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中风病的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24
/ 2

针灸治疗中风病的疗效观察

乔斌 黄莹通讯作者

大兴安岭地区人民医院 165099

【摘要】目的:分析针灸治疗中风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在2021年1-12月收治的68例中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入院患者在随机数字表下均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进行规范治疗,观察组34例基于规范治疗增加针灸治疗;对比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比较治疗效果,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预后(FMA、ADL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治疗中风病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预后肢体功能及自理能力,值得推广。

【关键词】针灸;中风病;疗效;规范治疗;生活自理能力

脑卒中即为“中风”,是具有较高致残率、致死率的一类脑血管疾病。从中医角度来说,中风从经络伤及脏腑,主要以言语不利、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舌歪斜为主要症状,甚至突然昏迷,危及生命[1]。现阶段临床针对中风病的治疗主要采取抗血小板聚集、恢复病灶血流灌注以及抗脑水肿等 综合治疗措施,但仍有70%左右的患者在生命体征稳定后留有一定程度的神经功能后遗症,失去生活自理能力[2]。中医治疗中风由来已久,方剂、针灸均为经典疗法,能够起到一定效果。对此,此次研究主要分析将针灸用于中风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在2021年1-12月收治的68例中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入院患者在随机数字表下均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男女比为18/16;年龄59-79岁,平均(68.53±4.17)岁;观察组34例,男女比为19/15;年龄61-78岁,平均(68.87±4.20)岁。对比两组患者基础信息数据未见统计差异(P>0.05),可比。此次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入组患者病情均处于稳定状态,且对研究均知情,自愿参与。

1.2 方法

对照组参考《中国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开展脑卒中患者规范化治疗,主要治疗措施包含药物治疗、病情监测以及康复训练。

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实施针灸治疗:取穴位如下:主穴:百会、四神聪、双侧风池及颞三针;配穴需要结合患者实际症状进行配伍,如上肢不遂选取手三里、外关、合谷、曲池等;下肢不遂选取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穴、血海、太溪、邱墟等;对选取的穴位进行常规消毒后使用1.5寸的华佗牌毫针进行针灸治疗,并分别在针柄处取艾柱点燃,单次治疗20 min,具体以患者可耐受为宜,每周3次(隔天一次),以8周为1疗程。

两组均持续干预8周。

1.3 观察指标

对比治疗效果及预后。

治疗效果参考卒中量表(NIHSS)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评估,以NIHSS降低≥90%,且无病残出现为基本治愈;以NIHSS降低46-89%,轻度病残为显著;以NIHSS减少18%-45%为进步;以NIHSS减少<18,或增加≥18为无变化或恶化。总有效率为基本治愈、显著、进步患者例数占比。

预后效果分别在治疗前后采用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日常自理能力量表(ADL) 进行评估。两项均为100分满足,评分越高则预后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 25.0软件统计数据。计量、计数部分数据表述为(62b508b00d24b_html_533cad43927aec2a.gif ±s)、%形式,t、χ2检验;P<0.05时有统计意义。

2.结果

2.1 治疗效果对比

对比治疗效果,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 1 治疗效果对比(%)

组别

例数

基本治愈

显著

进步

无变化或恶化

总计

对照组

34

10(29.41)

9(26.47)

6(17.65)

9(26.47)

25(73.53)

观察组

34

13(38.24)

11(32.35)

8(23.53)

2(5.88)

32(94.12)

χ2





5.314

P





0.021

2.2

预后对比

对比预后指标(FMA、ADL评分),治疗前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 2 预后对比(62b508b00d24b_html_533cad43927aec2a.gif ±s,分)

组别

例数

FMA

ADL指数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34

45.33±5.46

58.46±6.75

53.84±4.52

60.65±7.42

观察组

34

45.51±5.20

67.55±7.32

53.47±4.02

68.13±6.55

t

0.139

5.323

0.357

4.407

P

0.890

<0.001

0.722

<0.001

3.讨论

基于中医学理论而言,多认为中风是由于痰浊壅滞、上扰清窍、血不上行引发,属于风邪致病[3]。中医认为中风为本虚标实之证,病位在脑,病机在于清窍失养、髓海不足、络脉闭阻、气血两亏、痰淤互结。因而在中风治疗中,应以通络活血、熄风化痰为治疗原则。针灸则为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针灸刺激特定穴位能够达到疏通经络、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的作用。对此,为进一步分析针灸在中风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此次研究主要以本院64例病情稳定的中风病患者为例,开展了分组探析,经分组对比可见,观察组(针灸治疗)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规范治疗),且观察组患者预后指标(FMA、ADL评分)较对照组也有明显改善(P<0.05)。提示在针灸治疗下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病症,促进其疾病康复。

分析可见,针灸治疗能够直达病位,注重通督养神,通络活血。在针灸治疗中,取百会、四神聪、双侧风池及颞三针为主穴位,其中百会为百脉之会,能够连贯周身、通达阴阳脉络;四神聪、双侧风池能够凝神静息、熄风醒脑。在配穴的选择上,则主要结合患者病情表现辨证选取,针对上肢不遂以手三里、外关、合谷、曲池等为配穴;针对下肢不遂者以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穴、血海、太溪、邱墟等为配穴。如此则能够在诸穴相伍下,共同发挥扶正化痰、通络祛瘀之效。但此次研究纳入样本少,研究时间较短,对针灸手法并未进行深入探析,故还需在下一步研究中深入探析,以分析针灸治疗中风病的应用价值。

综上,予以中风病患者针灸治疗效果确切,可促进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的改善,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虎,陈顺喜,陈益丹.针灸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21,39(11):35-38.

[2]张通,赵军.中国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7,50(6):405-412.

[3]丛迪迪. 恢刺联合温针灸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