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军航空兵学院 河北省 廊坊市 065000
摘 要:针对外训规模不断扩大、外训学员大多具有宗教信仰这一现实情况,本文探讨建立一种基于多种宗教信仰共存背景的外训教学管理模式,以解决教译员和中方管理人员在同外训学员接触过程中遇到的相关宗教问题,从而融洽双方关系,促进对外培训效果,进而服务国家外交大局。
关键词:宗教 外训 教学管理
随着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逐年攀升,我国的外训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层次也在不断提升。我院外训学员主要来自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他们大多数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例如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而我院教译员和教学管理人员普遍无宗教信仰,在同外训学员接触时往往对涉及宗教的问题感到棘手。这些问题若处理不当,轻则影响培训效果,重则酿成外交事故。本文深度剖析外训学员主要宗教信仰的特点和渊源,探究多种宗教信仰并存背景下外训教学管理中存在的及可能发生的矛盾问题,创造性地探索出一套有效的外训教学管理模式,以期提高对外培训效果。
2013年至2020年,我院先后承训7期14个国家249人次(部分学员曾来我院多次学习)外训学员。在这些学员中,只有4名外训学员无宗教信仰,剩余245人次均有宗教信仰,主要包括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新教和佛教。具体信教人数及分布如下所示:
| 伊斯兰教 | 天主教 | 基督教 | 新教 | 佛教 | 无宗教信仰 | 有宗教信仰 | 外训学员人次总数 |
第一期 | 1 | 0 | 0 | 0 | 16 | 0 | 17 | 17 |
第二期 | 0 | 20 | 1 | 0 | 14 | 0 | 35 | 35 |
第三期 | 2 | 17 | 2 | 1 | 9 | 0 | 31 | 31 |
第四期 | 7 | 15 | 2 | 0 | 15 | 0 | 39 | 39 |
第五期 | 12 | 5 | 6 | 1 | 14 | 0 | 38 | 38 |
第六期 | 9 | 7 | 5 | 2 | 17 | 1 | 40 | 41 |
第七期 | 8 | 9 | 9 | 0 | 19 | 3 | 45 | 48 |
总数 | 39 | 73 | 25 | 4 | 104 | 4 | 245 | 249 |
图1 1-7期外训学员宗教信仰状况
了解各宗教信仰的特点有助于外训工作的顺利开展,也是科学安全管理外训学员的前提,各宗教特点如下:
1.伊斯兰教的特点
伊斯兰教只信仰安拉,其倡导与人为善、和睦相处。穆斯林每日需做五次礼拜,每周一次聚礼拜。在伊斯兰教历的斋月期间,禁止饮食和吸烟。斋月结束后便是开斋节,是伊斯兰教最隆重的节日。
2.基督教的特点
基督徒在饭前往往要进行祈祷,就餐时,要等待祷告完毕后,再拿起餐具。基督教倡导仁爱、和平、节制和宽容;忌讳崇拜除上帝以外的偶像;忌食带血食物;天主教徒在守斋日禁食热血动物的肉,但不限制鱼、蛋及乳制品[1]。
3.佛教的特点
佛教是一种多神论的宗教。佛教中很忌讳亵渎佛,不能用手和身体的下部去触佛像;在佛教节日期间,不杀牲,市场上不售肉,家里也不吃肉;每年公历4月13日至15日为佛历新年
[2]。
文化社会学理论认为,不同文化相遇时,冲突和碰撞几乎不可避免。特别是很多外训学员来自信教人数比例很高而宗教信仰自由度不高的第三世界,对其它宗教了解甚少。来华后,他们要和宗教信仰完全不同或是无宗教信仰的人朝夕相处,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3]。
无论哪种宗教都强调对其神明的敬畏和对其教义的恪守,外训学员希望自己的宗教信仰被尊重,因此在提到自己信仰的神明或宗教信条时会表现得虔诚而严肃。有的学员无法接受别人将其宗教信仰或信奉的神明和幽默或玩笑挂钩,认为这是“亵渎神灵”。然而,在日常交流时,尤其是在一些轻松愉快的场合中,有的学员不经意间开了个跟宗教相关的玩笑,无形中冒犯了其他同学,造成学员之间人际关系紧张。
基于宗教层面的管理一直是外训学员管理工作中敏感而棘手的问题,处理不好往往容易诱发矛盾和冲突。
由于不同宗教饮食习惯差异和饮食禁忌的存在,外训学员十分关注中方提供的食材种类及其来源。例如信奉伊斯兰教的学员会明确表示抵制猪肉及猪肉制品,不使用触碰过猪肉制品的炊具和餐具,不和食用猪肉制品的同学同桌吃饭,所有提供给他们的食材包装都必须有“清真”或“Halal”标识,甚至集体要求中方展示采购的食材供他们检验,或是要求参观后厨了解烹饪过程,这无形中增加了管理的工作量和对细节的把控难度。
不同的宗教有各自固定的节日,作为宗教信徒,学员对自己的宗教节日十分重视,普遍希望能够放假、组织庆祝活动、外出会见其他留学同胞或申请接待外来的同胞相聚欢庆、共同举行宗教仪式和祷告。但是,为所有宗教的重大节日都提供假期无疑是不现实的,外训学员管理规定对学员外出、会客及宗教活动也有相关要求和必要的程序规定。因此,当学员的此类诉求无法得到满足时,他们往往会觉得人身和宗教信仰自由被限制,出现不解、失落或不满情绪,甚至和中方管理人员产生矛盾,给日常管理带来阻力。
学员文化背景和个体差异直接影响着教学管理和教学成果,多种宗教信仰并存现象对外训教学管理的影响值得我们关注。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宗教活动和教学活动时间冲突的情况时有发生,例如伊斯兰教规定信徒每周五去清真寺集体礼拜,这一宗教活动无疑占用了一部分正课时间,影响了正常的课程进度。斋月期间,伊斯兰教学员白天不吃不喝,在极度饥渴的状态下,他们往往无法专心听讲专业课,更没有体力和精力上好外场实践课或进行日常体能训练,不仅影响自身学习进度,也为中方管理人员的教学安排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基于多种宗教信仰并存的情况对外训教学管理工作带来的影响,我们通过创新外训教学管理模式,逐层深入地解决教学管理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从而提升外训教学管理成效。
有着不同宗教信仰的外训学员来到中国,如果对宗教信仰政策不了解,会引起工作生活的不适应甚至是抵触和反抗情绪。为了使外训学员尽快理解我国的宗教信仰政策,做好人的工作,第一步就必须抓好我国宗教信仰政策的宣传教育和贯彻工作。
外训学员对华了解的信息渠道一般都是互联网络和新闻报道,网络上充斥的关于我国宗教政策及做法的虚假报道及欧美政客甚嚣尘上的不实言论甚至使部分外训学员对于我国的宗教政策抵触颇深,所以我们的宣传教育要贯穿培训全过程,用时间来循循善诱,解决思想问题。一是在新学期开学教育和第二课堂教育活动中,邀请专家教授、地方有关国家部门(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中心等)为外训学员开展讲座,详细阐释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总则及具体内涵;二是利用培训的具体课程,如《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国情》等通识课程安排讲授中国传统宗教等相关内容,介绍中国宗教的发展历史及与国外宗教的渊源,拉近彼此的距离;三是结合国内考察和参观见学,组织外训学员参观国内著名宗教胜地,使其切身体会我国对宗教名胜古迹及活动场所的保护和信仰自由的政策,加深其对我国宗教政策的认同感。
外训学员宗教信仰的普遍性和共存性是直接影响他们学习生活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中,必须发掘本身特色,探索经验做法,增强学员人文关怀的幸福感。
要彰显虚怀若谷、求同存异的“大家”特色,提升沟通交流,增强彼此认同和理解。在沟通交流中要注意,避免同外训学员探讨宗教观,不要对其宗教信仰进行评价,从而避免发生争论。我们只需从沟通帮忙、增进友谊的角度出发,了解其宗教需求、禁忌等即可,无需讨论宗教的优劣或是信教与否的必要性,避免伤害双方的感情。
要彰显急人所难、乐于助人的朋友特色,提供尊重帮助,促进交流和增进友谊。对于特殊日期(如节日)的饮食变动,应尽可能满足信教学员的需求,并在其它食材上予以补足。例如:天主教的守斋日规定至少一天中有一餐不饱食,且不可吃禽兽肉,该日的食谱便可减少禽兽肉的供应,以鱼、虾、鸡蛋等食物来代替。伊斯兰教斋月期间,可将三餐变为两餐,一餐在日出之前,一餐在日落之后。有条件的单位可以为学员一些健康又有营养的方便食品,或者提供自己做饭的小厨房,方便其自行准备餐食。在各信教学员的重大节日里,兼顾外训教学年限短、目标高、强度大等特点,不专门放假庆祝,但准许其在课后与亲朋好友一同庆祝,进行宗教仪式或祷告等。
当今世界,信教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高约87%,且每年有大量的新增信教人口,如此大的人口基数导致宗教冲突也屡见不鲜[4]。外训学员来自世界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价值观念、文化程度、教育背景、工作经历都不尽相同,特别是宗教信仰更是因国家、因民族、因人而异。这就需要我们尊重他们的宗教风俗习惯,做好外训教学管理工作。
在多种宗教信仰共存背景下协调好学员内部关系,要遵循“求同存异”的原则。首先,要在承认、尊重并保持宗教文化多样性的同时,发掘出能够普遍适用和遵循的伦理准则,寻求“在多样性中实现统一性”。例如:在待人接物方面,各教都体现了与人为善的原则,处理学员内部关系时若加以运用,可帮助化解双方矛盾,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其次,要妥善处理各宗教之间的差异,不能因此而导致宗教矛盾甚至冲突,影响各宗教学员之间的关系。虽然“存异”,但任何宗教都没有特权,不应高高在上,对其它宗教的事务、活动指手画脚,不能只顾自身的宗教信仰,而忽略或牺牲其它宗教的利益。各宗教都是文化大观园的一部分,应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真诚互助,杜绝学员产生“宗教优待”心理。
在多种宗教信仰共存背景下协调好学员内部关系,要针对具体情况,采取有效举措,提高沟通协调的效率和成效。一是要组织学习交流,增进相互共识。通过举办学员讲堂,组织信教学员派代表介绍各自宗情况特点,增进彼此的了解,营造和谐交流的氛围。二是开展平等对话谈心教育[5]。教学管理人员应当定期开展针对各宗教信仰学员的谈心教育,尤其是在各宗教学员关系紧张的时候。“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谈心前首先要掌握好学员情况,了解关系紧张的原因,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其次,注意换位思考。一方面,中方人员普遍无宗教信仰,对于相关问题难免先入为主,带入自己的思维方式。另一方面,如果善加利用,引导相关学员换位思考,让其站在对方角度考虑问题,更能加深相互理解,缓解紧张关系。
教学是外训的中心工作,创新多种宗教信仰共存背景的外训教学管理模式也应当以提高教学质效为目的。外训的课程安排强度较大,且到目前为止很少将宗教这一因素考虑在内,导致学员的宗教活动与教学活动的开展时有冲突,此时须通过适当调整教学安排化解冲突。
融洽的多种宗教信仰共存关系可以营造学员之间、学员和教译员之间良好的学习互动氛围。宗教知识非常丰富,更不必说是在多种宗教信仰共存的情况下,教译员要想在短时间内达到精通的程度明显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更要遵循“言多必失”的原则,在课堂教学中尽量避开宗教话题。如果无法绕开,比如某节课的内容是介绍中国的宗教情况,也一定要从客观的角度对历史事实进行介绍,不进行主观评价,这样才能尽量避免无意中产生矛盾冲突。
研究创新多种宗教信仰共存背景的外训教学管理模式能以小促大,推动外训教学改革。斋月期间伊斯兰教学员体力不支,不宜安排室外的实践课程或高强度的体能锻炼,因此可以尽量在这一个月内安排室内的理论课程,这样既能照顾学员的身体状况,也能保证教学效果;参观见学时,学员每日需往返于诸多地点,体力消耗更大,若恰逢斋月期间,带队人员应密切关注学员情况,尽量安排身体不适者在车上或酒店休息,待体力恢复后再参加集体活动。
本文从外训学员宗教信仰的特点入手,详细分析了各宗教之间、宗教和非宗教人士之间可能产生的冲突问题及其形成原因,并探讨了多种宗教信仰并存这一现实情况对外训教学管理产生的影响,形成了一套集政策、关怀、协调于一体的外训教学管理模式,有效地解决了多种宗教信仰并存环境下怎么做的问题,对提高外训工作成效具有借鉴意义。
[1]王美秀、段琦、文庸、乐峰等.新版宗教史丛书—基督教史[M].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20(10):3023-3037.
[2]杜继文.新版宗教史丛书—佛教史[M].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20(10):9-36.
[3]张玉环,孙传月,郑毅.文化差异对留学生教学管理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033(003):139-140
[4]徐佳妮. 论宗教冲突的危机管理[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5]叶嵩、钟重欢. 基层干部开展谈心教育应注意把握五个问题[J]. 司务长,2005年第5期:29-30.
作者简介:牛剑桥,男,1992.8
籍贯:江苏仪征
单位地址:陆军航空兵学院外训大队翻译室助理翻译
学位: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外训教学与翻译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