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中的环境养生教学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22
/ 2

预防医学中的环境养生教学探讨

吴飚

齐齐哈尔市昂昂溪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61031

【摘要】环境和健康问题属于预防医学的重点问题,环境养生属于环境卫生学科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一种带有较强可操作性、无毒副作用的独特优势学科。随着近些年人们自我健康、养生方面的理念不断成熟,导致市场对于养生人才的需求量显著提高。对此,为了进一步提高预防医学综合教育水平,本文简要分析预防医学中的环境养生教学,希望能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帮助。

【关键词】预防医学;环境养生;教学策略


0.引言

环境和健康问题属于预防医学的重点内容,伴随着当代医学的持续发展,预防医学成为了当代医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上医不治以病而治未病”这一种新内涵表现在专业医学生方面的渗透价值不断提高,其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同时还需要借助有益环境相关因素控制有害环境因素,促使个体和群体保持高度健康,并更好的适应社区卫生服务与疾病预防控制的基本需求。环境养生主要是基于环境质量、可操作性特征以及无毒副作用并且可以在养生学科当中保持独到优势,这也是预防医学与环境卫生教学所必须高度重视的内容。

1.预防医学中的环境养生教学内容

养生环境主要涉及空气、水源、阳光、土地、住宅、社会人文等因素综合起来构建起来有利于人类生活、工作与学习的外部环境,其贯穿在整个教学内容中,其中也有许多内容属于教学重点[1]。从各类教学内容当中挖掘环境养生因子,能够促使学生可以更好的掌握基本教学内容,并理解环境养生因子的类型与基本特征,激发养生环境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可以主动构建良好生活与居住环境。以大气的养生为例,其最为典型的影响因自身便是紫外线、空气离子化,紫外线属于规避色素沉着、红斑效应、抗佝偻病的养生要素,但是过量紫外线也会导致眼睛、皮肤遭受损害。负氧离子属于重要的氧疗因子,森林、瀑布、海岸等有着较高的负离子,这也是预防医学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2]

2.预防医学中的环境养生教学方法

一直以来对于环境卫生的教学都是以幻灯片的课程授课方式结合实验教育方式为主,这一种课堂教学方式属于相对系统化的理论性教学方式,教学期间会采用各种鲜艳的图片或生动视频开展教学。虽然能够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学生基本上都处于被动的知识接受状态,养生理论虽然贯穿在各种教学内容中,但是难度不一致、教学所达到的目标各有不同[3]。学生能够理解与掌握某些环境因素对于人群的影响,但是如何应用这一些已经明确的理论并引入到环境养生的自主学习与实践过程中,其存在比较大的发展空间与实施难度。对此,在教学期间应当规避盲目性的教育行为,需要针对不同的养生知识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

首先,按照教学目标应用不同教学方式。深入挖掘养生理论知识,并在教学方面归纳总结教学目标,按照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人去健康保持紧密关联,并做到教学过程的有效分类,保障教学方式的合理性。在教学期间,需要针对性的改革教育模式,理论知识与实验教学、实习教学之间应当保持高度结合,针对理论性比较强的内容可以应用讲授结合谈话的形式开展教学,针对实验性的教学内容则应当突出案例性教育模式,在案例基础上进行讨论交流,基于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式,积极讨论并针对实验内容以实验室、实习进行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4]。例如,理论性比较强的紫外线生物学效应、饮用水卫生标准,在教学方面可以先结合生活紧密关联的室内空气污染、水性传染病,借助案例教育方式结合实践性教学内容,例如饮用水净化与消毒这一中重点教学内容,开展实践性的操作教学,从而保障综合教学质量。

其次,可以设置案例让学生课后进行讨论。因为养生环境本身与生活有密切关联性,学生对于有兴趣的问题会保持较高的参与积极性,在确保课堂教学的基础前提下,可以借助课后布置相应的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巩固环境养生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与学习能力[5]。针对关于家庭与个人选择饮用水习惯与集中式供水、分散式供水调查方面,学生针对饮用水净化与消毒问题往往存在较高的兴趣,此时便可以基于这一案例开展教学并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实验操作并论证探讨。再例如,针对海南岛独特的海洋因子,森林覆盖率相对较高、温泉资源相对丰富,此时便可以基于课堂上进行自主性的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最后,开展实践性多样化教学。在具体教学期间可以借助多样化的实践性教育活动,强化学生的思考与实践性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安排关于“自来水厂的参观”这一实践性活动,这一种教学内容主要涉及理化、环境、生物以及医学等相关知识,相对于无感性的学习不仅学习难度更简单,同时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借助工厂实习结合工程师讲解可以更好的强化知识理解。针对居住环境以及农村分散式供水问题也可以引入实践性活动开展教学,可以更好的提高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参与到家乡或居住环境所在地的调查过程中,可以基于不同季节、天气环境下的水质变化规律与特征,从而指导家庭从饮用水角度上理解养生供水。另外,在整个教学期间学生之间可以不断的交流沟通,能够更好的巩固环境养生的基本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效果。

3.总结

综上所述,预防医学教育期间合理的渗透养生教学理念不仅不会对学生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形成阻碍,同时还能够显著激发学生的学习态度与意识,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理解医学预防当中环境与养生之间的关联性,促使学生能够灵活掌握环境养生的相关知识,并基于季节、地域因素进行适当的调整与优化,保持教学的灵活多变特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深入探讨,强化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结合,提高课程教学综合质量。



【参考文献】

[1]周全湘.医学专科学校思政元素融入预防医学的教学实践体会[J].科教文汇,2022,21(08):112-114.

[2]杨洁,鹿煜炜,李静,朱全,危斌.某中医药大学预防医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初探[J].沈阳医学院学报,2022,24(02):217-221.

[3]李友,曹亮,庞伟毅,孙艳,王程强,张慧霞.思政元素融入预防医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初探[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1,14(05):124-125.

[4]徐肖倩,刘辛,刘艳,李乐慧,李海玲,朱浩,苏雄,方鑫.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环境卫生学》教学现状调查分析[J].继续医学教育,2021,35(02):21-23.

[5].全国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科技工作者的慰问信[J].中国卫生工程学,2021,20(01):17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