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宝带实验小学 215100
摘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强大推力,而小学又是学生数学思维的启蒙阶段,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为此,小学数学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实际特点,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愿意主动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实现提升数学学习质量的目标。文章简要就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实践方法进行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兴趣;教学方式
引言:
随着新课程目标的不断深化、推进,小学数学的标准和要求也越来越高。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数学教师应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实现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学习兴趣的目标[1]。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兴趣是推动人们去做一件事情的强大支撑力。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正在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知,而兴趣能够促使学生在某一领域深入探索和钻研,达到超出学习目标的更佳效果[2]。小学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教师通过讲解数学理论知识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数学思维方式。在小学数学的学习和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兴趣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具有浓厚学习兴趣的学生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吸收和接纳教师所传授的数学理论知识,并且愿意尝试将所学知识应用在日常生活中;而对数学没有兴趣的学生,不仅学习效率低、学习速度慢,还会对数学产生反感,不利于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从古至今,有非常多的数学家,都是因为自身对数学感兴趣才能够有所成就。虽然我们不要求每个学生都成为数学家,但是兴趣的加持和驱使能够让学生始终保持高度的头脑活跃状态。
二、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实践方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与学生之间由于领悟能力、接受能力的差异,他们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水平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为了更好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教师要充分考虑到个别想象力不足的同学的实际困难,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时,要尽可能地利用实际生活中出现的类似场景或与数学教材知识相关的图案、道具等。在课程进行过程中,要将生活中的现象结合起来,设置启发性问题情境,以此调动学生的口、眼、脑、手各感官的充分参与。口要表达,要针对具体教学内容展开交流、辩论,参与讨论或是回答问题;眼要仔细观察,辨别出问题的细微差别与变化;大脑要高速运转,深入思考,提出疑问、假设,并积极寻求解决的方法;手要快速地将解题方法、解题过程呈现在纸上或本子上。这样口到、眼到、心到的高度配合与参与,能够有效地建立起学生对知识的初步认知,在组织以及实施的过程中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促进知识、思维、能力三个维度的共同发展。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与知识建立起更清晰的印象,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与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掌握重要的知识点,由浅入深地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吸收并巩固知识。
(二)采用小组合作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最常见的是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能够以学生激励学生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教学初期,为班上的学生合理地分组,并且在分组时,教师要考虑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学习进度等因素,为小组合作学习共同进步提供条件,以更加有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这种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小组中的每个组员都会加入数学学习中,并且在身边同伴的影响下,提高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讲解应用题时,可以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展开教学,让学生围绕题目进行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见解。最后,小组派出代表上台分享解题思路。小组合作的方式,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最大限度地将课堂主体让位于学生,大大提高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在课堂授课时使用,而且可以延伸至课后巩固阶段。众所周知,完整的教学过程应当包含课前备课、课时授课和课后巩固三个阶段,课堂教学内容的质量,一定程度受到课后巩固阶段学生学习情况的影响。因此,课后巩固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在布置课后巩固作业时,仅仅停留在表面,并不会注重对学生其他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更不用说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为了改变这一教学现状,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
(三)培养动手能力,重视参与性教学
在开展实际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们提前准备一些简单的学习工具,在学习知识的时候通过动手操作、亲身实践进一步理解抽象的知识,变抽象的知识为具体的学习内容,更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通过这样的学习活动可以逐渐地培养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对抽象知识的理解能力,最重要的是还可以激发他们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的学习效率,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教师可以通过创造一种欢快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同学们自己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可以使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压力降低,学习过程非常轻松愉快,对于提升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开展教学活动时,如果仅仅依靠教师来讲述让同学们学习知识无法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在课堂上只是听课,容易感到疲劳,而且容易失去对数学的兴趣,但是如果教师能够充分了解小学生的性格特点,以此为依据创新教学方法,让自己的教学方法与众不同,在一定程度上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时,让同学们提前预习学习内容,并且让学生每个人都提前准备一张圆纸、一根绳子或者是一个长方形纸条之类的东西,在上课的时候,可以让同学们通过对这些学习工具进行折叠来对分数有一个自己的理解,降低自己的学习难度,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采取合适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质量。为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将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知识背景等因素考虑到教学设计中,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进而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创新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得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叶青芳.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J].中国新通信,2019,21(12):193.
[2]李盛玲.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习兴趣的激发[J].才智,2019(1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