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的饮食养生护理

/ 2

慢性胃炎的饮食养生护理

龙海燕

绵阳市安州区黄土镇中心卫生院乐兴分院 622650

慢性胃炎是指各种因素导致的胃黏膜慢性炎症。在我国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率较高,约为40%~70%。这种病菌主要以人为传染源,临床上慢性胃炎60%以上存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该感染会导致患者出现慢性浅表性胃炎,如果不及时抑制会进一步发展为萎缩性胃炎、肠化生、不典型增生,最严重的情况就是出现胃癌。幽门螺旋杆菌主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接触、粪-口传播。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基本会导致胃黏膜的炎症,感染后难以彻底治疗,并且长期呈慢性感染症状。

6283582ce6882_html_279a798bc13066df.jpg

现在医学对肠胃疾病发生因素的探究

(1)生物因素。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以及肠道内寄生虫等是造成胃肠疾病的主要因素。俗话说:病从口入。我们每天都要进食大量的食物,水分,这些食物、水分中难免会掺杂着各种各样的微生物、病毒,稍不注意就会导致肠胃病的出现。一般常见引起肠胃道疾病的病原体有沙门菌属副溶血弧菌(嗜盐菌)、幽门螺杆菌、大肠杆菌,以及某些流感病毒和肠道病毒等。

(2)化学因素。“是药三分毒”药物虽然是用来治病的,但是长期服用某些药物会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最常见的就是引起肠胃道疾病反应。常见的对肠胃道影响较大的药物有:非甾体类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等,这些药物对肠胃黏膜有很强的刺激反应,长期服用这类药物会导致肠胃道疾病出现或加重肠胃道疾病。此外工业上使用的腐蚀性较强化学物质如强碱、强酸等,误食会直接对肠胃道造成损伤。胆汁反流也是造成肠胃道疾病的重要因素。

(3)物理因素。肠胃道是比较脆弱的,容易受到物理因素产生疾病,比如进食温度过高或者过冷、食物表面粗糙等可能损伤肠胃道黏膜,引起炎症,长期的X线照射也会诱发肠胃道疾病。

(4)精神因素。大量的临床研究显示,人体长期处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疲劳等环境下会出现食欲不振、抵抗力低下等情况,是导致肠胃道疾病发生和复发的重要因素。其致病机理为:植物神经、迷走神经反射使胃酸分泌增多,胃运动加强;交感神经兴奋则使胃粘膜血管收缩而缺血,胃运动减弱;内分泌系统,精神因素可能影响正常的内分泌功能,导致肠胃道黏膜分泌被抑制出现疾病。

(5)饮食因素。饮食不规律,时多时少;进餐时间不规律,时早时晚。长期食用辛辣、刺激、生冷、温度高等食物。

中医认为脾胃乃是身体之本,气血流生之源泉,胃为水谷之海,与脾互为表里,胃腑具有主受纳,腐熟水谷宜和降的特性,因此生活中饮食选择不合理,饮食习惯不佳,导致脾胃不运,虚弱,往往成为慢性胃炎的基础诱因,同时再加上外邪内侵、情志伤感等多种因素很容易导致脾胃失和、气机不利,最终导致脾胃失养导致发病。研究显示慢性胃病的主要病灶在胃,同时与脾脏、肝脏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司是慢性胃炎的主要发病机制。

慢性胃炎的饮食养生护理

1、慢性胃炎的患者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按照患者的实际情况以及饮食量,通常建议采用多餐制,一天中不必按照三餐进行,可以在多个时间点进食,但是一次进食不能太多。饮食应注意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尽量少吃或避免食用油腻性、刺激性和难以消化的食物,食物过于油腻会导致胃排空时间延长,辛辣刺激食物会刺激胃黏膜,因此这类食物均不要吃得过多。尽量不吃生冷食物、过于粗糙的食物以及纤维化食物。食物温度过低,通常是不利于消化吸收的,同时还会促使胃酸的大量分泌,对炎症病灶产生较大的刺激。食物太热会损伤胃黏膜导致粘膜血管扩张、容易出现出血现象,使病灶部位炎症加重甚至出现局部糜烂。同时也要避免进食大量的甜食、过咸食物,避免加重病情。

在日常饮食中,应该专注饮食过程,不看手机,细嚼慢咽。细嚼慢咽可以使牙齿的机械功能充分发挥,将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具有润滑效果,能够降低胃部负担。而狼吞虎咽不仅会直接增加胃部负担,还可能因为食物表面积过大擦伤病灶部位,损伤胃部黏膜导致胃病复发,加重病情,增加患者的疼痛。也不要暴饮暴食,这种饮食习惯会严重损伤胃部黏膜,加重胃部负担,出现急性扩张症状,甚至还可以引起胃出血。

注意科学性食用早餐。传统上有“早餐好、午餐饱、晚餐少”的说法,这是具备一定的科学性的,这人体因为昼夜关系产生生理变化是相关的。由于人体自身阴阳气血交替运行,昼夜之间盛衰不同,早餐时间,因为人体在经过长时间的休息后,早上阳气活动非常的旺盛,此时胃内食物基本排空,需要补充营养食物,以保障上午的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因此早餐是不可以忽略的,并且需要根据情况合理安排早餐,趁热吃,做好食物搭配。

饮食过程中需要注意卫生。患有胃病的患者自身胃部防御功能下降,因此如果摄取的食物中存在大量的细菌或者是有毒素存留,很大概率会引起急性胃肠炎,其可直接破坏胃黏膜、导致胃病产生。引起胃肠疾病的幽门螺旋杆菌通常能够通过不干净的餐具、器具以及食物进行传播。因此患有慢性胃炎的患者需要比一般人群更在乎饮食卫生,确保食物煮透,吃生瓜果时要多冲洗,如果食物已经过了保质期或者出现异常情况比如腐烂、发霉等都不要再食用,用餐时要对餐具进行消毒。

精神状态对于胃炎患者也是比较重要的。进餐需要保持适度的放松,不要有太大的压力。心情保持愉悦,精神放松能够有效改善胃部功能,对于稳定病情、防止复发均有重要的作用。情绪乐观向上、生活规律、劳逸结合均能缓解慢性胃炎临床症状,稳定病情,避免出现异常增生,降低癌变的可能。此外要注意保持运动锻炼,增强免疫力,增强胃肠运动功能。

2、合理搭配膳食

胃炎患者需要注意营养的均衡性。在设计膳食结构时需要考虑无机盐、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成分是否齐全,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进行合理的搭配。注意在饮食过程中,各种营养物质都要适当的摄入,防止出现营养不良引起贫血等并发症。食物酸碱度好平衡,饮食中需要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如果维生素摄入不足会促使消化黏膜出现变异。

食物最好以清淡、软烂为主,并且多饮食低纤维、高营养的食物,保障食物在肠胃能够迅速被消化吸收,保证消化黏膜的完整性。软烂的食物主要有鱼肉、蔬菜等,淀粉类食物主要有细粮、面食等,这些食物也容易消化吸收,能够降低对消化系统的负担。主食建议以大米饭、馒头、面条为主。如果患者的症状比较严重,建议多吃一些藕粉、南瓜、米汤等。水果食物主要其成熟度,注意细嚼慢咽。注意摄入适当的膳食纤维,主要包括菌类、蔬菜等。

如果患者伴有贫血症状,饮食中可增加含铁元素、蛋白质丰富的食物,这类食物包括:动物肝脏、血液、鱼类、蛋类等。有效补充维生素,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包括各种水果、蔬菜如红枣、茄子、番茄等,能够促进铁元素的吸收。

3、禁止过量刺激

在饮食过程中需要考虑食物的刺激性,避免长期饮食刺激辛辣食物,最好戒烟戒酒,香烟烟雾中的尼古丁等物质会刺激胃黏膜,破坏胃黏膜屏障,使局部血管收缩,对正常血液循环造成不良影响,此外还会导致幽门括约肌松弛,胆汁反流,促使胃酸的大量分泌。酒精对胃黏膜的伤害也很大,可以使黏膜出血水肿甚至糜烂。因此在搭配食物过程中要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不可长期进食太甜、热、冷、酸食物。因为食物在过冷状态下进入胃内会导致胃部出现痉挛,对炎症的好转不利;食物过热会刺激胃黏膜,并且有烫伤的风险;如果食物果酸比如柠檬汁、醋等也会刺激胃黏膜。注意少吃不易消化、容易引起腹胀的食物。尽可能少吃对胃有刺激伤害的药物,防止疾病的加重或胃病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