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 541002
摘要:
李克强总理在2018年全国政府报告中首次提出发展互助式养老。互助式养老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养老模式,也是对现有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补充。本文基于这一特色养老模式,结合我国城乡养老融合发展现存问题,从规划体系构建、养老产业支撑、多元参与服务、平台机制推动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策略。
关键词:互助式养老,城乡融合发展,规划策略
1引言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养老”问题是我国民生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短板。2021年12月30日,《“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明确指出“十四五”时期,应加快健全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和健康支撑体系。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凸显和养老政策的密集推动,缩小城乡养老服务差距、推动城乡养老服务普惠共享工作亟待开展,其重点在于城乡养老服务资源要素的融合发展,养老服务和相关设施的均衡合理配置,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进而推动乡村地区的养老服务发展。
2发展现状
由于我国养老事业刚刚起步,城乡养老融合发展现状并不理想:城乡养老资源配置不均,养老服务体系呈现城乡分割的状态;城乡养老服务供给主体单一,多元主体协调供给局面尚未形成;资金来源不可持续,缺少产业支撑;城乡养老资源资源流通不畅,城乡间流通的机制、平台尚未建立。
2.1城乡养老资源配置不均
城乡养老资源与老年人口呈地域性分布不均衡特征。我国大部分老年人口集中在农村,而我国现有养老资源、设施和服务相对较多集中在城市[1]。农村机构养老服务供给能力增长远远落后于城市。《中国民政统计年鉴2017》数据显示,农村养老机构与设施数量增长速度为-1.7%,远低于城市14.2%的增长速度[2]。
2.2城乡养老服务供给主体单一
我国养老服务供给主要依托政府养老设施,而社会参与度力度不足。从养老机构数量来看,整体建设情况仍然以政府为主,公办占80%、民办仅占20%[1],尚未形成多元主体协调供给局面。
2.3城乡养老资金来源不可持续
目前,我国养老服务运作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和村两委等公共支出、老年人交纳、社会团体、爱心人士出资的公益性资金或通过市场经营获得的经营收入。由于暂未形成相对稳定、可持续的运行资金来源,养老服务的内容和范围仍很难扩展。此外,由于缺少养老产业体系支撑,养老设施、产品和服务供给动力不足。
2.4城乡养老资源流通不畅
我国独特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下,城乡养老资源配置和流通不畅。城市在产业、技术、资金、服务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农村地区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且环境优美、地价便宜。然而,我国城乡要素市场一体化还处于试点阶段,资源要素总体上还处于从乡村向城市单向流动的状态,保障城乡间养老资源要素畅通流动的机制、平台尚未建立,导致乡村严重“失血”、活力不足[3]。
3模式引入
未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将不断加深,人口劳动力也将出现短缺情况。目前,随着家庭养老功能的不断弱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尚不完善,机构养老也受限于有限的资源条件,难以满足老年人庞大的养老需求,我国社会养老亟需探索新的养老模式。
我国自古就有互助式养老思想,孟子有云:“出入相友,守望互助,疾病相扶持”[4]。李克强总理在2018年全国政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助式养老,并于2022全国政府工作报告上进一步指明,鼓励发展农村互助式养老服务,推动老龄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关于互助式养老的概念,本文采用刘妮娜关于互助型社会养老的阐述,是非正式社会资源的持续生效和重新配置,充分利用农村各类人力资源(尤其是老年人)的闲置时间、资源,发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养老模式,互助内容包括资金互助、服务互助和文化互助等[5]。
互助式养老在发达国家已经开展有益的尝试,如德国的多代居互助养老模式[6]、日本的城市邻里关系互助网络[7]、美国的“国会山村”会员制互助模式[8]等互助式养老实践。它是应对我国老龄化问题的特色发展模式,也是我国现有城乡养老服务的有效补充。
4策略引导
互助式养老是应对我国城乡养老发展问题而提出的一种低成本、广覆盖的养老模式,切合我国城乡养老融合发展初期阶段现实需求。针对我国城乡养老发展的问题,融合互助式养老理念提出四大策略:以特色养老服务体系构建指导养老服务设施在相关规划落实,缓解城乡养老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鼓励养老产业融合发展,为城乡养老服务提供动力支撑;提倡多元主体参与,补充提升现有养老服务;并为促进城乡养老服务资源整合进行平台搭建和机制协调,促进城乡养老服务资源要素互联互通。
4.1体系构建、规划落实
基于互助式养老理念,结合医养康养健康支撑体系构建“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互助式养老为特色”的城乡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对现有养老服务体系进行完善和提升,进而构建市级-县(市、区)级-街道(乡镇)级-社区(村)级-组团级”城乡全覆盖的养老服务设施体系
[9]。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布局和建设,可结合老年人的需求依赖度,将养老服务设施划分为“基础型-完善型-提升型”三种类型,并进一步确定养老设施建设的优先级,制定分期实施方案。
4.2产业支撑、推动服务
“兴产业、补事业”。老龄事业的发展,城乡养老服务稳定、可持续的运行资金需要养老产业的支撑和推动。第一产业,依托农业产业发展基础、资源条件,打造满足老年人需求的休闲观光农业,引导传统农业向都市休闲观光农业的升级。第二产业,以养老产业完善升级镇域传统优势产业,加强老年用品研发制造,加快生态型特色养老产业合作园区建设,打造制造业创新示范高地。第三产业,融合养老产业发展,引导综合商业服务业、旅游康养度假产业和房地产业的适老化升级,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养老服务产业体系[10-11]。
中国农村广泛存在以血缘、亲缘、地缘为基础的亲戚、朋友、邻里等非正式互助圈子,建立互助式养老可持续发展体系,需要将这些零散的互助资源组织起来,建立以政府引导、家庭保障、市场提升、社会参与(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互助式养老服务队伍[12]。社会参与方面则依托当地组织(包括老年协会、村民小组等)动员能力和社工组织专业技能,培育兼职、志愿和低偿、无偿相结合的各类互助养老服务队伍[13]。
建立推动城乡区域间资源要素交换、流通的“互联网+服务+产品+X”互助式养老服务平台,高效整合、推动城乡间资源要素交换、互通。并明确社区居民、志愿者、社会组织、企业等多元服务主体,从无偿到无偿、低偿相结合的互助服务收益类型,以及分级分类的评估制度[5],并构筑以大城市或中心城市为中心的,以服务协作网、资金融通网、技术信息网等多要素融合的城乡间养老服务网络,形成城乡服务一体化行政组织协调机制[14],促进资源要素的良性循环。
5结语
城乡养老资源要素的融合发展,还需要同时完善老年健康支撑体系:加强老年健康教育和预防保健,发展老年医疗、康复护理和安宁疗护服务,深入推进医养结合。特别是全球疫情背景下,应强化老年人疫情防控,制定老年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和指南,分类完善居家、社区和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疫情防控措施。
参考文献
[1]雷茂民,范丽君.城乡统筹视角下的养老规划思路探索——以德州为例[C]// 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2]李长远, 张会萍. 包容性发展视角下农村养老服务发展的非均衡性及调适[J].现代经济探讨, 2018, 443(11):127-132.
[3]金三林. 深刻认识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大意义[N].中国经济时报,2019-05-07(004).
[4]解伟.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慈善意识考量[J].社科纵横,2013,28(10):144-146.
[5]刘妮娜.农村互助型社会养老:中国特色与发展路径[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18(01):125-135.
[6]乔琦,蔡永洁.非血缘关系的多代居——德国新型社会互助养老模式案例及启示[J].建筑学报,2014(2).
[7]陈竞.邻里互助网络与当代日本社会的养老关怀[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8(3):106-109.
[8]张彩华,熊春文.美国农村社区互助养老“村庄”模式的发展及启示[J].探索,2015(6):132-137.
[9]李慧,岳子昂.“积极老龄化”背景下的国土空间规划探索[J].城乡规划,2020(03):50-55.
[10]郑皓.城镇化背景下的苏南地区适老型城镇发展策略[J].规划师,2013,v.29;No.214(10):18-22.
[11]李慧.互助型老年宜居城镇规划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
[12]谷彦芳,柳佳龙.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 2014(52).
[13]刘妮娜.以互助型社会养老破解农村养老难题[N].中国人口报,2019-03-04(003).
[14]李杰义, 郑文. 城乡养老服务机制的市场潜力与障碍破解[J].上海城市管理, 2014(3):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