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科技职业学院 河南省洛阳市 471003
摘要:对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而言,在具体展开思政教育工作时,应综合实际情况,加强思政教育工作的效果。由于在实践工作中,思政教育会随着社会环境和其他因素的变化,致使实效性出现弱化的情况,不同的原因会导致不同的弱化效果。因此,在实际的教学工作当中,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不仅要进行正常的教育工作,同时也要及时发现已经存在的弱化问题,尽快找出解决对策。另外,在新时代的发展阶段,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也要做到与时俱进、发现不足、尽快改变,在不断增强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的同时,也要为学生带来最佳的教育效果,促进高校思政教育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弱化原因;对策
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走进了新时代,在新时代形势下,着力发展教育事业需以民族复兴为出发点,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不断优化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教育引导与实践培养。作为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阵地,高校应始终遵循素质育人的根本原则,充分体现高校真正的价值。为了培养德才兼备的新时代人才,课程思政逐渐走进大众视野,该理念始终以立德树人为前提,深层发掘各个学科所潜藏的育人价值,科学灵活地调动各学科中所包含的思政知识,从而生成了课程联合育人的整体效应,促进了学生综合发展。因此,对于高校教育而言,课程思政的定位明确、意义非凡,是教育领域发展的重要产物。
1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弱化的原因
1.1新媒体发展对高校思政教育造成冲击
新媒体的发展对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了很多挑战,其给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带来的各种弱化情况,都必须受到相关工作者的重视。首先,在新媒体的冲击之下,传统的思政教育已经无法为当代大学生带来良好的教育效果。思政教育是为了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的优秀接班人。因此,一旦思政教育的时效性开始弱化,就难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除此之外,新媒体的发展使得学生们的注意力开始被分化,而传统的思政教育形式又难以应付当下的社会形势,使得高校的思政教育实效性难以提升,并极大程度上出现了弱化的情况。其次,在新媒体高速发展的当下,高校大学生开始失去对思政教育的兴趣,将更多的时间花费在新媒体世界的遨游中。当代学生的大学生活非常丰富,他们对这些新媒体工具产生了较大的依赖性,若不能及时加以正确的引导,那么大学生们很有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的心理问题,例如追求享乐主义、自私心理等等。除此之外,新媒体的发展,也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如果思政工作者未能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或是不能与时俱进,必将受到新媒体的严重冲击。
1.2人文关怀的缺失导致思政教育实效性的弱化
对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而言,其在日常的教育工作当中忽视了对大学生心理的教育。因此,在很多意外情况之下,学生出现了心理问题时,教师无法及时发现,严重者甚至还会酿成难以逆转的后果。大部分的高校及高校教育工作者都只重视学生的专业科目成绩,而对于学生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3]。因此,导致很多问题的出现,造成了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的弱化。在当下的思政教育过程当中,很多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并没有因材施教,在教学方法上也非常的单一,很难让每一个大学生都发散自己的思维,依托于个性不断的创新,这也造成了非常固化的教学模式,学生们因为这种共性教育而逐步丧失创新能力,高校的思政教育时效性也丧失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突破口。高校的思政教育课程当中,课外实践教育活动的占比并不高,很多教育工作者也忽视了这一部分课程的重要性。因此,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当中更多的是进行课本知识教学,而较少的进行课外实践活动,形式化过于严重,造成了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的弱化。
2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2.1构建高校思政教育文化生态,增强高校思政教育良好环境氛围
加强环境氛围建设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影响,对于提高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效果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应以时代教育发展为目标,做好思政教育文化生态建设,将思政教育中部分理论、概念及思想有效运用于高校学生管理、教育管理及课程教学的各个方面,使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能形成良好文化氛围。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思政教育工作将对学生思想认知及思维逻辑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根本上解决高校思政教育时效性不足及教育有效性缺失的问题,促使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能更好服务于国家高素质人才教育培养的需要,进一步满足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需求,为今后更好地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水平创造良好环境。
2.2线上线下相结合,创新教学方法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而是学生与教师依托微课、慕课等微载体形式,搭建思想政治理论课专属交流平台,完善网络线上资源,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的过程。这种交流平台创新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通过各种微载体打破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受空间、时间限制的局限性,使学生与教师之间不再受时空影响,保证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交流沟通的顺畅。学生在看到教师制作的微课、慕课等线上课程时,内心深处会增进对理论课的亲近感,增强对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信服力。学生如果在线下遇到学习困难,也可以随时向线上教师提问,教师给予解答。另外,教师可利用碎片化时间,在线上组织学生展开话题讨论,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方法,实现线下布置作业、线上批改,使教师能够精准掌握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情况。
2.3增加人文关怀,注重因材施教
每个高校大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并且每个人的性格各不相同。所以,相关的教育工作者不能采用共性教育的方式,而是应该因材施教,让每个人都能够感受到思政教育的人文关怀,以此来促进高校思政教育的整体健康发展。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该坚持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的相互结合,以这样的教学理念对每一位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让学生能够在意识当中就认识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在实际的工作和生活当中,相关教育工作者更要重视每位大学生的想法,以及他们对于思政教育的兴趣程度,使学生能够更好的主动参与到思政教育工作当中来,保持学生在思政教育当中的普遍性以及每一位大学生的特殊性,如何兼顾这两者,是提升思政教育工作实效性的最主要的问题。
2.4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
其一,高校要意识到思政教育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将其纳入教学体系,与理论知识教学看齐,共同加入学生成绩考核。其二,对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优化。首先,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实践基地,并布置读后感等方面的作业;其次,高校要结合具体情况,充分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进行实习实训,也可引导学生参与“义务劳动”“帮助孤寡老人”等实践活动,并要求学生书写实习或实践报告;最后,高校教育工作者安排学生进行实践课题研讨,对热门话题、重难点问题展开深入探讨,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并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使其应用能力得到有效锻炼,让知识在巩固中升华,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掌握与印象。
3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实践教学需确保理论知识与实践的充分结合,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原则。以学生为核心全面系统地接受思政教育教学,发挥实践教学的积极作用,是目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根基。教育工作者需分析目前思政教育实践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并从多个方面提出解决对策,确保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稳定发展,为大学生思政素质的加强给予保障。
参考文献
[1]顾以传,刘银华.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24):57-58.
[2]陈彩祥.新时期高校农村籍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实践[J].核农学报,2021,35(2):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