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郡 开福中学 ----
摘要:在当前的教育阵线上,教师对教育事业有着满腔热情,对学生充满爱与激情,然而在面对学生的真实生活中,这种献身教育的理想被学生的不买账击得粉碎。问题出在哪里,本文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进行了阐释,又从教师的语气语调,肢体语言,面部表情三个角度比较全面地给出了问题解决的途径。
关键词:积极改变语气语调肢体语言面部表情
常常看到办公室里这样的一幕幕,老师不厌其烦地教育学生应该怎样,不该如何。学生耷拉着脑袋,态度诚恳地频频点头称是。然而,不出一周学生再次犯事,老师气得七窍生烟,愤怒不堪,有的老师干脆以“不理他”来冷处理,耐性好些的老师又把学生叫过来,忍住愤怒的情绪责问他几天前老师所说,如果学生不记得,就再次苦口婆心重来一遍。然而,过了不多久,学生再次犯同样的错,于是,有耐性的老师也失望至极,把他打为“班级冷宫”。
这样看似笑话的教学事件,其实深藏着一个引导学生发生改变的秘诀。什么秘诀呢?学生一般不会因为老师或他人的教导教育而发生本质的改变,因为这个教导教育中潜藏着一个“居高临下”或“你对我错”,学生不会因为任何人的指责、批评、教训发生根本改变,除非他深深感受到了你对他冬日般温暖的爱。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赫尔巴特也说“孩子需要爱,特别是孩子不值得爱的时候。”[1]几乎每一个教育家都阐释过“爱”对于孩子的重要性。那么,有的教育者会说,我三番五次地找他谈话,难道不是爱吗?几乎可以肯定地说“是”!然而,需要学生改变,除非他感受到了“爱”。老师苦口婆心的教育可能并没有让学生感受到“爱”,而是一种不满,愤怒甚至指责。
那么怎样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爱的温暖,在哪些方面去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爱,就变得至关重要了。如何让孩子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呢?以下几方面可以渗透老师的关爱。
一、老师的语气,语调。
语气、语调是实现语言主体对象化的重要手段之一。有相关资料表明,语气语调在表意方面往往产生意蕴言外的特殊功效。成功的教育与教育者通常采用的语气语调息息相关。
(一)肯定信任的语气语调
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师、父母的信任,所以对孩子说话时表现出充分的信任,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此时语气语调有着语言难以表达的作用。如学生尝试去做某件事,老师说:“好的不错,你一定会成功的。”这可以给学生一份自信,他就会去坚持做一件事并努力获得成功。相反,若说:“就你啊?”这样有些嘲讽和挖苦的语气语调势必会给学生带来伤害,令他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不自信。
(二)尊重商量的语气语调
两三岁,孩子的自我意识就开始萌芽,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自我意识会更加强烈。青春期,是孩子自我意识觉醒的第二个重要阶段。这两个时间段孩子有强烈的自尊,有明显的独立意识,尤其是第二个阶段。请大家体会下面两个句子,“去,把作业做完了再看电视!”“你的作业还没做完,我有些担心,可以先做完作业再看电视吗?”前者语气里似乎显现出一副冰冷的面孔,一个居高临下的姿态;后者却给人一种和颜悦色、谦易平和的感觉。语气语调在这里就传达了重要的平等信息。
(三)赞赏鼓励的语气语调
是孩子就有表现欲,孩子的表现欲一般而言比成人要强烈些。如果从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所做的每一件事,注重其优点并加以肯定,他会更乐于表现自己。
当孩子紧赶慢赶终于把作文写完交到办公室时,“你看,又迟交,每次都有你的份,家庭作业你就不能在家里完成吗”,“嗯,不错,虽然晚了点,但你很认真,很努力。”前者语气透着一种不屑一顾与责备,后者则带有真诚的关注和肯定,语气语调在此时传达了肯定、赞许的信息。
二、老师的肢体语言。
有些老师不习惯和学生有任何的肢体接触,哪怕是拍拍肩,摸摸头这样细微的动作。这样的老师就显得庄重严肃有加,亲和随意不足了。其实这样的老师又往往心中藏着大爱,只是没有机会与学生亲近,因而师生之间彼此关系变得紧张疏远。
如果在与学生相处时适当利用肢体语言,在平时的课余时间里,和学生一起玩玩游戏,一起说说心事,一起散散步、走走路,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适当运用肢体语言摸摸他们的头,刮刮他们的鼻子,拉拉他们的手,拍拍他们的肩膀,向他们做做鬼脸,甚至向他们适当的撒撒娇,他们受伤时及时搀扶他们或为他们跑跑腿。这些看似普通的微不足道的举动其实大有作用,在这些简单的接触中学生可以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关心,慢慢地,他们就会愿意向你敞开心扉,愿意和你交流,就会觉得你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不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老师,而是没有架子的和蔼可亲的、是和他们平起平坐的朋友。他们可以无所顾虑的看你、笑你、“打”你了。在这样轻松融洽的氛围里,学生就能体会来自老师的关怀和爱,这样师生之间感受到的不仅是彼此的温暖、开心、快乐,还有彼此心灵上的亲近与共鸣,心理距离缩短了,关系融洽了,你的话就变得很有分量了,你期待他们变成什么样子,此时,你只要用语言表达出来了。
三、老师的面部表情。
在一项“孩子们最喜欢什么样的老师”的评选活动中,排名前列的是“幽默风趣、和蔼可亲、尊重学生、循循善诱、平易近人”,这些内容似乎都与老师面部表情分不开,与温柔的眼神或微笑“沾亲带故”。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帕尔·梅拉别思(Parr.MeiLa)得出的一个公式:信息的总效应=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2]老师通过面部表情传达对学生的爱,是非常科学的。我将从两个方面展开。
(一)从眼神中传达爱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眼睛可以感知人们内心深处的感情。眼神能表达许多语言所不便和不能表达的复杂而微妙的潜在内容。对于在公共场所犯错误的学生,老师公开教育或批评会使学生抬不起头,伤害其自尊心,此时如给一个批评的“眼神”,示意“你错了,我期待你能改正。”就会事半功倍,这样恰当的一个眼神往往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当学生获得某项成功时,给他一个赞许的“眼神”,示意“你成功了,我们为你骄傲,为你自豪,期待你再接再厉,获得更多更大的成功!”当学生遇到挫折困难时,给他一个鼓励的目光,示意“你能行,跨过这道坎,你就会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老师温暖的一个“眼神”,能使学生心中经过一丝暖流,掠过一缕阳光,这样的关心和爱护,更能鞭策、激励学生的成长进步
(二)在微笑中表达爱
“面无表情”、“冷若冰霜”这两个词语给你的感觉是什么?“笑若花开”、“笑靥如花”、“满面春风”看到这几个词语你的感觉又如何呢?也许人们的感觉大同小异,看到前者,我们内心冷寂,看到后者,我们感觉到温暖舒适。是的,在老师的教育中,如果我们面无表情甚至凶神恶煞一般进行说教,结果不言自明,没效果!而若我们带着“微笑”语重心长地教育,学生就会从你那里感受到温暖和爱,把你当成朋友甚至亲人,你的教育就会事半功倍,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个面上含笑的班主任,就能让学生在班集体中有“家”的感觉,感受“家”的温暖。而她(他)就是这个大家庭中的“慈母(父)”。微笑并不会损害一个老师的“威严”,而会让学生体验那种“爱中有严”,“严中有爱”的关心呵护。不要吝啬我们的微笑,因为微笑背后藏着“可亲可敬”、“平易近人”、“宽容有爱”。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莎公爵夫人说“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融入爱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赫尔巴特说“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的感情也能消融”。[3]教育工作者不难明白教育离不开爱,也不难做到用爱心对学生。然而,使学生发生积极改变的秘诀是----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如果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能在日常中注意透过我们的语气语调、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来传达我们对孩子深深的爱、浓浓的情,并让他们实实在在感知到这份深情,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定能在自己的那块教育疆土上开垦出一片爱的花海!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浅谈课堂态势语[J],2012.05
[3]魏书生,如何做最好的教师[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4]杨平,非语言交际下的肢体语言评述[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