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医疗鲁中医院医院 255430
【摘要】目的:观察整体性护理管理模式在急诊科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2021年3月急诊科接收的危重抢救患者40例为对象,随机法将40例对象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干预对照组,而观察组接受整体性护理管理模式干预。结果:相较于对照组的护理质量评分,观察组患者的各项目分值均高,围治疗各环节时间均短,P<0.05。结论:整体性护理管理模式在急诊科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明显。
【关键词】乳腺肿瘤; 导管插入术,中心静脉; 手术后并发症; 安全管理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otallyimplantablevenousaccessport)(以下简称输液港)是一种可植入皮下并长期留置在体内的静脉输液装置,可植入颈、头、锁骨、腋下及前臂静脉等,具有减少反复穿刺、保护患者外周血管、减轻其痛苦、留置时间长、外形美观舒适等优点,患者易于接受,已成为恶性肿瘤化疗患者重要的静脉输液装置。输液港则成为乳腺癌患者完成多疗程化疗的最佳选择途径,近年来逐渐被国内许多医院的乳腺中心接受并应用于临床[2]。但由于植入技术要求高,导管维护使用较复杂,并可发生系列相关并发症,因而阻碍其在临床的广泛使用和推广。笔者就输液港相关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和防治研究作一综述,供同道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选择的40例对象均通过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证实病情,排除具有精神病史和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选择我院2020年1月--2021年3月急诊科接收的危重抢救患者40例为对象,用随机法将40例对象分成两组各20例:观察组患者年龄34-67岁、平均(48.5±3.8)岁,包括男性12例和女性8例;对照组患者年龄33-64岁、平均(48.7±3.6)岁,包括男性11例和女性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管理模式:急诊科室中的领导者对各岗位的护理人员进行适当的安排,并对其职责范围详细明确。分诊护士在患者入院后即刻做出反应,接待并进行专业的评估,生活护士则在第一时间安排病床等,及时和患者的家属或者陪护人员进行交接,给患者先进行针对性急救,随后指导患者家属补办入院手续。
观察组:
整体性护理管理模式:(1)建立整体性护理小组:包括责任护士和医生以及护师等,组织小组中的成员参加整体性护理管理知识和内容培训,使其能够以过硬的专业能力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具备多种急救技能和专业知识。(2)急诊工作职责范围细化:本次科室对急诊工作的职责范围进行了专业的细化,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分级,实施分级管理制度,以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分级,将黄金抢救时间作为各项工作展开的原则,尽量缩短抢救环节的时间,做到快速分诊,使患者在短时间内能够接受检查,具有指征时将患者归为病床管理体系,并基于收治的时间对患者排序,抢救过程中注重无缝治疗的全方位护理。危重患者先收集一般信息,且科室中的医护人员即刻准备就绪,包括抢救器械和药物等,为患者打开绿色通道,使患者在短时间内得到抢救。(3)急诊科床位管理:加强床位管理工作,安排专业的人员进行床位管理,保证其具备丰富的经验和过硬的专业知识,可以负责危重症患者的各项护理工作。给患者提供合理的生活指导,并密切观察患者和其家属的情绪变化,及时给予针对性语言疏导,将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情况详细告知,及时告诉其关于患者的治疗进展和病情变化,并有条不紊的配合医生的各项抢救工作。
1.3观察指标
调查患者对各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判断两组的护理质量;记录两组患者的入院-检查、急救准备、接受治疗时间。
1.4评价标准
采用自制量表评价护理质量:量表中包括抢救速度和专业性、生活指导和心理疏导、健康宣教这5方面内容,各项目总分值20分,总分值100分,得分高表示护理质量高。
1.5统计学方法统计学软件选择SPSS24.0,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卡方检验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统计学意义;检验得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
相较于对照组的护理质量评分,观察组患者的各项目分值均高,P<0.05;见表1
表1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x±s,分)
组别 | 抢救速度 | 护理专业性 | 生活指导 | 心理疏导 | 健康宜教 |
观察组 | 18.5±0.3 | 18.3±0.4 | 18.6±0.5 | 18.5±0.3 | 18.2±0.2 |
对照组 | 14.6±0.2 | 14.1±0.3 | 14.3±0.3 | 14.3±0.2 | 14.6±0.2 |
2.2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治疗时间
相较于对照组的围治疗时间,观察组患者的各环节时间均短,P<0.05;见表2
表2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治疗时间(n,%)
组别 | 入院-检查 | 急救准备 | 接受治疗 |
观察组 | 2.6±0.4 | 2.4±0.6 | 3.8±0.3 |
对照组 | 3.8±0.3 | 4.3±0.5 | 6.6±0.2 |
3、输液港维护使用的常见并发症
3.1输液港相关性感染
在成人患者中,导管插入、导管材料、消化系统癌症、患者功能状态和肠外营养液的输入都被确立为输液港相关性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感染大部分发生在输液港植入时,且感染部位通常位于输液港囊袋,小部分发生在输液港带管期间,多因输液港穿刺时消毒不规范引起。其确诊是在疑似病例中分别从外周静脉以及导管中抽取血液进行培养,并同时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和其他实验室检查。对于输液港相关性感染,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还没有明确的指南推荐,其治疗多为全身性应用抗生素,效果不佳则移除导管。
3.2纤维蛋白鞘形成
一般发生在置港后24h内,多发生在导管和血管壁的接触点,在1周内可蔓延至整个管道壁。术后早期发生的纤维蛋白鞘多由于患者高凝状态和血管壁损伤等所致,男性比女性更易形成。而在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的研究中发现,远期的纤维蛋白鞘多由于药物残留以及血液回流所致。纤维蛋白鞘一旦形成,可导致管道堵塞、药物外渗、血栓形成、继发感染甚至拔管等严重后果。其主要表现为置港侧颈肩部疼痛、输液不畅、回抽无回血等症状。
3.3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
输液港所致的症状性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中心静脉置管,但其所致的无症状血栓发生率暂无文献报道。输液港相关性血栓多发生在置港后30d左右,其发生的平均时间为置港后45.5d,且输液港植入途径为前臂静脉较之植入途径为胸部其他血管(如颈内静脉)的血栓发生率要高很多,左臂高于右臂[27],但由于置入前臂不会发生气胸,故其仍然成为医师们愿意选择的位置。
讨论
整体性护理管理强调的是给予患者全方位的急救措施,及时给予专业的卫生处理,并保证患者在入院后就能及时分诊、检查和抢救,整个过程中工作人员的工作配置合理,职责范围更加细化,使得危重患者可以得到高效的急救服务。本次实施的整体性护理管理工作全面且合理,保证急诊抢救高质量完成的同时,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亦使患者的急诊抢救时间有效缩短。综上所述,急诊科危重患者抢救中应用整体性护理管理模式的效果显著,可提高护理质量,缩短急诊抢救时间。
参考文献:
[1]仇晓霞,金光鑫,郭艳,等.超声导引下上臂完全植入式输液港植入临床应用[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7,26(8):689-694.
[2]洪晔.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并发症及护理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志,2009,15(33):3579-3581.
[3]吴胜菊,全小明,赵文韬,等.上臂植入式输液港与中央静脉植入式输液港的应用比较[J].护理学报,2014,21(12):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