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定市中医院 ,广东 罗定 527200
【摘要】目的:探讨蛤蚧补肺汤合穴位贴敷治疗肺肾气虚型咳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92例肺肾气虚型咳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和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蛤蚧补肺汤合穴位贴敷治疗,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肺功能和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更低,肺功能指标FEV1和FEV1/FVC更高,疗效更优,治疗总有效率93.48%比对照组的78.26%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蛤蚧补肺汤合穴位贴敷治疗肺肾气虚型咳喘疗效良好,能有效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显著改善肺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肺肾气虚;咳喘;蛤蚧补肺汤;穴位贴敷
咳喘是中医咳、痰、喘、哮、气短等病症的统称,属于西医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扩张等呼吸系统疾病[1]。咳喘发病的首要原因为外邪伤肺,与风邪、痰浊气滞、气逆、体质虚弱相关。病位在肺,与脾、肾关系密切,为虚实夹杂之证[2]。肺肾气虚是咳喘常见证型,多由咳喘反复发作、肺气耗伤累及肾,以致肾虚不能纳气,治之当以补肺益肾配合止咳平喘为主[3]。本课题以蛤蚧补肺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肺肾气虚型咳喘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我院诊治的肺肾气虚型咳喘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西医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炎等诊断标准;②符合中医感冒、咳嗽、哮病、喘证、肺痈、肺痨、肺胀、肺痿等肺系病证诊断标准;③中医辨证为肺肾气虚证[4];④年龄20~75岁;⑤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系统性疾病或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②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③精神疾病或有意识障碍者;④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的患者;⑤对本研究治疗药物禁忌者。将纳入研究的9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治疗组男23例,女23例;年龄23~75岁,平均(47.67±13.13)岁。对照组男26例,女20例;年龄21~72岁,平均(45.33±9.2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并给予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治疗,每晚吸入一次,用量为18μg。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蛤蚧补肺汤合穴位贴敷治疗。蛤蚧补肺汤基础药方如下:蛤蚧1条,生晒参15g,黄芪15g,熟地15g,五味子10g,蜜紫菀15g,蜜桑白皮12g,茯苓20g,杏仁10g,炙甘草6g,胡桃15g,细辛3g。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可对基础药方加减化裁。每日水煎1剂,早晚分服。贴敷药物由细辛、麻黄、白芥子、半夏、附子、冰片、樟脑等组成,以姜汁调糊状置于药贴上,再贴敷到患者穴位上。穴位选择如下:中府、肺俞、定喘、大钟、俞府。三伏天贴药,每伏贴一次,每次贴敷4~5小时。贴前应保持皮肤干净,贴敷期间避免接触水并禁食生冷、辛辣、荤腥食物。两组患者均以4周为1疗程,连续观察2个疗程,每个月至少随访1次,出现紧急情况随时就医。
1.3 观察指标 (1)中医证候积分:主症取咳嗽、喘息、唇紫、气短、胸闷5项,计分0、2、4、6分;次症取烦躁不安、肢冷、汗出、鼻翼煽动、心悸5项,计分0、1、2、3分。主、次症积分之和为中医证候总积分。(2)肺功能评价:治疗前后测试FEV1%pred(一秒用力呼气量占预测量的百分比)、FEV1/FVC%(一秒用力肺活量与潮气量之比)。(3)疗效评价:①临床控制:中医临床症状或体征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中医证候总积分减少95%或以上;②显效:中医临床症状或体征显著改善,中医证候总积分减少70~94%;③有效:中医临床症状或体征有所改善,中医证候总积分减少30%~69%;④无效:中医临床症状或体征无改善或加重,中医证候总积分减少不足30%。临床控制、显效、有效例数之和占本组总例数百分比为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软件统计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行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行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总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总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分)
组别 | 例数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组 | 46 | 25.96±3.57 | 12.00±5.66 |
对照组 | 46 | 25.13±3.47 | 15.89±4.03 |
t值 | - | 1.126 | -3.800 |
P值 | - | 0.263 | 0.000 |
2.2 肺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FEV1和FEV1/FVC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FEV1和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 )
组别 | 例数 | FEV1(pred%) | FEV1/FVC(%) |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治疗组 | 46 | 52.28±10.50 | 66.40±11.91 | 54.92±10.71 | 66.10±10.68 |
对照组 | 46 | 52.94±12.32 | 61.61±9.29 | 55.88±12.46 | 60.51±10.96 |
t值 | - | -0.278 | 2.148 | -0.394 | 2.477 |
P值 | - | 0.782 | 0.035 | 0.695 | 0.015 |
2.3 疗效比较 两组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3.48%高于对照组的7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疗效比较〔n(%)〕
组别 | 例数 | 临床控制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总有效 |
治疗组 | 46 | 11(23.91) | 22(47.83) | 10(21.74) | 3(6.52) | 43(93.48) |
对照组 | 46 | 6(13.04) | 14(30.43) | 16(34.78) | 10(21.74) | 36(78.26) |
Z值/χ2值 | - | -2.753 | 4.389 | |||
P值 | - | 0.006 | 0.036 |
3讨论
咳喘是中医内科常见病症,病位在肺,肺气失调、肺失清肃是主因,然而咳喘发病并不限于肺,而是牵连脾、肾等腑脏,所以治疗咳喘应当辨证施治。中医典籍有云“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气之运行与肺、肾关系密切,肺属金,肾属水,肺气弱,金不生水,肾气亦不足,故治疗肺肾气虚证应当补肺纳肾扶正固本,再通过降气平喘、化痰祛瘀治标。
本课题研究结果显示,与常规西医治疗相比,蛤蚧补肺汤合穴位贴敷治疗肺肾气虚型咳喘,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更低(P<0.05),肺功能指标FEV1和FEV1/FVC更高(P<0.05),疗效更优(P<0.05),治疗总有效率更高(P<0.05)。原因在于,蛤蚧补肺汤以人参、黄芪、茯苓、甘草补益肺脾之气,以蛤蚧、五味子、胡桃补肺纳肾,以细辛温肺化饮、祛风散寒,以桑白皮、杏仁、紫菀泻肺平喘、止咳化痰,全方攻补兼施,契合肺肾气虚型咳喘“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病机和“肺肾气虚,咳喘难愈”的症状特点。穴位贴敷为中医外治之法,经皮作用于体表,不经腑脏,不存在肝脏首过效应和胃肠灭活作用。腧穴为脏腑气血汇聚之所,药物贴敷于穴位上刺激腧穴调气血,改善腑脏功能,强化药效,有研究认为刺激腧穴能促进血液和淋巴液循环,激活神经并促进机体自我调节、自愈和疾病康复
[5]。贴敷方中细辛、麻黄、白芥子祛风散寒、温肺化饮、通窍止痛;半夏燥湿化痰、消痞散结;附子回阳救逆、逐风寒湿邪;冰片、樟脑开窍醒神和温中止痛。所选穴位中,中府可聚肺脾之气,主治咳、喘、肺胀;肺俞为治疗肺系虚证之大穴;定喘为肺脏特异之穴,专治喘、咳;大钟为足少阴之络穴,主治咳血、气喘等症;俞府属足少阴肾经,主治咳、喘、胸痛等症。上述穴位配伍,可调阴阳、补肺固表、止咳平喘。
综上所述,蛤蚧补肺汤合穴位贴敷治疗肺肾气虚型咳喘疗效确切,能有效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显著改善肺功能,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宋岑.参苏联合方组治疗重症咳喘方证经验研究[D].太原:山西中医药大学,2018:1.
[2]赵珊珊.龙倩玲辨证分型治疗咳喘经验[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7,31(5):12-13.
[3]张建生.喘本方治疗哮喘慢性持续期肺肾气虚证的疗效观察[D].福州:福建中医药大学,2019:18-19.
[4]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肺系病专业委员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诊断标准(2011版)[J].中医杂志,2012,53(2):177-178.
[5]晏燕.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结合西医常规治疗肺肾气虚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观察[J].西部中医药,2021,34(9):118-121.
基金项目:云浮市医药卫生科研立项(2020B075)
第 4 页 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