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15
/ 2

高中数学课堂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研究

曾素华

福建省漳州市平和第一中学 363700

摘要:新课程引领教学理念的更新,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注重有效课堂的构建。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最大程度地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继而使学生在兴趣和求知欲的驱动下自觉投入到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探索活动中,从而有利于促进有效教学目标的更好达成。本文就对高中数学课堂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方法做些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情境;趣味;生活;探究

自新课改推行以来,传统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缺陷和弊端日渐显现了出来,由于教师习惯性地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这便在极大程度上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阻碍了其主体性的发挥。因此,为使高中数学教学由“低效”走向“有效”,教师就需及时摆脱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在准确把握学生学习、生活和思想认识实际的基础上,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之中,以激起学生的学习意愿,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从而获取理想中的教学效果。

一、依托趣味情景,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求知欲望

人人都有好奇心,高中生亦是如此,他们对于一门学科的学习同样在极大程度上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以兴趣教学为导向,通过在导入环节依托趣味情景来提出富有启迪和思考价值的问题,以此来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新课教学做好铺垫。

以“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为例,为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在导入环节,我为学生创设了如下情境:“同学们,你们来和老师做一笔交易好不好?”这时,学生的注意力纷纷被吸引到了课堂中来,急切地想要知道我接下来会说什么。于是,我继续说道:“在一个月内,老师每天都给你们一人1000元,而你们只需在这一个月内第一天给我1分钱,第二天给我2分钱,以此类推,每一天给我的钱数都要是前一天的2倍。成交吗?”这时,大部分学生都不假思索地表示成交,但也有部分学生拿出笔在纸上演算着。这样,通过在导入环节依托趣味情景创设问题情境,既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又引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进而为新课教学做了铺垫。

二、立足现实生活,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学习需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深入推进,数学课程更加注重对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其归根结底是一门应用类学科。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巧妙搭建生活与数学之间的桥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以使学生在对“生活中的数学”进行思考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学科的应用价值,以诱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在教学“随机抽样”这部分内容之初,为诱发学生的学习需要,我立足现实生活创设了如下情境:“在上世纪美国总统选举前,为了解民意,当时一份杂志对两位候选人罗斯福和兰顿的支持率进行了一次民意调查,即通过车辆登记簿以及电话簿上登记的名单给一部分人发放了调查表。结果显示,兰顿的支持率要高于罗斯福,但实际却是罗斯福以高达67%的支持率在选举中获胜。需要注意的是,在当时只有少数富人拥有电话和汽车。同学们,你认为预测结果出错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遵循怎样的抽样原则?”这样,通过立足“总统选举”这一生活事例创设问题情境,不仅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而且还使学生体会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便诱发了学生的学习需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与能力。

三、基于合作探究,创设问题情境,发展学生数学思维

探究学习是新课改所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它的价值不仅仅是使学生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形成数学思维,发展核心素养。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尽早转变教与学的方式,继而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探究过程,以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在教学“椭圆”这部分内容时,我先是让学生将一条长度为定长的细绳的两端固定在图板的同一点处,再将细绳的两端拉开一定的距离,分别固定在图板的两点处。之后,我提出了以下问题供学生思考:1.当细绳的长等于两定点间的距离时,其轨迹是什么?2.当细绳的长小于两定点间的距离时,其轨迹是什么?3.你能给椭圆下一个定义吗?接下来,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动手操作来对椭圆的定义和几何特征进行合作探究。这样,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而且还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达到了教与学的最佳平衡。

  1. 从生产生活实际背景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的概念,有些是从实际的生活中抽象出来的。教师如能从实际出发,在教学中创设实际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对实际问题多加观察、思考、总结,以致提炼出数学问题,让其经历数学创设过程。这将帮助学生自觉地运用数学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对学生创设能力的培养会起到积极的作用。例如出租车计价标准问题,某次出租车计价标准4公里以内10元,(包含4公里),超过4公里,且不超过10公里的部分,每公里1.5元,超过10公里的部分每公里2元。(1)某人乘车行驶了8公里他要付多少车费,(2)是建立车费行车里程的函数关系式,(3)如果某人付费35元他乘车乘了多少公里。学生对这个例子会比较熟悉,(1)问题一般来说对学生都没问题,关键是问题(2)怎样建立这个函数关系式,自然同学会想到对于不同的行程车费的表达式是不一样的,很自然用到了分段函数,既然函数表达式得出,问题也就迎刃而解。此案例不仅用到分段函数又复习了函数的实际用途。

以上问题贴近创设适宜的问题情景,要注意一定的方式。

总而言之,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善于依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的具体内容创设问题情境,以克服纯粹认知活动的缺点,使数学学习成为包含情境体验在内的综合活动,以实现高中数学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尹玉娜.高中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15):90.

[2]甘承平.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1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