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政策背景下沿海交通枢纽型城市的建设思考——以青岛西海岸新区交通规划编制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1
/ 2

“一带一路”政策 背景下沿海 交通枢纽型城市的建设思考——以青岛西海岸新区交通规划 编制为例

刘华国

青岛西海岸新区自然资源局 266520

引言: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次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国际合作倡议,简称一带一路。一带一路政策背景下,西北四省、西南四省市区与沿海各大枢纽城市进入到了新的发展战略调整时期,我国多个省份枢纽城市的商业机遇与产业结构链条得到了串联并置,创造了诸多就业机会,给城市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带来了巨大机遇。青岛市西海岸新区作为国务院批准的第九个国家级新区,是国家“一带一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和海上合作战略支点,通过对其城市区域及交通建设策略的总结,提出有关规划策略,对于我国交通枢纽型城市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1.“一带一路”与“双向开放”

“一带一路”是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次提出的国家顶层合作倡议,其中包含“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大板块,涵盖了陆路与海路双向开放的两大贸易带。所谓“双向开放”是指在一带一路大背景下,沿海枢纽城市所衔接的陆路与海路节点所呈现的宏观政策导向的理想状态与总体思路布局。一带一路与双向开放作为新时代多边国际贸易背景下的重大战略导向,是一脉相承而又不可分割的两部分重要内容。

国际上港口枢纽城市自上世纪开始不断探索未来的发展模式,在双向开放的道路上有不少探索经验。例如在巴塞罗那城市海岸线利用方式的演变上(如图1),自20世纪80年代提出“城市向大海开放”的发展战略构想,借助举办奥运会、世界文化论坛等国际活动,吸引海外投资,推动滨海岸线城市结构优化进程稳步发展,成为巴塞罗那建设衔接陆海双向开放的枢纽城市的标杆[1]。日本在此方向的探索的经验也十分丰富,日本横滨港于1981年提出“港口未来21世纪”的城市改造规划通过转变港口职能,分担东京大都市圈职能,开放海路交通与原有陆路交通结合,实现了陆海双向开放成功经验的又一印证[2]。我国横琴口岸在双向开放的道路的探索上也有着丰富经验,作为一个联通港澳的“开放岛”和“特区中的特区”,横琴口岸不断强化与广珠、澳门地区的轻轨铁路联系,定位为珠海的综合交通枢纽,不断强化陆海双向开放布局[3]

综上所述,在一带一路政策背景下,陆海双向开放的枢纽城市建设理论研究及相关实践是负有战略重大意义且十分必要的。

2.青岛西海岸新区城市定位

2014年青岛西海岸新区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九个国家级新区,其中陆域面积2096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5000平方公里。其处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圈、胶东经济圈内,处于京津冀和长三角两大都市圈之间核心地带,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具有贯通东西、连接南北的战略优势,是黄河流域主要出海通道和亚欧大陆桥东部重要端点。

2019年8月国务院同意设立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重点发展航运、物流、先进制造业,打造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2019年9月,青岛作为生产服务型(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入选2019年建设名单,加快构建联通内外交织成网高效便捷的“道路+枢纽+网络”物流运作体系,前湾港、董家口港承担主要港口功能。2019年9月国务院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国,形成三张网、两个交通圈。全国123出行交通圈,都市圈一小时通勤,城市群两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国内一天送达,周边国家两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三天送达。”同年9月国务院批复《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旨在拓展国际物流、现代贸易等领域合作,更好发挥青岛在一带一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建设和海上合作中的作用,提出加强上合示范区与青岛港的衔接。2020年1月,山东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胶东经济圈儿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建设国际知名的青岛都市圈,加强胶东五市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努力打造青岛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做大做强省港口集团,打造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

3.青岛西海岸新区交通规划编制

基于西海岸新区的城市定位,新区十四五规划布局构建“对外大联通、对内大循环”的综合交通体系,统筹推进机场、高铁、地铁、第二条海底隧道、疏港交通主干路网建设。倡导绿色交通,全面落实公交优先;推动枢纽转型,打造互联互通的公路客运枢纽;面向未来,促进智慧、多元、可持续交通发展策略。

3.1.打造高铁123交通圈,支撑国家枢纽城市建设

十三五期间建成青连铁路,正线全长196.8公里,青岛西站、董家口站正式开通运营。截止2021年4月,青岛西站开通66班次,董家口站开通22班次,通过铁路可以联系全国75个地级市。打造“123”交通圈,即1小时覆盖胶东半岛、2小时到达山东省内城市,3小时到达京津翼、长三角、辽中南、中原城市群、山西中部城市群。高水平推进和建设沿海通道,构建350公里每小时区域放射网,形成T字格局。建设青岛至京沪高铁辅助通道,接入京沪二通道,辐射泰安方向,是鲁中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沿海通道与京沪二通道的便捷连接线,兼具城际与路网功能。将使青岛成为真正的连南达北的铁路枢纽。力争建设青岛到日照的高铁线路,增设高铁黄岛站,研究过海铁路在新区设站选址。优化轨道线网布局,实现与高铁站的无缝衔接。货运铁路规划董家口至沂水铁路和董家口至潍坊铁路。

3.2.构建轻轨上的高新区,支撑和引领空间发展

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初步确定西海岸新区规划轨道线路八条,总长度约283公里,线路密度达每平方公里0.82公里,规划构建区内成网组团直连的轨道交通网络,支撑新区一核三区的城市空间拓展。2021年,西海岸轨道交通13号线、1号儿线已通车,六号线一期工程再建。规划十四五期间,建成六号线二期南段,建设六号线三期北段和12号线,开展21号线前期研究。

3.3.全力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打造世界一流港口

2020年,山东港口青岛港货物吞吐量6.05亿吨,超越新加坡港,居全球第五位,集装箱吞吐量2201万标箱,超越釜山港位居全球第六、东北亚第一。持续推进内陆港建设及功能完善,打造以青岛港为轴线,辐射全国的海铁联运网络,开通海铁联运班列的内陆城市突破30个,海铁联运销量达到160万标箱,继续保持全国沿海港口首位。优化港口功能布局,做强前湾港,做大董家口港,建设世界一流港口。前湾港区为国际集装箱干线港、贸易港、高端港航服务业。推进矿石、煤炭向董家口港区转移,董家口港区定位为综合性大港,以矿石、石油、煤炭为主的综合性港区,逐步拓展,集装箱运输,进一步完善董家口油港功能。黄岛油港区,坚持近限制远迁的发展原则,随临港产业的转移逐步调整功能。集约疏港通道,打造客货分离运输体系。规划新建疏港专用路,与疏港高架、胶州湾高速和二号疏港高速形成3条集约疏港通道,拓宽疏港高架、建成通河路立交。湾底主干道、黄渝路改扩建工程作为联系港口与东区的重要货运通道。构建沈海高速、明董高速、董梁高速、国道204、省道312等对外道路网体系,完善区域内普通国省干道,加快推进董梁高速、明董高速、土董一级路建设,进一步加强与潍坊市、烟台市及鲁中地区联系,拓展港口经济腹地,加强与周边城市融合。

3.4.强化对外联系,融入与周边城市区域一体化发展

充分对接周边诸城市,胶州市道路网规划,构筑区域一体化交通体系。构建便捷高效的高速公路网络和四通八达的干线道路网络。多通道快连胶东机场,规划形成“三快三主”通道,“三快”为胶州湾高速-机场高速、沈海高速-机场南快速路和昆仑山路到海尔大道快速路,“三主”为黄渔路北沿-温州路、珠宋路-尚德大道-胶州东路和昆仑山路-交大大道-营旧路。规划形成7条东西向联系通道,重点推进国道228(嘉陵江路西延)和珠江路打通工程。启动二隧相关配套道路工程建设,结合二隧建设同步启动淮河路高架接线工程、黄河路高架接线工程、昆仑山路至2号疏港高速立交等道路提升工程。

十四五期间,应重点加强区域道路一体化发展,强化北向胶东机场联系和西向潍坊、日照方向联系,充分融入胶东经济圈,实现新区对外辐射和带动发展。


627b7f1f16844_html_87388d61a14b2412.png

627b7f1f16844_html_d6feda7442c50bc1.png

627b7f1f16844_html_b7e6799ea95d9acf.png

627b7f1f16844_html_ef1a15cf8108cd45.png

图1 西海岸新区铁路(左上)

图2 西海岸新区轨道线路(右上)

图3 西海岸新区港口枢纽略(左下)

图4西海岸十四五道路建设(右下)


4.一带一路”政策背景下沿海交通枢纽型城市的建设思考

在枢纽城市建设过程中,交通枢纽问题仅仅是建设城市的一环。要打造一个区域统筹、协同发展的新区,关乎政治、社会、经济、贸易、资金、文化、民心等多个发展因素,需要多方面共同长期的努力。青岛西海岸新区不但要借鉴先进地区发展经验,还要继续探索自主创新发展道路,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程鹏.滨海城市岸线利用方式转型与空间重构——巴塞罗那的经验[J].国际城市规划,2018,33(03):133-140.

[2]袁家冬,胡娜,李少星.横浜“港口未来21世纪”规划的分析与借鉴[J].国际城市规划,2008(02):36-41.

[3]赵树宽,陈依兰,刘武君.横琴口岸综合交通枢纽规划与运营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5,22(03):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