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舟山市岱山县第一人民医院 316200
摘要: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护理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将其进行分类和归纳,并提出相关管理建议;同时为了增加患者就诊满意度,降低医疗事件的发生率。方法:选取某一地区人民医院2013年1月-2019年1月血液透析室发生的84起不良医疗事件,分析归纳其发生的原因。结果:通过分析发现,引起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是血透室规章制度不完善、医生护士未按要求操作、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医生与患者之间的交流沟通不及时、部分医护人员技术不达标、透析室仪器出现故障、卫生安全及消毒条件不到位、昂贵的医疗费用及患者精神不健全等。结论:医院需要建立健全各类规章制度,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力度及责任意识,严格实施行业准入规则,提高竞争力,能者上位。医护人员还应加强专业技能学习,处理好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及时与患者沟通。医院应当定期对医疗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血液透析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管理建议
护理不良事件是医护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出现的正常情况之外的、有害的或存在风险的医疗事件。血液透析是一种体外循环治疗,是一种风险高、技术能力强、难度系数大的治疗方案。整个护理医疗过程复杂,实施步骤及关键点攻克难度较大。同时,患者免疫力低下,稍微遇到特殊情况就会导致患者病情加重甚至死亡,因此医院所承担的风险较大。随着透析技术的发展趋势,血液透析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患者总数不断上升,医院发生血液透析的不良事件频率增加。所以,需要加强血液透析医疗护理的管理方法,降低不良事件发生概率,从而确保患者的人身安全。
1.资料与方法
选取某一地区人民医院2013年1月-2019年1月血液透析室发生的84起不良医疗事件,分析归纳其发生的原因。具体由医院按科室进行,由科室主任组织医护人员共同对血液透析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归纳,其中低级不良事件由护士长组织讨论并上报整改;中级以上不良事件由科室主任或者对应副院长组织分析并上报医院护理部门。
2.结果
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主要涉及以下几点:血透室规章制度不完善、医生护士未按要求操作、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医生与患者之间的交流沟通不及时、部分医护人员技术不达标、透析室仪器出现故障、卫生安全及消毒条件不到位、昂贵的医疗费用及患者精神不健全等。又可将之归纳为四个方面:即人为因素、设备因素、环境因素、患者因素。根据结果可知:(1)人为因素中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所占频数最多。(2)设备因素主要是透析室仪器出现故障原因。(3)环境因素主要是透析室与手术室卫生安全及消毒条件不到位、致使交叉感染的发生。(4)患者因素主要是昂贵的医疗费用及患者精神不健全等,同时对医院的期望较高。
3.讨论
血液透析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主要是人为因素,其次是设备因素、环境因素和患者因素。主要原因详见表一:
表一: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 | |||
因素 | 原因 | 频数 | 频率 |
人为因素 | 血透室规章制度不完善 | 7 | 7.90 |
医生护士未按要求操作 | 11 | 11.30 | |
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 | 17 | 20.90 | |
医生与患者之间的交流沟通不及时 | 15 | 18.60 | |
部分医护人员技术不达标 | 9 | 10.40 | |
设备因素 | 透析室仪器出现故障 | 7 | 7.90 |
耗材质量差 | 3 | 3.80 | |
环境因素 | 卫生安全及消毒条件不到位 | 6 | 7.10 |
患者因素 | 昂贵的医疗费用及患者精神不健全 | 8 | 9.70 |
3.1人为因素
3.1.1血透室规章制度不完善
血透室规章制度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术前准备的规章制度不完善。血液透析工作任务重,关键操作繁琐。潜在的风险源没有在手术操作前立即收集。一旦在手术过程中发生医疗事故,尤其是年轻医护人员无法辨别病况,则无法立即解决。二是奖惩制度不完善。整个血液分析过程中出现错误的医护人员未受到相应的处罚或处罚力度不大,并且对及时处理医疗事件的医护人员奖励性措施不够,导致部分医护人员工作审慎性不足,致使血液透析不良事件发生率偏高。
3.1.2医生护士未按要求操作
部分医护人员并未接受血液透析专业技能的系统学习和培训,在操作过程中未严格遵守“三查七对”原则,极易引发不良事件的发生,以至于危及患者人身安全。例如,部分医护人员不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治疗,忽视药品的使用时间,就会导致患者出现一些凝血等不良现象;除此之外,医护人员未仔细核对患者信息内容,导致患者治疗错误。这些不良事件都是由于未按要求操作导致的。
3.1.3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及沟通不及时
医护管理人员是保证医院正常运行的中坚力量。医护管理人员然而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部分只是机械性开展工作,对医疗事件中出现问题不管不顾,这导致了医患冲突。例如,在血液透析时忘记引入肝素,致使患者的凝血功能下降;管理人员未检查穿刺装置,对于装置出现的不固定、不牢固现象,导致患者出血;管理人员对患者病情观察不仔细,穿刺部位出血、低血压不能及时处理。以上都是医护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以及沟通不及时造成的。
3.2设备及环境因素
透析室的设备不灵敏,缺乏检查及维修等管理手段,严重影响血液透析效果,致使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具体来说,血液透析设备的维护和检查不及时,如在做透析过程中出现停水断电等无法预计的情况,导致检查过程时间加长,就会增加患者感染的概率。除此之外,血液透析室内环境污染,如血液透析前消毒灭菌不彻底,整个透析过程未能严格遵守无菌原则,都会导致患者交叉感染,极易引发院内感染。
3.4患者因素
首先,患者反复透析心理负担较大,对护理人员及家属产生较强的依赖,希望得到更多关心、支持。由于感受不到家庭和医护温暖,进而出现焦虑、抑郁和自杀倾向。其次,患者对疾病缺乏一定的认知。由于对医疗条件认知不足,因此认为病情尚不严重,不愿接受治疗,延误了治疗时机,增加了治疗难度。最后,昂贵的医疗费用导致患者家庭经济压力大。透析过程中因经费不足,不能及时遵医嘱治疗,从而延误了病情。
4.针对血透护理不良事件的管理建议
4.1加强制度管理,建立健全相应透析规章制度
(1)加强患者管理:患者透析前核查病例,了解患者病情,签署透析同意书。透析后及时录入患者的治疗信息,便于后续治疗。(2)加强血透室环境管理:首先,血透室设备设置要合理。其次,严格遵循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医护人员进入血透室要更衣,换鞋帽,戴口罩,更换患者要重新消毒,时刻保持无菌状态。最后,及时消毒地面,更换床单,保持干燥,设置防滑标志,配备防滑拖鞋。(3)健全工作制度:实施轮班制和责任制,交换班时接班护士必须确认患者病情并签字,以便发生不良事件能迅速找到责任人。
4.2加大对医护人员的管理和培训,提高风险意识
(1)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医院应定期聘请专业医生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使其了解国内外先进的护理方式,获取新的护理理念和知识,并进行考核,如血透机械使用规范、内瘘注意事项等,提高其操作技能。(2)提高风险意识:医院应加强对医护人员进行风险意识的培训,提高其处理医疗事件的能力。医护管理人员应深刻认识护理文书的重要性,加强“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病例书写规范”的学习,以备不时之需。
4.3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处理好与患者之间的关系
通过健康宣教,加强与患者沟通,让患者了解血透相关知识和治疗流程,减轻其心理负担,提高治疗依从性。加强患者自我管理:护理人员术前、术后对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指导,包括饮食指导、运动指导、心里指导、用药指导,提高互信度。护理人员应不断提升自我素养,提高专业技术,改变传统护理理念,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韩冰:《血液净化科护理不良事件汇总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摘,2019,19(9):171-174;
[2]封爱英:《血透室患者护理需求调查与管理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24):20-21;
[3]许方方、彭红艳、钟惠琴等:《血透室常见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风险管理对策》[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10):19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