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不良反应和合理用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8
/ 2

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不良反应和合理用药

刘俊卿

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 云南昆明 650034

摘要:目的:探讨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不良反应和合理用药措施。方法:研究对象为2020.8-2021.8月在我院接受氟喹诺酮药物治疗的150例患者,记录其用药阶段发生的不良反应,同时分析不良反应类型以及所涉及药物情况。结果: 150例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33%(32/150),不良反应涉及系统包括肠胃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皮肤系统等,其中皮肤系统发生率最高,为31.25%(10/32)。 左氧氟沙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为28.13%(9/32),其次为加替沙星,为21.86%(7/32)。结论:氟喹诺酮类药物是临床较为常用的一种抗菌药物,用药阶段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因此需要保证合理用药,为用药安全性与有效性提供保障。

关键词: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合理用药

氟喹诺酮类药物是目前临床应用广泛的抗菌药物,属于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具有血药浓度低、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以及药效发挥快等诸多优势,在临床应用广泛。但是随着氟喹诺酮药物的广泛应用,药物出现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在不断提高,对药物治疗效果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加强对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监测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对于保证药物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十分必要[1]。为了能够预防不良反应,提高用药有效性与安全性,本研究对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不良反应展开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合理用药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20.8-2021.8在我院收治的150例接受氟喹诺酮类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男、女例数分别为83例和67例,年龄区间25-78岁,平均(43.27±8.05)岁;疾病类型:泌尿生殖系统感染36例,肺炎20例,呼吸系统感染39例,急性肠炎22例,急性胆囊炎20例,妇科感染13例。

1.2 方法

全面收集患者临床资料,主要内容包括药物不良反应类型、累及器官及症状表现等。对相关资料展开分析,对于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研究,认真分析导致不良反应的原因,详细记录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名称、不良反应的主要累及器官或系统,在这一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合理用药干预措施。

2.结果

    1. 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

150例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33%(32/150),不良反应涉及系统包括肠胃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皮肤系统等,其中皮肤系统发生率最高,为31.25%(10/32)。如表1所示。

表1 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

涉及系统

不良反应

发生例数

发生率(%)

肠胃系统

恶心呕吐、腹泻

6

18.75

神经系统

头晕、失眠、烦躁

2

6.25

心血管系统

胸闷、心慌

3

9.38

呼吸系统

呼吸困难

2

6.25

全身性

寒战、发热、脱水

7

21.88

血液系统

血小板下降

2

6.25

皮肤系统

红肿、皮疹、瘙痒

10

31.25

总计


32

100.00

    1. 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涉及药物情况

左氧氟沙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为28.13%(9/32),其次为加替沙星,为21.86%(7/32)。如表2所示。

表2 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涉及药物情况

用药类型

例数

占比(%)

左氧氟沙星

9

28.13

加替沙星

7

21.86

环丙沙星

6

18.75

莫西沙星

6

18.72

氧氟沙星

4

12.5

总计

32

100

    1. 讨论

    氟喹诺酮类药物是一种人工合成制成的抗菌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效果理想以及快速吸收等优势,同时能够有效抑制革兰阴性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真菌类型,抗菌作用理想,临床应用广泛,常用的药物类型包括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环丙沙星等。但是随着药物应用频率的提高,耐药性提升,导致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提高,因此临床需要加以重视,结合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取有效的用药方案[2]

    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可知,150例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33%(32/150),不良反应涉及系统包括肠胃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皮肤系统等,对不良反应涉及药物情况进行分析,左氧氟沙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为28.13%(9/32),其次为加替沙星,为21.86%(7/32)。明确氟喹诺酮类药物导致不良反应的原因后,需要采取有效的合理用药干预措施,减少不良反应发生风险,避免药物毒性对患者健康造成的影响,进而保证药物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可以从下述几个方面展开:(1)对于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需要遵循“最小量”的用药原则,在确保药物治疗效果的基础上采用最低的剂量,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风险。相关研究显示,氟喹诺酮类药物用药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为药物剂量不合理[3],所以加强对药物剂量的控制十分必要。(2)不断优化与完善药物管理制度。需要从临床医师对药物的控制以及院内环境监管入手,临床医师开具处方的过程中临床医师需要明确药物的禁忌证及相关注意事项,了解药物的配伍,在充分了解患者病情后方可开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另外,开具处方的过程中,对一些合并肝肾功能异常、脑动脉硬化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病症患者需要谨慎使用。(3)加强不同药物之间相互作用的重视。多数情况下,氟喹诺酮类药物与抗酸类药物联合应用可能会影响到药效,如万古霉素、红霉素等药物,同时药物存在较高的副作用[4]。但是因为不同药物的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因此药品联用导致的不良反应类型、严重程度也各不相同。比如说环丙沙星与华法林联合应用有助于延长凝血作用时间,但是与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加替沙星等联用便没有影响。因此临床医师需要注重联合用药之间的作用,进一步保证用药的合理性。(4)用药方式的合理选择也是保证用药安全性,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措施。氟喹诺酮类药物需要尽量选择口服的方式。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生物利用率非常高,所以口服的药效最为理想。而静脉滴注的用药方式可能会导致患者机体内血药浓度增加,进而引发神经系统不良反应。(5)建立相应的培训机制,通过培训帮助临床医师掌握药物相关知识,做好临床处方审查工作,避免药物滥用,对药物的剂量、用药方式、途径等进行规范,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用药。用药时做好对患者的知识宣教,详细指导患者用药方案、为其讲解药理知识,使其能够充分认识到不合理用药的危害,嘱咐其严格遵守医嘱用药,保证用药安全性。

    综上所述,氟喹诺酮类药物是临床较为常用的一种抗菌药物,用药阶段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因此需要保证合理用药,为用药安全性与有效性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李佳.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禁忌证、不良反应及临床合理用药对策[J]. 中国医药指南,2020,18(29):75-76.

    [2] 吕宝燕. 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常见不良反应分析[J]. 世界临床医学,2017,11(22):99.

    [3] 谭芳廷. 对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临床特点的分析[J]. 当代医药论丛,2016,14(19):76-77.

    [4] 肖颖. 对氟喹诺酮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分析[J]. 当代医药论丛,2016,14(5):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