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根溯源,对症下药——小学数学计算易错点分析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8
/ 1

追根溯源,对症下药 —— 小学数学计算易错点分析及对策

李 丽

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区工农小学 415000



计算是数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对于数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计算是整个数学大厦的地基,地基不牢则地动山摇。但在实践中发现绝大部分学生并不重视计算,认为结果正确即可,无需太过重视计算方法和计算过程。计算在各种考试中都占很大比重,计算是每次考试中孩子最容易得分也是最容易失分的项目。本文从计算易错点原因分析及解决计算易错点的有效策略两方面进行阐述。

一、计算易错点原因分析

1.算理不清,知识出错。列竖式计算是整个小学阶段计算的重点内容,也是计算的基础。竖式计算时,学生很容易出现数位没有对齐的现象。究其原因,这类错误属于知识的结构性缺失,也就是知识点掌握不牢固。学生没有真正理解数位的意义以及竖式计算每一步的算理。

例如: 14 × 12 = 42

1 4

× 1 2

2 8

1 4

4 2

这种错题的产生,原因就是学生对乘法的意义理解不透彻,乘法竖式计算的算理没掌握。12个14是多少,个位上的2表示2个一,先算2个14是多少(28),计算结果对齐个位;十位上的1表示一个十,再算10个14是多少(140),计算结果要对齐十位,最后再把两部分结果加起来应该是(28+140=268)。

2.思维定式,消极影响

积极的思维定式,有利于学生正确解题,但消极的思维定式容易让学生产生错解。如在混合运算中,针对“1375-1375÷25”和“25×4÷25×4”两道题,很多学生错误地认为“1375-1375÷25=0”,“25×4÷25×4=1”,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受到了简便计算思维定式的影响。

3.习惯欠佳,熟练不够

同样的题,有时能算对,有时却会出错。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粗心大意、审题模糊,经常抄错数,书写不规范等。再加之熟练程度不够,所以容易出错。这就要求学生认真审题,细致认真,还要多练,增加熟悉度,提高速度和准确率。像1+1=2,就算再粗心也不会出错,所以每天的练习特别必要,让一些基础口算题能像1+1=2这样熟练,才能在考场上游刃有余。同时,娴熟的运算能力对提高孩子数学学习的自信也特别有帮助。

二、解决计算易错点的有效策略

因势利导,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1.良好的审题习惯。一要审数和符号,二要审运算顺序,明确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三要审计算方法的合理、简便,看能否简算,然后再动笔计算。

2.规范书写的习惯。按数学格式书写,数位对齐,字迹工整、不潦草,保持作业的整洁与美观。

3.勤于估算和验算的习惯。计算正确的保证是巧用估算,学会验算。估算和验算既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惯。

4.细致检查的习惯计算都要抄题,要求学生凡是抄下来的题目都及时核对,做到不错、不漏。

5.合理草稿的习惯准备草稿本,在打草稿的时候,要从左往右,从上到下,有序的打下去。一张写完,再翻一张,估计位置不够不要随意下笔,换一个空间大的地方打草稿。检查时,也可从草稿入手。

立足现实,充分发挥易错点的教育价值

教师必须正确面对现实,以正确的心态来对待错题,充分发挥错题的“教学价值”。

1.整理“易错题集”。为了让易错题成为宝贵的教学资源,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亲身经历的的易错题分类归纳起来,建立好“易错题集”,并经常温故而知新,从而在解题时尽量少出现或避免再次出现。

2.适时创新与转化。当学生出现错解之后,教师应组织学生对该题进行创新与转化,使学生能够在今后遇到类似问题时进行创造性思考,从而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3.留足思考时间。学生出错后,教师不应该随意批评或指责学生,而是要给学生留足思考时间,让学生在充足的时间里学会思考,分析错误原因,使其解题的准确率逐步提升。

4.提升心理素质。许多易错题往往是学生心情急躁、审题不清,心理素质较差等原因造成的,作为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的心理因素,并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逐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有效控制消极的思维定式带来的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计算易错题的问题是难以避免的,尤其是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容易马虎大意,因此计算时更容易出错。作为数学教师必须及时查找小学生计算易错题产生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分析,采用合理、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以此来避免同一类型的错题重复出现。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协会“十四五”规划《小学高年级“数与代数”易错点分析与解决策略研究》(立项编号:XJKX21B377)课题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