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英华国际职业学院 广西钦州 535000
摘要:随着汉语国际教学事业的发展,体验文化教学法也变成了学校众多教学板块中的一员。它将培养更多样化的国际知识体系为主要发展目标,并注重于研究“文化”在国际教学中的重要意义。但中国国际教育的职业培训模式趋向于同化,不符合当前中国国际教育发展的趋势。本研究旨在分析高等职业学校中国国际教育专业区域建设的合理对策,以有效提高高等职业学校中国国民教育专业区域建设水平。
关键词:高职院校;汉语国际教育;区域化发展建设;
引言: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海外交往也越来越频繁,海外经贸合作成了当前的一个主要经营模式,企业对国际汉语人才培养的要求水平将逐步提高。因此,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教学人员针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应准确完成定位分析,获取学科发展的正确方向,全面把握汉语国际教育科目的教育意义,以此完成汉语教育体系建设。与此同时,汉语国际教育科目的教学工作,有助于师生高效掌握汉语文化,深刻认知汉语语言与文化建设之间的关联。
一、汉语国际教学专业发展的具体路径
开放式的教育办学意识是检验中国高等教育管理制度的一项主要指标,同时更是学校专业方向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引导发展方向。开放式的教育办学意识主要可从如下二个方面培养:一,国家大局意识。国家大局意识即从国家经济社会蓬勃发展大环境中重新思考研究教育办学问题,转变过去局限的思想观念,审时度势地重新看待国家发展大局,把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快速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让高校的蓬勃发展在服务于地区需求的同时,也渗透到了国家利益和经济与社会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之中。
第二,机会意识。当今中国正是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蓬勃发展时代,随着科技的高速蓬勃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使高等教育逐渐告别了传统僵化教学模式,信息网络的席卷一切也为中国高等教育蓬勃发展提出了诸多挑战与机会,使中国整个高等教育产业更加生机无限、欣欣向荣。在办学意识进一步增强的前提下,语言学科的发展空间随着时代的需要而出现。国际教育竞争的加剧促进了国际汉语教学的高质量发展。从当前形势来看,中国国际基础教育学科的现状尚不明确,学科的基本实力相对薄弱,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把这当作一个核心问题,在具体实施中以学生的整体综合素养,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办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力量和创造性,在实践上提高的动手能力和实战能力,把学科发展问题置于国民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从多角度全面看待学科发展问题,以增强各学科的综合实力,促进学科发展。
二、目前中文国际教学专业的发展现状以及问题
(一)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
汉语国际的教育者们必须建立起更为超前的教育理念,以更为优化的教育手段来进行这项教育,不仅必须在自己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承意识方面培养,而且还必须掌握更为现代化的教学模式,一般而言,其所必须采用的便是将汉语文化整合的教学模式,也便是将汉语言与汉文化相互结合,进行日常教学,如此才能够使得每一位汉语国际学习者在学习汉语的过程当中也能够认识到我国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从而使得汉语也可以更加切实地作为一种实用性的汉语语言,在日常之中被进行使用,特别是对于在某些生僻词和字的使用环节。
(二)高等院校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学院也是全国汉语国际教学专业的主要承载场所,虽然中国高等教育在国际汉语教学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虽然高等教育机构的主要目标是培养更多优秀的中国教师,但由于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实际情况,中国教师毕业后往往无法担任与学科相关的职位。此外,学生在学习中文时,不能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学科特点,这也会妨碍学生的职业定位。国际汉语教学的核心任务是让中国留学生掌握好中文和汉字,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然而,在实践教育的过程中,大多数大学对这门学科的课程不明确,中文和外语的定义也不明确,使得他们往往对自身的学科基础产生了疑惑,从而没有很好地把握学科的精髓,不具有核心竞争力。
三、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历史回顾
一九七八年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汉语教育取得了初步进展,来中国的外国留学人员也愈来愈多,在这个时候有二个主要标志:一是来中国的留学人员逐渐发展到了西方发达国家,二是中国政府允许接受自费来华的外国留学人员,从一九七八年到一九八九年期间中国共收了40221多名留学人员,其中政府奖学金的学生有13699余名,自费生有26522余名①。从一九九零年到二零零零年之间,中国共接受来华留学人员31万余名,其中政府奖学金的学生有18360余名,自费生29万2千余名。总体来看,虽然来华留学人员总量有所上升,但这一时期的来华留学人员不管从规模还是层次上来说,均达到了较低的经济发展水平。
二零零零年以后,中国汉语教育步入了高速发展时代。同时由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化以及教育综合体系的迅速增加,越来越多的外国人选择来我国留学,至二零零八年,中国留学人员已超过了22万3千5百人。同时由于中国政府也越来越意识到了发展汉语教育的重要性所在,越来越多外国留学生学习语言是我国教育的一个主要内容,是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国际交往的主要条件,因此发展汉语教育已刻不容缓。
教育部也开始注意在这方面的管理,不仅提高了专业教育方面的教师能力,同时开始了有意识地培养研究生、博士后等,把对留学生的汉语教学也当成一项国家重点学科发展。这些努力都获得了突出的效果,到目前为止,对外汉语教学不仅作为一项相对独立的学科进行运作,并且教学模式也日趋完善,发展进入了高峰期。
中国的对外汉语教育兴起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一九四九年新中国建立后,周恩来总理决定对外交换留学生,并于一九五零年6月7月在清华大学创办了交流学生进修班,于一九五一年初开始授课,第一年有六名教员和三十三个留学生,这也是新中国建立之后第一个专业面向海外留学生开展汉语教育的专修机构。此后,面向越南留学生、非洲留学生的汉语进修班也相继成立了。但因为受到当时中国国内政治和国际局势的影响,当时的中国留学生大多来源于东南亚、非洲和东欧等几个同我国关系较为友好的社会主义国家,而且数量很有限。
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中华民族整体综合民族力量的加强,其全球深远影响也将在扩大,让一些人对我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愿意去了解和研究于此。而汉语国际教育则满足了这些人了解中国,了解汉文化的基本诉求,并且同时还能够致力于未来的国际关系的发展。为确保汉语国际教育发挥出它应有的价值,就必须注重汉文化的融入,将一些汉文化相关的精神和物品继承和发扬出去,只有这样,才能使汉语国际教育被世人认可,实现汉文化的国际化传播。
参考文献:
[1]范彩霞.区域定位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建设问题思考[J].绥化学院学报,2020,40(09):125-127.
[2]于屏方,杜家利.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培养中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22):187-189.
[3]葛馨,王晓辉,姜云霞.对汉语国际教育概论课程体系的认知和思考[J].大学教育,2021(02):149-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