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规划新时代下的公共服务体系配置思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5
/ 2

国土空间规划新时代下的公共服务体系配置思路

向敏

深圳市蕾奥规划设计咨询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深圳 518073

摘要: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最重要的专项规划之一,贯彻的是空间规划对于公共利益的根本保障使命,新时代下以“人”为核心的城乡全域公共服务设施一体化配置,一方面考虑规模与服务范围与人的匹配,另一方面还需要考虑事权、土地类型与空间的匹配。因此本文将从人的需求、以及用地保障上入手,研究公共设施的最佳配置思路,进一步推动空间规划对于公共服务设施的有效管控与传导。

关键词:公共利益;匹配;一体化配置。

自改革创新开始至今,我们将基本上公共服务体系放到公共性金融体系改革创新的核心,使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公平化。其中最重要的是从空间上角度上,紧紧围绕人的需求和活动范围为核心,进行全方位公平合理化的配置。

1公共服务体系内容

根据《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类指南(试行)》,本次研究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主要分为8大类16小类,涉及的用地包括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商业服务业用地中的娱乐康体用地,以及城镇社区服务设施用地和农村社区服务设施用地。即机关团体设施、科研设施、文化设施、体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社会福利设施、以及娱乐康体设施。结合《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2018的配置要求,机关团体设施中主要涉及街道办事处、司法所、社区服务中心以及派出所有服务规模及服务范围要求,因此其他机关团体设施不在本次考虑范围内,另外科研设施以及娱乐康体设施主要根据城市发展条件及需求,主要针对高端人才的高品质需求确定,服务对象及范围具有特定性。

2国土空间规划新时代的公共服务体系配置思路

2.1探索构建公共服务设施新体系

新时代下的国土空间规划重点关注全域全要素的统筹保护与开发,以及协调城乡差距,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因此公共服务设施体系的构建应于国土空间三区三线的基本框架下整体思考。即既要对于城镇开发边界内的城市公共服务,同时也要考虑城镇开发边界外,农业发展区中乡村地区的公共服务。探索全域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城镇开发边界内的以社区生活圈为思路进行均衡化布局,城镇开发边界外的考虑布局提高农村生活水平的文化、体育以及教育设施为主。

2.2制定“可量化”、“可实施”、“有弹性”的行动方案

根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新要求,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要求分类精细化、精准化且具有可实施性。分类的精细化与精准化,主要体现在公共服务设施所要服务对象以及对象的规模、范围,也就是需要分类精确量化指标;可实施性,主要对应的是服务范围内的用地状态,需要考虑设施的落地性,这是实现公共服务设施精准服务的根本。

(1)可量化——构建“双维度”的配置标准

公共服务设施传统的配置标准,包括步行可达性、服务人口规模、服务范围、人均建设指标等,属于单一扁平化的配置标准,即定量。

新时期,还需要结合城市以及片区的发展定位,一是现状建成区通过运用大数据等新技术分析人口结构以及变化情况,精准识别对象类型,提供基础服务以外的高品质公共服务设施;二是未建设区域则需多方位校核、协调公共设施与经营性用地之间的空间关系,既要考虑经营性用地上承载的对象类型与规模所需要的设施,也要考虑有限条件下设施可承载的适宜开发规模。

(2)可实施——构建多种有效的落地方案

公共服务设施是国土空间规划重要的管控内容之一,其空间上的管控要求主要包括规模、四至范围以及位置,因此需要强调公共服务设施的可实施性。通过对用地的梳理,探索出保障公共服务设施落地的方式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建成区内,主要通过单个城市更新项目捆绑、多个更新项目统筹、以及功能改变等方式落实;二是在未建设用地区域内,通过政府收储、用地性质调整、优先落实公共服务设施等方式落实。

(3)有弹性——形成弹性导控、战略留白、复合兼容的弹性控制方式

为适应不同时期城市的发展需求,保障公共设施的弹性需求,需进一步分类优化和细化公共设施的管控要素。通过公共设施特性以及空间需求的研究,总结现有配置经验和用地使用策略,提出了以下三种弹性控制方式:

弹性导控,即通过生活圈划定控制单元,以设施的用地规模和服务规模的上限和下限、数量、位置为要素进行控制;

战略留白,依据国土空间规划的留白用地和弹性发展区,结合新加坡白地的土地管理经验,规划期内或不明确用地使用用途、或通过有条件的用途转换、或仅明确公共服务设施一级用地性质(如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待有明确的需求时,优先用于建设有需要的公共服务设施。

复合兼容,主要考虑经营性用地关于对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的兼容,以及各类设施之间的兼容。

2.3建立多元化保障支撑体制机制

2.3.1建立多元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融资机制

充分运用农村集体经济和现代农业的主要作用,提高农村文化建设的内生动力,充分运用财政资金的主导地位,灵活运用股票资金的划分和应用,充分运用民间资本的促进作用,探寻农村公共文化设备公益性与社会化的合理融合。发展互联网技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创建新的农村公共服务方式,进行云展览会、云课堂app、线上体验等线上文化活动,提升数据公共文化资源供应能力,执行文化信息共享资源等公共性数字文化项目,重点建设县市级金融媒体中心。

2.3.2完善制度

创建沟通机制,在公共性法律法规服务业造就多元化的社会管理创新理念,致力于处理整治管理下的僵化、功能障碍和监管不足的社会经济发展问题。终极目标是构建一个相同的社会发展治理体系。世界各国政府部门、普通民众和法律援助单位在农村公共性司法部门体系中的交流和充分沟通,是提升农村公共性服务水平、充分完成治理的主要前提。所以,在规章制度哲学方面上,政府部门是建筑师的主导地位和法律法规实践,居民是受益者和意见反馈者,法律服务组织是给予服务项目或产品的联盟方式,也是组成法律援助社区的居民之间的沟通交流方式,保证农村公共服务的适度运作。


结语

公共配套设施是城市健康运作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通过十几年的整体规划实践活动,在土地资源空间布局的新时期给予一些参照经验。除本文探讨的配置理念外,公共配套设施的整体规划还应融合对应的规划水准开展优化或提升,如详细规划对于公共设施专项规划的协调落实、总经营规模应满足人均土地资源利用规范、融合当地设施主管机构的建设规划等。

参考文献

[1]胡海波,曹华娟,曹阳.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详细规划再认识与改革方向[J].规划师,2021(17):12-16.

[2] 王岚.把握好公共法律服务的“三个维度”[N].吉林日报,2018-12-28(20).

[3] 谢小贵.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优化就业结构与质量[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8-12-28(3).

[4] 姜晓萍,陈朝兵.公共服务的理论认知与中国语境[J].政治学研究,2018(6):2-15,126.

[5] 林文恺.株洲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D].株洲:湖南工业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