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建设工期管理工作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2
/ 2

新形势下建设工期管理工作思考

段少林 王艳芬

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东阳 322100

摘要:建筑工程管理涉及多个方面,其模式和内容非常复杂。如果没有有效的管理措施来推动建筑工程管理的发展,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就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建筑工程管理创新,不仅可以完善管理模式,还可以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本研究主要分析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创新管理的重要性。

关键词:新形势;建设工期;管理工作

引言

近几年,建设项目因为工期设置不合理导致发承包双方发生经济纠纷,工程项目由于工期不合理导致工程质量不合格,甚至发生安全事故,造成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如何才能有效推动建设项目工期管理工作,促进我国工程建设事业的发展;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

1 工期概念

工期一般指一个建设项目或一个单项工程从开始动工到完成既定工作目标所经历的时间。常见的工期概念是从项目整体层面进行论述,诸如合理工期、合同工期、实际工期等。在我国,按照工期定额测定的定额工期通常被视为一种合理工期。日常管理中,行业主管部门以定额工期作为合理工期计算依据,并规定:招标工期低于定额工期的一定比例,视为不合理工期;高于不合理工期但未增加安全费用的,视为任意压缩工期。鉴于学术界和行业内尚未对工期这一概念形成统一的说法,笔者暂且将这一工期概念定义为安全工期。

2我国现阶段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缺乏组织性

从我国以往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所采用的管理方式大都是集中式的管理方式,且在集中式管理的同时,权力也被集中了。因此,就使得管理工作无法对焦建筑工程的细节和集体环节,也缺乏对整体上的把控,出现了组织性的问题。此外,在集中管理的过程中,也更多是一种静态的管理,但工程本身是动态,必然会出现一些突发问题,需要对其进行控制和处理。那么在集中管理的基础上,也使得企业在面对这些突发问题时比较软弱,难以达到管理的效果,进而加剧了问题的负面影响。

2.2以工期定额为基础的工期计量体系不能完全适用于现状

工期定额为基础的工期计量体系,自《工期定额》发布以来,在我国的工期管理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但在一些超大投资、超大建设规模的重要项目上,出现了不适用现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工期定额体系不能及时反映科技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升以及现有项目实际特征需求的变化。在装备和材料领域,诸如五轴水泥搅拌桩、超高泵车、高性能混凝土等这些先进施工设备和材料大规模投入使用,提高了生产能力;在管理领域BIM技术在项目管理被大量推广采用,提升了管理水平。现有的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相对《工期定额》编制时期都有了显著提升。在应用过程中,现有大型项目的一些重要工序,特别是涉及地下空间建设的定额工期,在《工期定额》的规则中不够完善,如围护体系工期未有单列、桩基工期和地下室工期不够细化、土方开挖工期未有考虑。

2.3对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认知模糊

为切实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水平,加强工程项目管理是十分重要的。期间,管理人员需要正确认识施工管理的重要性,明确施工管理的目标、规范和定位,并同时针对工程项目施工现场做好勘察,提炼其中的关键数据信息,加速各项工程资源的整合,并制定出科学明确的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方案。但是观察我国现阶段工程项目管理的情况,其认知仍不够清晰,管理的重点仍单一地落实到施工结果,没有放眼全部,做到全过程的管理。在工程项目设计阶段、工程项目竣工阶段仍存在较大的局限性。那么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其本质在于企业和管理人员未能够清晰地认识到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性,对工程施工管理的定位存在认知偏差,这就导致了施工管理不能够有效落实到工程项目的设计环节和工程项目的竣工环节,造成了工程项目管理的局限性。同时,由于片面的工程施工管理,也给工程项目埋下了诸多隐患问题,甚至是在严重情况下出现安全事故,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3工期改革工作的建议

3.1关注人员的作用,强化建筑工程的人员管理

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过程中,人员的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前文中也曾谈到,人员既是施工的主体,也是施工的重心。基于此,在企业进行人员管理时,要从人员素质和人员成本两个角度来展开。首先,从人员素质的角度来看,又可以分为人员招聘过程中的管理、人员日常的培训管理两个主要方面。期间,企业应当对人员的招聘标准进行明确,侧重人员的标准考核,着重强调人员的专业素养。随后则是针对人员做好日常培训,以及结合工程数据资源库,利用经验积累和方法积累来将企业的智力资源转化到人员身上,保证人员的有效发挥。其次,从人员的成本管理来看,企业应当对人员的进场时间进行控制,减少不必要的人员成本支出。另外,是要权衡好人员成本与人员素质的关系,避免盲目追求成本而带来的人员素质问题。

3.2编制工期管理工作标准,构建先进工期计量体系

编制工期管理工作标准,提出建设项目各方在项目工期编制过程中的基本工作流程和要求。通过管理标准,强化建设单位科学制定项目工期的理念,避免领导盲目决策。结合管理工作流程,促使建设单位和咨询单位在前期策划过程中开展同类项目工期资料收集工作,为项目工期目标确定提供实际案例参考;依托专业力量利用工期计量体系测算合理工期,为项目编制科学的合同工期提供理论依据,从而确保项目合同工期科学合理。工期管理标准要进一步规范在招标投标期间各方涉及工期的行为,要求建设单位在公布招标工期的同时,必须同步公布招标工期制定的项目基本情况、选用的计量体系等。允许投标施工单位根据上述资料进行复核,对于复核结果不满足相关要求的,应及时反馈建设单位或主管部门并予以纠正。

3.3创新建筑工程管理技术

建筑工程的发展需要跟上时代的发展脚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建筑企业需要创新管理模式,加强技术创新,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步增长。建筑企业还需要建立信息化的管理方案和模式。目前,我国正处在信息化快速推进的历史阶段。现代建筑工程管理涉及许多学科知识,因此在开展工程管理工作时,建筑企业需要加强互联网、BIM等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信息化发展。建筑企业还需要全面打破传统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约束,从而全面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效率和质量。另外,工作人员的管理能力也需要满足现代工程管理的需求。因此,建筑企业需要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材料是建筑工程施工的基础,如果建筑企业在施工前购买了质量较差的材料并应用于施工过程中,就会导致建筑的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在施工时或者建设完成后,建筑会出现不规则的裂缝,进而导致建筑的质量安全问题。

3.4建立完善的工程责任制度,加强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的监察力度

责任制度的落实既是一种事后管理机制,也是一种事前管理机制。首先,在问题发生后,通过责任制度的落实,能够有效追责,从而明确问题发生的原因,以此来进行针对性的处理;其次,在没有发生问题时,通过责任制度的建立,也能够对人员形成警示作用和约束作用,规范人员的行为,减少问题的发生概率。此外,在责任制度落实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加强对现场的监察,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结束语

合理的建设工期是确保建设项目优质、安全、经济地建成的前提条件,行业各主体都应当重视建设工期的管理工作。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和工期管理工作的组织架构、修订工期管理标准、建立一系列科学的建设工期计量体系、做好具体建设项目的工期管理工作必将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更多新动能。

参考文献

[1]陈建根.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施工工期管理措施[J].地产,2019

[2]邹鹏程.工程项目管理中工期优化管理实施分析[J].居舍,2019

[3]李孟彬.浅析公益性项目建设单位的工期优化和控制管理[J].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2019

[4]陆爱珍,梁翠柳,黄文锋.工程项目管理中工期优化管理实施分析[J].知识经济,2018

[5]颜振军.工期管理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实施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