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 黑龙江牡丹江 157000
摘要:目的:探讨股骨头置换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以及护理情况。方法:观察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采用Smith-Petersen法入路。所有患者均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暴露股骨头和髋臼,结扎髂外动脉,切断关节囊。股骨颈从股骨小粗隆1.5 cm处折断。股骨头切除,骨髓增大。股骨假体置入股骨骨折处,在确定位置和稳定性后用钢丝捆扎。然后摘除假体手柄,在髓腔内填充骨水泥。然后将假体手柄再次向前放置15˚,清除多余的骨水泥。对照组采用PFLP内固定。首先在股骨大转子上做一个长20 cm的纵形切口,然后钝性分离,露出股骨膜。在C臂下,克氏针被放置在大粗隆下方约5厘米处。取股骨颈下适当位置的克氏针作导向钉,置入松质骨螺钉,拧上锁定螺钉。观察指标,对患者或其监护人进行电话咨询,获得相关数据。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相关手术情况。结果:稳定的人工股骨头置换可使患者术后更早下床、更早负重。同时避免了二次内固定带来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信心和依从性。特别适用于老年、不稳定骨折,骨质疏松明显、陈旧性骨折常规内固定失败的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具有长期制动并发症少等特点,可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在接受股骨头置换术的50例患者中,出现并发症的有3例,而接受PFLP内固定的患者中,出现并发症的有1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头6置换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相比较与PFLP内固定明显降低,后期的护理效果也较好,可以促进患者的病情恢复。
关键词:股骨头置换术;术后并发症;风险分析
目前,手术是股骨粗隆间骨折首选的治疗手段,避免长期制动引起的静脉血栓、营养不良、压疮和关节僵硬。虽然手术方法很多,如多克氏针内固定、Richard钉和Gamma钉内固定、动力髋螺钉(DHS)锁定螺钉等,但创伤较大,术后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术后早期下床困难,术后出现剧痛等并发症,影响患者预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一种相对简单的手术,具有模型化程序,造成的创伤较小,术后患者可早早下床,减少长期制动带来的并发症。此外,患者可以早期开始髋关节锻炼,负重行走,迅速将髋关节功能恢复到术前状态。此外,该手术有助于避免内固定引起的许多并发症。因此,推荐股骨头置换术作为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首选方法之一。
1资料和方法
1.1研究资料
选择张家港医院2014年5月至2016年12月在椎管内麻醉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50例以及采用PFLP内固定治疗方法的患者50例。年龄60~85岁,并签署了入选、手术和麻醉知情同意书。
1.2研究方法
观察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采用Smith-Petersen法入路。所有患者均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暴露股骨头和髋臼,结扎髂外动脉,切断关节囊。股骨颈从股骨小粗隆1.5 cm处折断。股骨头切除,骨髓增大。股骨假体置入股骨骨折处,在确定位置和稳定性后用钢丝捆扎。然后摘除假体手柄,在髓腔内填充骨水泥。然后将假体手柄再次向前放置15˚,清除多余的骨水泥。对照组采用PFLP内固定。首先在股骨大转子上做一个长20 cm的纵形切口,然后钝性分离,露出股骨膜。在C臂下,克氏针被放置在大粗隆下方约5厘米处。取股骨颈下适当位置的克氏针作导向钉,置入松质骨螺钉,拧上锁定螺钉。观察指标,对患者或其监护人进行电话咨询,获得相关数据。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相关手术情况。
1.3评价标准
采用髂骨脊柱至内踝下缘带测量下肢长度。下肢长度差异大于1.5 cm 者诊断为双下肢长度差异,10m 步行速度以秒表测量10m 平面直线距离为基础,5次坐立时间以膝高背凳测量和秒表测量为基础。对两组患者的基本术后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出现情况进行基本的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spss21.0(ibm corp.,armonk,ny,usa)用于统计分析。本研究中所有测量数据均以百分比表示。测量数据的比较采用 t 检验,枚举数据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两组间多次比较均采用单因素试验,随后进行事后试验(最小显著差异)。P <0.05被认为是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
结果
稳定的人工股骨头置换可使患者术后更早下床、更早负重。同时避免了二次内固定带来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信心和依从性。特别适用于老年、不稳定骨折,骨质疏松明显、陈旧性骨折常规内固定失败的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具有长期制动并发症少等特点,可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在接受股骨头置换术的50例患者中,出现并发症的有3例,而接受PFLP内固定的患者中,出现并发症的有1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安全隐患预防策略
3.1 尽早接受股骨头置换术的治疗
髋部骨折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这是已知的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高龄髋部骨折患者的住院时间因共病而增加。在另一项研究中得出结论,详细的术前检查可以延长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但很少改变治疗方法。在我们的研究中,长期住院的患者一年的死亡率明显高于。我们认为,明确可能导致这种情况的因素,质疑老年病人的做法,并在这方面建立结构化的单位,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研究结果支持这样的观点,即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应尽快接受股骨头置换术的治疗。
3.2在护理用药与管理方面
护理人员应在进行临床日常护理治疗过程管理中注意要积极督促临床患者及时按遵医嘱和定时和定量正确服用相应药物,在临床药品集中分发结束前护士首先一定要仔细确认记录好每个患者的身份,在事后将所对应服的相应药物统一分发给患者。当一些患者在发生某些不良服药情绪后或者长期拒绝按时服用相关药物时,护理人员则要给与耐心及时的治疗劝导语和安慰鼓励,并认真向该患者如实讲述该疾病知识内容及有关药物治疗的一些相关辅助作用,引导其患者能积极的配合临床治疗,遵守医嘱坚持服药.
3.3在日常护理方面
针对目前一些患者身体素质都相对还特别是薄弱程度的患者。下卧床活动能使在他们可以轻叩按动床头警铃和在有无其他专业护理等人员的搀扶等情况下得以正常地进行,并避免卧床边无放置其他杂物等可造成引起一些患者发生跌倒甚至窒息和发生偏瘫危险因素的许多潜在危害因素,针对目前一些长期卧床下卧床活动病人及有一些病人有进食特殊的饮食障碍及出现吞咽其它食物吞咽困难的现象引起的一些偏瘫的患者特别需要加强特殊饮食病人的饮食护理工作安排和病人饮食的观察,预防因意外或误食造成吸氧窒息危险隐患症事件的发生。
4.讨论
病理性骨折是在外力作用下,甚至是轻微的外力作用下发生的。如果没有及时有效的治疗,死亡率将显著增加。成功治疗本病的关键是手术方法和手术技巧的选择。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外科治疗主要是为了促进患者自主活动的恢复,尽快摆脱拐杖,减少长期制动引起的并发症。因此,本病的治疗应针对: i)强有力的内固定; ii)早期安全的活动; iii)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 iv)术后功能恢复较好,因此在医疗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在48小时内进行手术治疗。采用股骨头置换术方法可以使髋关节功能迅速有效地恢复,同时使患者尽快恢复承重功能,使他们早早下床,缩短卧床休息时间。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良好,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另外,不能简单地依靠一些坚固的内固定,还应该注意复位。理想的复位可以稳定骨折,但在此基础上内固定会增加自身的力量。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相比,股骨近端带锁钢板固定会造成较大的手术创伤、更多的手术野暴露和更多的手术出血,从而达到更好的复位效果,不有利于患者早期功能活动,增加长期制动引起的并发症。在未来的预测中,髋部骨折的比率呈上升趋势,这表明髋部骨折及相关问题将继续成为老年人口的一个严重健康问题。
参考文献:
韩巧红.股骨头置换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分析及护理对策[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8,27(05):1686-1687.
蔡兰英,李英姿.围术期护理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并发症率影响分析[J].透析与人工器官,2020,31(04):80-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