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高校专业知识输出调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7
/ 2

“双减”背景下高校专业知识输出调查研究

谢中宇,陈月钢,戴家兴,孙乐瑶,沈子昀

(绍兴文理学院,浙江绍兴, 312000)

摘要:我国学生课余负担过重已然是为我国教育发展中的一大问题,“双减”是我国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是从目前各个地区的政策落实情况情况来看,“双减”仍处于实践经验不足、系统策划不完善的阶段,尤其是教师人力资源和相关的配套教学经验方案的不足,一定程度上产生了“学生无趣、家长奔波、学校繁重”的负面影响。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高校专业知识输出模式,在提供足够多的“双减”教育素材的同时,促进高校学生更好地和社会接触,为“双减”更好地落实提供启示和参考。

关键词:双减 高校知识输出 高校学生社会实践

如今,全面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以下简称“双减”)广受公众关注,这和我们长久以来的社会背景和教育方式有着莫大的关系。“中小学生太苦太累,办学中的一些做法太短视太功利”是我们教育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国内短视化和功利化的教育使得学生的个性差异、好奇心和创造性被人为地忽视甚至消解, “双减”的开展有益于适应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但 “双减”政策在落实的过程中也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不仅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减负、学习到更多的课外知识,家长和校方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精力,增加了很多负担,同时新形势下教育发展和课后服务之间也存在显著的不平衡、不充分现象。

基于高校专业知识输出和活动可以有效地解决“学生收获少、教师负担重”的问题,同时也可以有效地帮助高校在校生去接触相关专业的社会层面的应用,提升高校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和职业认识。

一、“双减”目前存在的不足和教训

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同样也是“双减”工作的主阵地。教师、学生和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课后服务既是教育活动的一种形式,也是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是课后服务的教育主体,是实施者;学生是课后服务的对象,是参与者和成长者;教师和学生通过课后服务这个载体完成相关教育活动。所以我们从多个角度分析“双减”目前存在的不足和教训。

(一)学生的负担并未实际减轻,所必需的多元化需求未得到满足

“双减”政策出台的目的是“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但在现行中高考指挥棒下,只要以应试教育为导向、以考试分数为评价标准的模式没有发生变化,家长期待和焦虑就无从减轻。因此不少家长担忧过度的减负反而会让自己的孩子成为牺牲品,不断给孩子“加码”,最终孩子的学业负担和家长的经济负担不减反增,使得“双减”无法真正地落实。

同时,政策指出: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然而沿海发达城市和偏远山区在生源、师资、设施等方面存有着明显的差别,偏远山区的学生难以得到相关的资源来满足自己的多元化需求。即使是在沿海发达城市,由于职业的多样性和学生仍在人生探索阶段,若要满足大多数学生的多元化需求,仅靠政府和中小学校来提供不足够。

(二)教师的负担不断加重,也难以支持学生的多元化需求

双减”所需要的大量课后服务对教师的体力、精力形成一定考验。课后服务延长了教师的工作时间,增加了他们的工作负担和心理压力,挤占了教师的工作时间,影响了他们正常的生活和休息。一些教师认为课后服务安排在放学后的时间,家长应该成为学生课后服务的责任主体而并非教师,实施课后服务实际上是牺牲学校教师的利益去满足家长的利益,也因此部分教师从内心存在一定程度的抵触情绪。

由于教师个人专业的限制,仅依靠教师无法为学生的多元化发展需求提供足够的帮助。学生们的多元化需求可能涉及物理、化学、生物、机械等多个专业,并非数个教师就可以为大多数学生提供多元化发展所需要的需求。

二、“高校专业知识输出”和“双减”所需要的探索和改进

(一)“高校专业知识输出”介绍

高校专业知识输出”指的是高校凭借其在多个领域的专业性,在专业知识技能方面向社会进行传播或实践的一个社会实践。而在“双减”的大背景下,高校在校生可以使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中小学生开展演讲、科普、手工等一系列的活动,高校足够多的专业提供了足够多的方向。同时,高校生参与“高校专业知识输出”也可以帮助其认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素养,提高他们的社会人际交际能力,高校也积极践行高校的社会义务,达成一个多赢的局面。

(二)“双减”所需要的探索和改进

《意见》指出:“双减”要“着眼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保障学生休息权利,整体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而学校课后服务提质增效才是落实“双减”政策的有力举措和重要保障。不仅仅是需要家校方面的努力,社会各界提供足够的帮助也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来讲,“双减”政策的难以落实本质上为教育资源的不足和人力的不足。数量庞大的 “高校专业知识输出”是一个非常贴合实际需求的方法。并且大学生普遍具有较高的创新能力,也对社会实践活动有很大的需求,稍加引导和指导便可以快速产出大量的策划。并且大学生也善于使用互联网来帮助他们完成相关的需求,借助互联网也是帮助“双减”推进落实的一剂良方。

三、“高校专业知识输出”的前景和系统方法

(一)“高校专业知识输出”的前景

多年以来,高校为基础教育提供了极大的支持和帮助,在帮助教师提升教学艺术、改进教学手段、检测教学效果、分析准确学情、完成课堂任务、实现课后拓展等方向上起到了巨大作用,成为基础教育领域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力量。

“双减”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减量提质增效,释放更多育人时空,以有效提升育人质量。我国基础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办学规模已达到历史高位。当前,构筑五育融合的教育新体系、新机制无疑是有效提升育人质量的重要发展方向和路径。 “高校专业知识输出”可以提供足够的规模来填补“双减”和五育融合产生的空隙,完善我国教育发展中的不足。

(二)“高校专业知识输出”的方法探究

1.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其需求

新时代“双减”背景下的课后服务要遵循立德树人的宗旨。立德树人是学校的立身之本,是对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学生是立德树人的主体。因此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其需求来选择策划相关的教学内容是根本宗旨,进而树牢以学生为本位,筑牢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价值导向。

2.提高学生内驱动力,让学生主动发掘自己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能激发 出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而“双减”本身便是通过降低负担和增加更多课外知识以达到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激发学生体美劳等多方面潜能的作用。结合学校育人目标,把课后服务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相结合,统筹校内校外资源,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活动来帮助学生找到兴趣所在,更好地去发掘学生的兴趣能力。

3.教学内容年轻化、简单化,从学生日常进行切入

因为“双减”落实时的不足,仍然有较多的学生对“双减”产生较强的排斥心理,较为高深或者公式化的教学内容收效不高。通过学生日常进行切入可以有效地减少学生的排斥心理,而内容年轻化、简单化则更加容易开始引导学生进入主题、进入状态。比如从游戏、食物等方面出发来讲解计算机或者化学相关方面的知识。通过贴近日常、贴近生活的方式,从形式上为中小学生展现新的可能。

基金项目:绍兴文理学院2021年校级学生科研课题


作者简介:

谢中宇,2002.03,男,汉,浙江温州,绍兴文理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计算机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