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化市妇幼保健院 152000
【摘要】 目的 分析新生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采用血常规联合全血C反应蛋白检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3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参与健康体检的新生儿3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实施用血常规联合全血C反应蛋白检验。对比两组的检验结果。结果 观察组全血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常规联合全血C反应蛋白检验有助于患儿的疾病诊断,值得推广。
【关键词】 新生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全血C反应蛋白;血常规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blood routine test and whole blood C reactive protein test in neonatal bacterial infectious diseases.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9 to January 2020, 30 children with bacterial infectious diseases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30 neonates who participated in the health examination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Blood routine examination combined with whole blood C-reactive protein test was performed in both groups. The test resul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whole blood C-reactive protein, leukocyte count and neutrophil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blood routine examination combined with whole blood C-reactive protein test is helpful to the disease diagnosis of children, which is worth popularizing.
[Key words] newborn; Bacterial infectious diseases; Whole blood C-reactive protein; routine blood test
细菌性感染性疾病在新生儿中较为常见,此类疾病四季均可发病,且病情极易反复。而在细菌性感染性疾病发生后,临床要对患儿进行及时救治,若治疗不及时容易引发多种并发症,并威胁到患儿的生命安全,因此对患儿进行有效的诊断就显得尤为重要【1】。既往所采用的主要是细菌培养,但此种诊断方法耗时较长,而血常规检验虽然耗时短,但其容易受多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结果出现误差,所以在血常规检验的同时联用C反应蛋白检验就成为一条有效的路径。基于此,此次研究将围绕着新生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采用血常规联合全血C反应蛋白检验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论述,详细分析如下:
1资料方法
1.1研究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3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参与健康体检的新生儿30例作为对照组。纳入标准:家属对研究知情同意;研究资料完整;排除标准:非细菌性感染性疾病;家属拒绝参与研究。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7-38d,平均(25.64±4.36)d;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7-40d,平均(26.15±4.09)d。组间资料比对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两组均实施血常规联合全血C反应蛋白检验,采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验,全血C反应蛋白检验应用荧光免疫定量分析仪加以检验。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的检验结果。包括全血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率。
1.4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使用的统计软件为SPSS18.0,计数资料为例数率(%),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为均数±平方差( ±s),行t检验,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全血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的全血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率( ±s)
组别 | 全血C反应蛋白 (mg/L) | 白细胞计数(×109/L) | 中性粒细胞率 (%) |
观察组(n=30) | 43.35±2.58 | 18.69±3.14 | 77.65±5.31 |
对照组(n=30) | 7.05±1.21 | 11.54±2.38 | 58.68±4.69 |
t | 69.771 | 9.940 | 14.666 |
P值 | 0.000 | 0.000 | 0.000 |
3讨论
细菌性感染性疾病对新生儿的健康有严重的危害,其发生后易引发上呼吸道感染,且随着病情的加重,此病患儿还容易并发肺炎、脑膜炎、肠炎等,进而对患儿健康造成影响【2】。因而在疾病发生后,临床需要及时对患儿进行诊断,细菌培养周期长,不利于患儿的疾病筛查,所以临床多会采用血常规检验的方法。血常规检验操作简单,耗时短,且不仅有助于患儿的疾病诊断,同时亦能用于患儿疗效的评价。其中,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率是血常规检验中的重要指标,新生儿发生细菌性感染性疾病发生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率会显著上升,故而可以评估患儿是否发生感染。但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其局限性也相对明显,这主要是因为,有一部分细菌感染性疾病患儿在疾病发生的早期,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率并无明显变化,所以并不完全适用于此类疾病的诊断【3】。此外,血常规检验的结果还容易受采集质量、温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则会影响到检验的准确率。因此,临床可以在对此类患儿诊断的同时,采用全血C反应蛋白诊断的方法。全血C反应蛋白是一种由炎性因子调节,肝细胞合成的非特异性急性期反应蛋白,一般情况下,新生儿体内的全血C反应蛋白水平较低。而人体一旦发生感染,全血C反应蛋白水平会显著上升,故而其属于一种典型的炎症标志物。所以其对于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的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而在将其同血常规检验联合应用后,便可以显著提高诊断的效果,弥补单用血常规检验的不足【4】。另外,全血C反应蛋白水平还有助于临床评估患儿的临床疗效,并对患儿的临床用药起到指导的作用。因此,临床在对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进行诊断时,可以优先考虑采用血常规联合全血C反应蛋白检验的方法,以便为患儿的后续诊治奠定基础。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全血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在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的诊断中,采用血常规联合全血C反应蛋白检验的方法,可以保证对疾病的有效诊断,这与既往报道的结果接近。说明血常规联合全血C反应蛋白检验的方法可以在此类患儿的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可以在此类患儿的诊断中优先应用此种方法。
综上所述,血常规联合全血C反应蛋白检验有助于患儿的疾病诊断,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薛勇.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30):126-127.
[2]傅俊仪,郭萌萌.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对比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1,32(19):3140-3141.
[3]杨迪.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测中的联合应用价值[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1,27(15):151-152.
[4]张燕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1,27(14):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