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应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的应用优势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27
/ 2

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应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的应用优势评价

邢高升 刘军

绵阳四 0 四医院 四川绵阳 621000

绵阳市人民医院 四川绵阳 621000



【摘要】目的:探讨对临床胸部手术患者麻醉或疼痛治疗中使用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的实际效果。方法:对80例行胸部手术治疗患者予以随机抽选,收取时间:2020年09月到2021年09月。遵行随机抽签法分成两组,对比对照组(40例,予以0.25%罗哌卡因)、观察组(40例,予以0.2%罗哌卡因)的临床治疗和疼痛程度。结果:同比对照组,观察组各项临床治疗如拔管时长、苏醒用时等并无明显区别(P>0.05);观察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数值较对照组均明显更低(P<0.05)。结论:临床针对手术治疗患者予以0.2%罗哌卡因麻醉处理,效果显著,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临床实践价值较高。

【关键词】临床麻醉;疼痛治疗;罗哌卡因;不同浓度

罗哌卡因作为临床常用长效局部麻醉剂的一种,其与布比卡因的结构类似,但麻醉效果却明显较高而毒副作用则显著较低。目前很多疾病均是通过外科手术完成,其可有效去除病灶,改善器官内部环境[1]。但外科手术往往会引起疼痛反应,对手术操作有一定影响,因此需要借助麻醉和镇痛问稳定患者状态,保证手术顺利进行[2]。目前临床上关于罗哌卡因的使用浓度依然存在争议,有鉴于此本研究对我院收治胸部手术患者进行抽选,予以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麻醉,并就此方案对患者临床治疗和疼痛程度等多项指标展开探讨。详情报道如示。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09月-2021年09月在我院就诊并接受胸部手术的患者中任意选择80例参与此次研究。遵行随机抽签法分成两组,其中,40例观察组中,男性:女性=24:16,年龄范围33-59岁,平均年龄(45.44±2.54)岁;40例对照组中,年龄范围34-58岁,平均年龄(45.51±2.51)岁。组间基本资料经统计学检验显示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信息均衡可进行比较。本次研究经伦理会批准。

纳入标准:① 具备手术指征者;②知情同意,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①药物过敏者;②临床资料不全或配合度较差者;③患有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者。

1.2方法

所有入组患者在术前0.5h均予以肌注0.5mg阿托品和0.1g鲁米那,建立静脉通道,给予气道插管便于机械供氯,监测体征变化。两组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将L3~L4作为穿刺点,并同时置管,先注射3mL利多卡因,注意是否有腰麻反应,然后诱导麻醉。诱导麻醉:0.05mg/kg咪唑安定、0.3~0.4ug/kg舒芬太尼、1.5mg/kg丙泊酚和0.8mg/kg阿曲库铵。术中持续吸入地氟醚,依据患者肌肉松弛情况间歇性注射阿曲库铵。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予以0.20%、0.25%罗哌卡因麻醉镇痛。术后将其送回病房,密切观察体征。

1.3观察指标

就两组的临床指标、术后疼痛感等测验值加以对比分析。临床指标主要包括自主呼吸恢复用时、拔管时长以及苏醒用时等;分别于术后1h、2h、4h和6h通过VAS量表对疼痛感进行评估,总分为0~10分,分值越高提示疼痛感越强烈。

1.4统计学分析

观察指标取SPSS19.0软件依次予以录入,组间计量/计数资料分别采用(62b9177ee0a20_html_6f8d3b8a6611a4a3.gif )、(%)予以表述,并分别给予开展t检验和χ2检验,P<0.05为数据间差异存在显著意义。

2.结果

2.1 临床指标相较

观察组手术指标如自主呼吸恢复用时、拔管时长以及苏醒用时等数值相对于对照组均明显更低(P<0.05)。见表1。

表1 临床指标相较(x±s)

组别

例数

自主呼吸恢复用时/min

苏醒用时/min

拔管时长/min

术后0.5h心率(次/min)

术后0.5h平均动脉压(mmHg)

对照组

40

6.75±1.66

11.36±2.76

20.22±4.33

90.22±5.26

95.36±2.88

观察组

40

6.81±1.70

11.51±2.68

20.15±4.27

90.33±5.32

95.43±2.91

t


0.160

0.247

0.073

0.093

0.108

P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2.2 术后疼痛感相比较

术后各时间段观察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见表2。

表2 术后疼痛感评分相较(x±s)

组别

例数

术后1h

术后2h

术后4h

术后6h

对照组

40

5.95±1.55

6.44±1.67

6.28±1.62

6.59±1.69

观察组

40

4.45±1.38

4.33±1.33

4.58±1.42

4.66±1.48

t


4.571

6.251

4.991

5.434

P

P<0.05

P<0.05

P<0.05

P<0.05

  1. 讨论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由外科手术导致的疼痛越来越受到麻醉医师的重视。术后疼痛往往是由手术伤口而产生的神经末梢机械性损伤,其与生理疼痛有所不同。研究发现麻醉剂停药前的20~30分钟给予舒芬太尼可有效减轻术后疼痛,其具有良好的血管稳定作用,镇痛效果良好,呼吸抑制反应较轻,且镇痛时间长[3]。罗哌卡因是一种新型局部麻醉剂,人体对该麻醉剂有很高的耐受性,与布比卡因相比较大剂量的罗哌卡因引起的心律失常更少,且不会增加心肌毒性[4]。本研究中两组拔管时长、苏醒用时以及术后0.5h心率等指标没有明显区别(P>0.05),提示0.2%和0.25%浓度的罗哌卡因麻醉效果基本一致;观察组术后疼痛感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表明0.25%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镇痛效果不足。

综上,0.2%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应用于行外科手术患者的麻醉及疼痛治疗效果更为显著,患者术后疼痛感明显减轻,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高焕龙. 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应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的应用效果及VAS评分影响观察[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32):39+42.

[2]卢思宇,谢文静. 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应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的疗效分析[J]. 世界复合医学,2019,5(09):148-150.

[3]汪鹏,刘娟. 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应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的疗效分析[J]. 贵州医药,2020,44(08):1248-1250.

[4]胡林华.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的效果及对VAS评分的影响[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1,14(31):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