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人民医院 福建龙岩 364000
【摘要】:目的:探究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采取血液置换输血治疗的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择取我院于2020年6月至2021年7月期间接收救治的患有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患者共70例,计算机随机进行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糖皮质激素结合洗涤红细胞输注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增加血液置换输血治疗。观察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相关指标改善情况并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通过血液置换输血治疗后,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红蛋白、网织红蛋白、血清胆红素等指标改善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p值<0.05)。结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经过血液置换输血治疗后,治疗效果理想,可有效促进患者效果指标的改善,促进治疗效果的提升,促进患者身体康复,值得推广。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输血;治疗效果
前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是较为常见的一种血液科疾病,主要是由于机体内的B淋巴细胞功能异常,引起产生了红细胞抗体,导致红细胞破坏被加快,造成机体出现贫血情况[1]。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发病后,患者会出现的临床表现有心悸、头昏、乏力、气短、身体虚弱等,严重者甚至波及患者生命安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体健康造成了巨大影响,所以,应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积极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目前针对该病的主要方法是进行输血治疗,但是治疗效果并不统一[2]。本研究通过对两组患者观察统计,旨在于探究血液置换输血治疗方法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临床价值,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70例发生了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患者,均选自于本院从2020年6月至2021年7月期间接收诊治的患者,随机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35例。
纳入标准:入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检查结果均符合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诊断标准;患者对本次研究均知情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有恶性肿瘤者;有其他重要器官严重功能障碍者;有精神系统疾病者;有认知、交流功能障碍者;不能坚持配合治疗及护理者。
对照组:男:女=17:18;年龄:28-74(49.57±2.51)岁;疾病分类:原发性贫血患者21例,淋巴瘤患者7例,再生障碍性贫血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
观察组:男:女=18:17;年龄:27-75(49.85±2.36)岁;疾病分类:原发性贫血患者22例,淋巴瘤患者6例,再生障碍性贫血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3例。
组间资料对比,p值>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洗涤红细胞输注治疗。糖皮质激素:使用泼尼松龙进行口服,剂量为1 mg/(kg.d),分上午、下午两次服用,早上2/3,下午1/3,密切观察患者红细胞增加情况,然后酌情减量。洗涤红细胞输注:把抗凝血进行离心分离,5分钟后把血浆层去除,用2~3倍的生理盐水使用毛细滴管轻轻吹吸,进行反复混匀。再进行二次离心分离5分钟,把上清液去除,然后重复3次。末次离心分离10分钟,最后用积压红细胞调配成所需的浓度。注意洗涤后的红细胞保存在2-6℃,并需要在24小时内输注完。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式的基础上添加血液置换输血治疗,具体有:①血型验证:对患者的血型进行监测,明确患者血型。严格按照血型监测流程进行监测,避免输血出现原则性错误。②输血的指征:患者经过糖皮质激素治疗后,了解患者可以输血的指征:(一)红细胞比积小于25%、血红蛋白小于60g/L、贫血征。(二)血小板计数小于20x109/L,伴出血症状。(三)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嗜睡、昏迷等。(四)有溶血危象,发生纤维蛋白原下降情况。③血液置换输血治疗:按照说明书对分离机进行设置、操作,输血前,使用地塞米松进行预防过敏治疗。输血中,使用葡萄糖酸钙,谨防出现枸橼酸钠中毒。每2天置换一次,一次20-30ml,一个疗程为3次。
1.3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情况,分为显效、有效、无效,其中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血红蛋白、网织红蛋白、血清胆红素等指标均恢复正常范围;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大部分缓解,血红蛋白指标在正常范围内,网织红蛋白、血清胆红素等指标改善;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变化,血红蛋白、网织红蛋白、血清胆红素等指标无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x 100%。
②对比两组患者血红蛋白、网织红蛋白、血清胆红素等指标变化情况[3]。
1.4统计学
文中计数、计量资料分别用x2、t检验,SPSS20.0软件处理,P<0.05,说明对比数据差异明显。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情况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情况[例(%)]
组名 | 例数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总有效率 |
对照组 | 35 | 12 | 14 | 9 | 26(74.29) |
观察组 | 35 | 26 | 8 | 1 | 34(97.14) |
x2值 | - | - | - | - | 7.467 |
P值 | - | - | - | - | 0.006 |
注:2组对比结果,p<0.05。
2.2对比两组患者相关指标变化情况
观察组患者的血红蛋白、网织红蛋白、血清胆红素等指标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对比两组患者相关指标变化情况(`x±s)
组名 | 例数 | 血红蛋白(g/L) | 网织红蛋白(%) | 血清胆红素(μ mol/L) |
对照组 | 35 | 81.32±9.26 | 16.52±8.28 | 36.72±9.15 |
观察组 | 35 | 102.21±8.30 | 11.12±7.46 | 23.62±8.25 |
T值 | - | 9.938 | 2.866 | 6.291 |
P值 | - | 0.001 | 0.006 | 0.001 |
注:2组对比结果,p<0.05。
3讨论
AIHA属于免疫调节功能紊乱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但有学者认为,该病与免疫功能紊乱、遗传因素等有关,如不能进行有效的治疗,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糖皮质激素是治疗该病的首选药物,主要应用的是泼尼松,但单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大多数患者的效果较差,一般建议联合用药[4]。洗涤红细胞也是治疗溶血性贫血的一种方式,是一种成分血制品,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血液置换输血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抑制病情发展的目的。洗涤红细胞输注加上血液置换输血治疗,能够大大降低患者输血后不良反应,也可明显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治疗效果的提升[5-6]。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血红蛋白等指标改善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表明,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患者采取血液置换输血治疗后效果理想,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促进各项指标的改善。
综上所述,血液置换输血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效果确切,能有效促进患者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吴玉珍,庄丽碧.血液置换输血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31):4517-4519.
[2]钱姣,徐苏娟.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输血方法选择和效果评价[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35):98-101.
[3]冯娟.血浆置换仪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病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1,27(14):80-81.
[4]刘向华.不同输血方案在极重度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中国民康医学,2022,34(1):144-146.
[5]江慧,林朝霞.血浆置换联合红细胞输注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疗效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9,25(10):1594-1596.
[6]王莹. 血浆置换与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输血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中的应用[J]. 临床与病理杂志,2021,41(12):2889-2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