟通是保证自己思政教育开展有效性的重要前提。通过分析该辅导员所带的班级以及思政教师的授课班级,让辅导员与思政教师结对子,保证经常沟通联系。在成立协同小组后,一方面思政教师需要与辅导员沟通当前党建工作情况,使得辅导员可以在党建工作中渗透思政教育;另一方面辅导员也需要与思政教师沟通学生各方面情况,特别是学生在思政教育课堂上出现的情况、学生对思政教育哪部分知识不够理解,在党建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着哪些问题。通过两方面的沟通有助于党建工作更好地融入思想教育,也让思政教师找准后期授课重点,保证授课针对性和有效性。

(七)坚持党建引领,树立协同理念

党建是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协同育人是高职院校完成立德树人工作创新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培养体系涉及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而贯通其中的是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是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内容。要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我们的特色和优势有效转化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能力。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是一项涉及全校各项工作的系统工程,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有机融入到教学、科研、管理等各个环节,才能产生实效。这一论述明确了高校党建工作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事关人才培养的成效,事关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效,意义重大。

结束语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高校一直是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基地与重要阵地。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网络信息日益更新、互联网技术不断普及的新时代背景下,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是高校“立德树人、育人育德”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高校大学生虽然已成年,但心理心智与人格尚未成熟,政治思想觉悟有待提高,还未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参考文献

[1]李玲玲,易凡.互联网视阈下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策略探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11):7-9.

[2]朱诗萌.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的路径探索[J].农家参谋,2020(23):281.

[3]张正阳.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协同创新的策略分析[J].中外企业文化,2020(10):102-103.

[4]董金玉.高校思政教育与基层党建的协同发展模式研究[J].公关世界,2020(18):100-101.

[5]曾凤蓉.学校党建引领思政教育的工作路径[J].新教师,2020(09):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