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破五立,全面育人”背景下美育评价的有效改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2
/ 3

“五破五立,全面育人”背景下美育评价的有效改进

吴丹

深圳市龙岗区外国语学校(集团)云和学校

摘要:美育教育活动的重要性,近年来在国家的政策中有了越发显著的体现。2020年,“五破五立,全面育人”在《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提出,对于教育评价问题进行了指导,要求“破”的是以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不科学做法,“立”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论文对于小学美育评价体系构建的政策要求和实际需求进行了分析,并再次基础上结合小学美育当下教育实施的现状,提出了形成以能力提升为标准的美育评价内容体系,形成“大美育”为范畴的美育评价范围体系,形成以个体为评价对象的美育评价跟随体系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五破五立;全面育人;小学美育;有效评价


学校美育内容包括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渗透在音乐、美术、美学、文学教育当中,也包括各类鉴赏美和创造美的活动等。在实施美育的过程当中,小学教育往往更加注重的是如何实施教育,将重点放在拓展美育教育的范围、深化美育教育的深度、引导学生进行欣赏活动等方面,却忽略了美育评价的重要作用。美育评价,不仅是对于小学美育活动教学的有效指引,更是对于小学生明确自身美育学习目标的重要标准。科学的美育评价标准,应当成为学校美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对于整体美育活动的重要引领最用。


  1. “五破五立,全面育人”背景下的美育评价改进方向

1、“五破五立,全面育人”背景下美育评价的要求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这是指导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总体方案》的出台实施,对于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具有重大意义。

“五破五立,全面育人”对于学生评价的要求是这样的:“破”的是以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不科学做法,“立”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要求,相应提出树立科学成才观念、完善德育评价、强化体育评价、改进美育评价、加强劳动教育评价、严格学业标准、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7项任务。

对于美育评价来说,落实“五破五立,全面育人”,首先就是要“破”除给学生美育学习活动贴上“唯作品论”的标签,不以学生在美育学习活动中的作品表现为唯一评判标准,增加美育评价的维度;其次,就是要关注“立”,全面思考并革新美育教育的目标,形成全新的美育结果评价体系,融合德育与美育活动,对于美育的学业标准进行量化分析。落实了以上评价理念,就是有效落实了“五破五立,全面育人”的整体理念。而这一理念,也要结合小学美育活动开展的现状实现针对性的调整,才能够更加符合当下教育的需求。


  1. 小学美育评价在“五破五立,全面育人”背景下的需求

小学美育的评价,在“五破五立,全面育人”背景下,也有着更为明确的要求。结合小学美育教育教学的现实情况,改进美育评价,关键就在于调整传统的美育思维模式,从“以生为本”“美育为本”的角度来重新构建美育评价模式。

破除美育评价活动“唯作品”“唯成绩”的理念,树立“能力第一”的评价理念。当下小学美育活动最关键的问题,就是从社会培训到家庭教育,从社会意识到学校教育,都更加重视美育教育活动中学生所呈现出的美育作品,如绘画作品、歌唱作品、手工作品等,相关评价也针对这些作品展开,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内心所得等无形的学习收获的关注较少,评价也较少。相应的,在新的评价体系中,要树立“能力第一”的评价理念,将学生在美育活动中所获得的学习能力、审美能力,培养的意志品质等能力纳入到评价体系当中来,形成更为全面的评价理念。

破除美育评价活动狭窄的“学科思维”,树立全面的、深层的美育评价范畴体系。从概念上来说,小学美育活动并非单一的音乐、美术教育,而是涵盖了多学科的育人体系,然而,从目前小学美育活动评价的实际操作来说,音乐、美术两个学科的评价是单独的、分离的,与文学、情操培养相关的美育活动又集中在语文教育、德育教育领域,割裂的评价方式使得小学生的美育学习活动在目标、方向上发生了割裂。在这样的情况下,应当有效统筹小学美育活动中美术教育、音乐教育、语文教育、德育教育等门类,展开综合性的“大美育”评价,才符合“五破五立,全面育人”的核心理念。

破除美育评价活动评价的“个性思维”,从小学生个体的角度重新思考美育评价内容。“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对于不同的小学生来说,其美育方面的接受能力、学习水平等都是差异性较大的。而目前的小学美育评价体系当中,针对学生的评价通常都是用统一标准、一个准绳,这对于不同基础、不同能力的小学生来说是并不科学的。因而,在全新的评价体系当中,应当增加评价活动中的“个性思维”,注重学生个体的成长与发展,形成差异性的美育评价体系。


  1. “五破五立,全面育人”背景下小学美育评价的有效改进策略


    1. 形成以能力提升为标准的美育评价内容体系

    与“为分数论”“唯作品论”相对的,就是小学美育评价活动中,对于学生能力提升的重视。对于美育活动来说,良好的艺术、文学审美能力、欣赏能力,对于某一艺术作品、内容的独特理解,对于自身钟爱的艺术领域内容的深沉爱好与内容收集,都能够成为学生在美育方面的独特造诣,也就是“能力”。然而,从评价的实施活动来看,评价“能力”显然要比评价“作品”的难度高,因而,这就意味着整体美育评价的内容体系就要相应发生转变。

    一是,将审美能力融入美育评价活动。在小学美育活动的过程中,要将美育中的审美活动与创作活动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并纳入到评价活动当中来。例如,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理解、对于音乐作品的审美与喜好等,对其进行评价;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则要对于学生的美术喜好、美术评价、美学倾向等进行评价,作为美育评价的重要一部分。即便是学生不能够绘制一副令人满意的画作,或无法完成一首歌曲的完美演唱,但是其能够说出美术作品的好处,评价一首歌曲的艺术价值,那么教师依旧要积极认可其审美的能力,对于其进行积极评价。

    二是,将学习能力融入美育评价活动。评价同时要注重学生美育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因在美育学科的学习能力、领悟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受到学生自身天赋、基础能力影响较大,为了排除美育成果对于学生评价的影响权重,在评价体系当中,要加强对于学生接受美育过程中学习状态、学习过程的监控,充分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体现出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例如,美术学习过程中,可以将学生收集美术作品的行为作为学习态度的体现,来评判学生的美术学习状态;在文学阅读活动中,可记录学生阅读书籍的数量、时长,同时通过对话来了解学生的阅读效果,评判学生的文学学习过程。通过过程评价、能力评价,能够更加完整的了解学生美育的全貌。

    三是,将对美育活动的理解融入美育评价活动。对于美育活动的理解,体现着学生的美育观,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塑造正确的美育观念,引导学生对于美育科目有正确的认识,也是美育活动的重要目标。因而,在评价体系当中,需要教师花费一定时间,去了解学生在美育活动中对于美育活动的态度、参与的状态、抱有的希望等,通过对于其美誉观念进行及时的引导、评价,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美育观念。如,有一些学生认为绘画就是要学会画画,而忽略了欣赏能力的培养,教师就要及时指正,为其树立爱艺术、爱欣赏的全面美术观。


    1. 形成“大美育”为范畴的美育评价范围体系

    小学美育活动是一个综合性的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是丰富的,多项美育活动的边界是较为模糊的。然而在传统的小学美育教育活动当中,美术教育、音乐教育、文学教育等的教育边界是清晰的,评价边界也是清晰的,从未有过融合的评价标准。然而,从“大美育”的要求来看,美育活动及其评价范畴应当是广阔的、融合的,要注重学生自身在美育活动当中呈现的综合能力、综合价值,才能够更好的评判一个学生在美育方面的收获与能力。因此,形成“大美育”为范畴的美育评价范围体系就需要:

    一是,实现美育教育活动的学科融合。融合性的评价首先要具备相应的评价主体。在美育活动设计上,将音乐、美术、文学等学科大类进行融合,引导学生尝试从学科融合的角度来完成一定的任务,激发自身的兴趣,进而实现对于融合学科美育项目活动过程与结果的评价,形成综合美育的评价体系。

    二是,设计美育教育学科融合的评价模式。针对融合教育,要从融合的角度来设计评价模式。针对融合教育活动,要从美育学科融合的数量、质量,学生的创新程度、参与状态、获得结果等方面来综合展开评价。例如,在美术、音乐、文学的融合,有的学生采用图形谱的方式融合美术与音乐,又以文学的方式将图形谱编成为了一个故事叙述了出来,这样活动的完成度就提高了,评价也会相对较高。评价模式的综合可以倒逼美育活动的融合,是展开“大美育”活动的前提。

    三是,形成美育教学学科融合的评价量表。为了推动学科融合美育活动自身的提升,要编制评价量表,用于对于学生自身学习的自主评价,同时反馈出学生对于学科融合美育活动的评价,进而帮助学生来完成自己学习情况的评价,同时推动融合美育活动的优化。相关量表可以逐步成型,在小学教育的各个阶段实现不断的完善。


    1. 形成以个体为评价对象的美育评价跟随体系

    美育活动在小学阶段虽然内容和形式都接受学校的统一安排和管理,然而,美育活动在实施的过程中所呈现的影响,以及每一位学生收到的美育成果,都是不同的。小学生由于自身家庭教育、个体接受能力差异巨大,在美育教学的接受程度、接受效果、呈现特点上都有不同的体现。因而,美育评价活动不应当以班级、年级为单位展开统一化、简单化的评价,而是要针对不同的评价对象展开针对性的美育跟随评价体系构建,尊重学生在个体上的差异性。这一体系包括:

    一是,形成从一年级到六年级“跟随式”美育评价档案的构建。为每一位小学生建立“美育跟踪档案”,对于学生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所参加的美育活动、美育活动成果、自主评价、教师评价等进行记录。这一档案由教师进行保管,在美育活动之后由家长和学生一起完成填写、资料收集等工作。通过六年的“跟随式”记录,学生翻看自己的档案,对于自身每一步的进步都会有记忆、有感想,有效的增加了美育活动的仪式感和收获感。

    二是,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在跟随评价体系中重视挖掘学生的美育亮点。在跟随式的评价体系当中,注重根据每个学生的美育特点、突出特长和个性特征,对于学生的特点、个性化发展进行有针对性的记录,形成“学生个性美育记录档案”。在这一评价内容中,教师要注重对于学生的个性进行挖掘,通过日常的观察、记录来关注学生的闪光点,进而不断调整美育活动引导学生在个性、特长上获得进一步的发展。这样的评价手段,能够使得学生身上的亮点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并更容易在艺术上获得一定的成就与造诣。

    三是,注重过程评价的跟随和记录,而非学期、单元美育评价内容的记录。评价跟随体系侧重于美育活动的“过程”,作为“个人档案”,其更加关注学生在美育活动中呈现出的状态。相应的评价内容更注重于学生在参与美育活动、学习中呈现的“感受”“参与度”“愉快程度”,教师要增加对于这一块内容的评价,并积极鼓励学生在每次活动中进行自我评价,综合成一份份学生参与活动的“感受”,并鼓励学生积极自主表达,享受美育活动,形成美育活动评价对于学生的正向激励。在过程性评价当中,切忌将学期评语、单元测验结果作为评价内容呈现,这些内容仅能够作为辅助材料,不能代表过程性评价的全部,否则,跟随式美育评价档案就变成了“成绩单”。

    三、结语

    通过对于美育评价内容体系、范围体系的调整,以及对于美育跟随评价体系的构建,可从根本上扭转小学美育活动评价的观念、方式、评价、方法等,对于原有的小学美育模式进行突破,建立起全新的美育评价体系。在“五破五立,全面育人”的背景下,和“大美育”的要求下,小学美育评价体系的“立”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小学多学科教师在共同合作、研究的基础上,实现多学科的通力合作、融合教育、综合评价,最终通过逐步摸索,不断完善标准多元、范畴广阔、评价对象清晰具体的全新美育评价体系,引导幼儿更好的获得成长。


    参考文献:


    1. 韩国乡村美育带来的启示[J] 高琳, 人民论坛. 2021,(08)

    2. 基于“大美育”理念的新时代学校美育认识与实践[J]. 杨培明. 教育研究与评论. 2021(01)

    3. 中小学美育课程的实施问题及建议[J]. 李邵婷. 新校园. 2021(06)

    4. 全面发展视域下小学美育课程实施的挑战与应对[J] 欧阳修俊, 林艳萍, 教育导刊. 2020,(12)

    作者姓名:吴丹

    出生年月:1982年4月26日

    性别:女

    民族:汉

    籍贯:湖南

    学历:本科

    单位:深圳市龙岗区外国语学校(集团)云和学校

    职称:高级

    邮编:51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