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飞”的钱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3
/ 2

会“飞”的钱

董开国

四川省通江中学 636700

【案例背景】

中学生容易懵懂冲动,犯错的几率很高,而他们承受犯错后果的心理很脆弱,家长随意袒护孩子,老师引导帮助很多时候显得苍白无力,“惩戒”又是老师不敢触及的“高压线”,学校教育管理处于尴尬状况。作为一名立德树人的好老师,我们能不能用适当的方法引导学生,摆脱“教有禁忌”的困境,达到“教无定法”的效果?

实践证明:学生犯错后,老师要用教育的人文情怀情怀,以生为本,心智引领、德智示范。只要引领得法,教育得当,就能教有卓效。

【故事描述】

那是一个周一的早晨,“笃、笃、笃”,敲门声响起,头发凌乱的杨蓉喘着粗气站在我教研室门口:“董老师,我有事找您……”伴随话语的是她滚滚而下的泪珠。

在我温声细语地安慰下,杨蓉才抽抽噎噎地说:“我的钱……钱……被人偷了。”

“丢了多少呢?”我细心地询问着。

“80元钱。”

“什么时候发现钱不见了?”

“今天早上,我吃早饭去拿钱时才发现钱不见了。肯定是被人偷了。”

我抓住她的回答,追问,“你为什么肯定是被人偷了?你放哪儿呢?”

杨蓉很肯定地回答:“放在寝室床上的枕头下面。我都查看了,一是寝室内同学都知道钱放在哪里;二是门窗完好,没有撬过痕迹;钱不会自己跑,不是寝室内部的同学偷了还会有谁呢?老师,我想请您帮忙查一下,好吗?”

我松了一口气:钱肯定是被寝室的同学拿走了。但我又头疼起来了:没有目击证人和监控视频,查找偷窃者缺乏证据。这找钱的背后一定有太多无法掌握的事,看来找到钱是遥遥无期了!

我只好先安慰她:“好,你还有生活费吗?没有的话我可以给你。你先不要着急,我会调查的。”

杨蓉使劲地点着头。

之后的一周我特别忙,也就忽略了帮她去查找丢失的钱。

转眼间又到了周一,和往常一样,我刚做完清洁,杨蓉同学来了,开门见山就问:“董老师,帮我查找了吗?”

“还没有呢!”我随口答道。

“我上周就给您报告了,您怎么现在都还没有查呢?您太不负责任了。您知道吗?那可是我爸下煤窑挖煤挣的钱!”

看着她情绪激动的样子,我震撼了,既为自己的疏忽愧疚,又为自己的顾虑担忧。

我立即对她说:“你丢了钱是事实,不过没有证据怎么办?如果你肯定是寝室内同学拿了你的钱,可我却不能明着去清查了,因为拿钱的那位同学就成了小偷,他今后还有脸面在这个班上呆下去吗?今后怎么和大家相处?他将被笼罩在“小偷”两个字的阴影之下,或者会因这两个字毁了一生,你说呢?”

“活该,咎由自取,谁叫他偷钱。那我的钱就不找了?”

我耐心引导她:“我会尽力,也许能找回,也许不能找回。你要做好思想准备。如果不能找回,你就当做用你丢失的钱去拷问一个学生的良知,好吗?去把你们寝室的8个同学全部叫到我办公室来。”

很快,8个学生全部到齐了。我让他们坐成一个圆圈,环视了一周后问:“你们知道寝室杨蓉同学的钱被人拿走了这件事吗?”

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知道。”

我观察着每一个学生的表情:“你们觉得最大的可能是谁呢?同学们依次说说。”

“肯定是寝室内部的同学。”她们纷纷用坚定地语气说。

我笑了笑:“现在,你们寝室的八个同学全部都在这儿,你们互相看看,谁是小偷?”

八个学生歪着脑袋,互相看了看,没有人表现异常。

我只能意味深长地引导:“从迹象上看,门窗完好,室内东西没有翻动的痕迹,说明外人进来可能性很小。所以,我也相信,是内部人干的,但我断言她不是小偷。可能是上学时带的钱用完了,看见杨蓉同学的钱放在那里,就顺便拿了先用着,家里寄来了再还上。还没有来得及告诉杨蓉同学时,杨蓉就发现自己的钱被人拿了,以为是被人偷走了。拿钱的这位同学处于很尴尬境地,只好沉默了。这样看来,拿钱的这位同学,本意不是偷,结果却变成小偷了,多冤啊!同学们,你们刚刚进入高中,今后你们要挣多少钱啊!为了区区80元钱,毁掉自己前程多不值得!如果要清查这笔钱,是很容易的,但是我为什么不清查呢?就是因为,我不能为了80元钱毁掉一个学生,她也许是无意间犯傻、犯错,我们要给她改错机会!所以,我建议,这位同学,家里把生活费拿来了,还是悄悄放回原处,我们不会追究。以后不再提及此事。杨蓉同学的钱也来之不易,是她爸下煤窑挖煤挣的钱,这笔钱我先给杨蓉。希望大家从这件事情上吸取教训,一是钱和贵重物品要妥善保管,二是做人做事问心无愧。”

大家在有点凝重的氛围中散去。

转眼间,又是一个星期一,下午预备铃响起的时候,杨蓉同学跑到我办公室,高兴地告诉我,“董老师,有人把我的钱还回来了,我还给您,谢谢您!”

“还回来了!就好,就好。我们约定:以后就不要再说这件事了。”

事隔两年之后,我分管年级的一个班,一学生的400元钱不翼而飞。班主任说门窗完好,教室整洁,没有翻动,肯定是知情人干的,最大的可能是管教室门钥匙的班干部干的。

情况和上次遇到的同出一辙,于是我组织召开该班班干部会议,按照原先的办法如法炮制,要求每个班干部在班上讲人品的重要,错误的危害,改正的机会等。第二天下午上班时间,班主任就给我打电话说钱找回来了,但不知道是谁。

我只是叮嘱了一句:没必要知道是谁,不再追究这件事。

【案例反思】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首先要决定做正确的事,其次是如何正确地做事。”

我们知道,班级偷窃事件是基础教育领域最难处理的问题之一。教育的背后可能有很多方面无法把控。孩子的成长就是看过全世界的风景之后,内心生出的不是冰凉,而是升腾起温暖的力量。

那些犯错的学生,我们最重要的是给他们反省和改正机会。

对于两件事的处理,我采用了同样的方法,既挽回了被盗学生的损失,又教育了犯错的学生,保护了他的隐私和尊严。通过学生的自我反省和自我觉悟来实现内化教育,取得了“德智示范”和“心智引领”的同步效果。

当然,也有可能出现完全相反的情况:犯错的学生置若罔闻,一意孤行,将错就错,一错到底。这样,反而纵容了学生的犯错行为。说不定他们会从量变到质变,最终走上不归之路。但我们用教育者的人文情怀努力实现教育的最大功德——为学生成长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在学生群体里扬起善的风帆!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