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田林县光明幼儿园 533300
摘要:近年来,田林教育部门依托北路壮剧地方戏曲教材,把戏曲送进校园,全县中小学校基本实现全覆盖,有不少幼儿园也把壮剧进校园科目延伸至幼儿保教活动中来,让北路壮剧融入幼儿的学习生活中。
关键词:壮剧 融入幼儿教育 收获和心得
田林县是壮剧的发源地。据史料记载,壮剧于清朝康熙年间在田林县旧州镇诞生,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壮剧作为桂西壮族地区的传统文化样式,是壮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于2006年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为传承和发展民族民间优秀传统文化,上级政府对北路壮剧文化高度重视,把田林县定为中国壮剧发展基地,作为百色市“戏曲进校园”试点县。本人是土生土长壮族人,对本地传统“土戏”北路壮剧十分喜爱,并经常参与表演和研究,在幼教工作中,本人借助戏曲进校园活动,有意识把本土壮剧舞蹈和音乐延伸到幼儿教育中,并从中得到一些感受与收获。
一、有利于本土传统文化传承
幼龄阶段的孩子是接受教育的启蒙阶段,这个时期是孩子们身心发展的最佳时期,这时候,幼儿的好奇心、模仿性很强烈,他们在这时期接触到壮剧艺术,会使幼儿感知到民间的文化艺术。在幼儿阶段的艺术教育过程中纳入传统壮剧的赏析和模仿活动,不仅能够让幼儿了解本民族传统文化,还能够融入到以后的传承并发扬光大传统文化。
壮剧作为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与教育传播的主要形式,是通过唱、念、做、打、舞、表等综合艺术表演手段来实现。在幼儿日常保教中,通过让幼儿接触本地壮剧,把壮剧表演当作一种寓教于乐的游戏活动,让幼儿从平时的耳濡目染到亲自参与其中,在利用壮剧元素当做保教内容来对幼儿言传身教,使幼儿在游戏中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尽情地宣泄情感、模拟装扮,在表演艺术的天空中自由自主地飞翔。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幼儿熟悉本土戏剧,爱好本土戏剧,让幼儿从小接受本民族传统文化,有利于培养幼儿戏曲艺术的浓厚兴趣,吸引和造就戏迷观众,从而改善和克服壮剧艺术后继无人的局面,对幼儿先天艺术素质培养和文化传承发展方面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壮剧艺术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让壮剧艺术进校园,对于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意义重大,因此通过壮剧艺术走进幼儿园,融入校园文化,培养幼儿学唱壮剧、参与到壮剧艺术中来,营造良好的壮剧发展环境,是推动壮剧艺术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能够让幼儿学习到生产生活常识
壮剧作为壮族本土民间传统艺术,但大部分剧目都是移植、改编的中国经典民间故事和神话故事,改编后拿来作为壮民族的东西,有浓厚的神话色彩和浪漫主义色彩,蕴含着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与民俗文化,壮剧的剧本剧目、演出内容来源于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折射着中华民族的社会历史发展历程。田林是一个山区县,境内有美丽的山水田园,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传统农耕社会。自古以来,壮民族同胞与其他民族兄弟和睦相处,以耕种水稻、养殖家禽家畜、种植山坡林地等农业经济为主,掌握了丰富的农业生产的基本常识和自然知识。田林壮剧根据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的日常生活常识、民风民俗和农业生产经验,结合本地的地理气候和物种繁衍,按时令节气和作物耕作程序开展四季农事,融入到移植翻译的剧本,搬上舞台。用来反映本民族人们风土人情,展现出本族人民勤劳勇敢的高贵品质和淳朴善良的文化心理。融知识传播、娱乐审美和教育普及于一体,充满许多自然规律和生产常识的诠释,使幼儿通过演戏、看戏和娱乐,初步对农村基本的衣食住行和生产生活知识及人文自然常识有大概的印象。
三、熏陶影响幼儿本真的人性道德教育
壮剧作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具有深厚的思想底蕴和丰富的教育资源。壮剧在移植汉族剧本框架的基础上,演绎本族山歌、传统语言形式、音乐唱腔和表演技艺,融汇了本土的民间故事、民歌舞蹈、神话传说和民俗艺术之精华,具有浓厚壮民族特色。壮剧取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在几百年来形成发展、传承创新过程中广泛影响、引导和强化着人们的价值观、社会心理和民族意识。在传统演出剧目中,剧目反映传统道德理念和文化价值,弘扬恪守孝道、个性善良、扬善除恶的民族传统道德观念和道德风尚,涵盖思想道德、人文历史、文化艺术、生产实践、民俗民风等方面的教育内容。壮剧中的正面人物形象都是具有善良、勤劳,刚直、正义等美好的品质,剧情中富含生动形象的神话传说、艰辛愉快的劳动场景、向往美好的创业经历等朴素题材,具有颂扬美德、向善除恶的思想和演绎勤劳勇敢向往丰衣足食田园生活的诗情画意景色描绘,能够激发幼儿家国意识和尊老爱幼、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情感。对于培养人的社会责任、担当精神、高尚品格具有激励作用,促进人们在观赏过程中产生认同正确的道德行为方式和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念。
四、壮剧进入幼儿园的建议
幼儿园要响应教育部门关于戏剧进校园的号召,积极主动把戏剧进校园延伸到幼儿园教育当中。设置传统文化保教课程,为传承本土优秀传统文化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幼儿园要将壮剧纳入正常的课程教育体系,开设壮剧特色课堂,选择适合幼儿认知特点的壮剧内容,进行合理化的整合加工,设置幼儿园的壮剧艺术教育课程。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组织开展多样的壮剧教学活动,启发幼儿对壮剧的兴趣。如教唱壮剧曲目,引导幼儿认识壮剧脸谱,带动幼儿模仿壮剧说唱、舞蹈,组织幼儿学习击打壮剧乐器等。要落实好壮剧进幼儿园工作,关键是提升幼儿教师壮剧艺术素养,要强化教师的责任意识,让教师认同并关注壮剧,自觉学习壮剧知识。聘请本县壮剧艺人入园进行短期培训,切实提高教师的壮剧艺术。作为一种表演艺术,最基本的传递方式就是教师的壮剧表演,唯有如此,方能确保壮剧艺术真正进入幼儿园。
四、结语
近年来,在壮剧进校入园工作中,县委和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在人力物力上给予安排,积极推动壮剧进校园工作的有效开展,努力扩大壮剧艺术在中小学生和幼儿中的影响力,提升学生对于民族文化的自豪感。“传统文化的回归”,已成为我县中小学教育的热门和共识。中国传统文化需要继承,只有从小培养幼儿和少年认识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艺术产生兴趣,才更有利于我们壮剧艺术术的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晓花.《戏曲启蒙教育一例》.百度学术网文,2001年;
2、韩文君.《戏曲在小班幼儿活动中的渗透》.《家教世界》.2020年;
3、丁爱华.《幼儿戏曲教育启蒙探赜-》.《当代戏剧》,2020年;
4、田林县政协委员会.《广西北路壮剧教程》.北京燕山出版社.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