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靖县丰田华侨学校 , 福建 漳州 363612
摘要:“语言是伟大的人民的导师。”教育学家如是说。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沉淀的体现,也是人类文明的智慧结晶。语言文字是对一个民族道德与情感的镌刻,是文化的表象,对民族的历史发展都有着长远的意义。在我国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重点以语言的理论知识传授与培养学生的文学功底为内容,然而这是远远不够的。语文教学还应该满足学生的情感诉求,并且与道德教育相结合,才能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的过程中,以渗透的方式开展德育工作,是学生潜移默化收到德育的培养,能够促进语文这一语言类学科多种优势发挥,在培养人才的同时,有助于塑造小学生的优良品格和正确的三观。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德育
引言:语文作为一类语言学学科,同时具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点,不仅是人们日常交流的语言工具,也是德育培养的必备素材,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语文教师应该主动承担起德育的教学任务,完善升级教学方案,深入贯彻落实新课标改革的三维教育目标,充分发挥语文教育的作用,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同时促进学生的德育培养。
1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贯彻落实,小学语文的新课程标准将学生的道德情操以及健康的审美情趣放在了更重要的位置。要积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积极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也进一步成为了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然而我们发现渗透性德育在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以下几点问题。
首先,语文老师在德育渗透性教育工作中部分缺位,使其没有发挥自身的优势作用,部分语文老师对于德育的理解相对片面,存在着德育教育窄化、点缀的观点,在认知上明显存在偏差,认为其教书为主要任务,而忽略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不能做到以身作则,也没有将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之间有机的关联起来,最终导致渗透性德育在语文教学中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
其次,对于语文教学中的德育素材没有进行合理有效的运用。小学语文教材都涵盖了许多优秀的德育相关素材。语文教材内的内容,都是通过严格的甄选,保证其具备积极健康的内容,且其思想内涵都具备一定的高度。同时,互联网中也可以搜索到一些优质的文学材料,这些都是高质量的德育素材。然而,由于部分语文教师对德育教育的认知偏差,这就导致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有效挖掘到合适的、可用的德育素材,进一步使得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不能有效展开。
最后,德育培养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方法较为简单。在深化课程改革的不断实践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用更多优秀的教学方法,使课堂的活跃程度大大增加。然而部分语文教师在对待德育渗透教学中,却没有深入领会新课标改革的精神,其渗透教育往往浮于表面,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将一些具体的、相对固定的原则性内容“填鸭式”灌输给学生,仅以这种表面性的方式来完成渗透性德育培育的工作。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新课程指导方针及其具体理论方法还没有深入贯彻落实到位,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未能有效体现1]。
2通过教材详解和插图解析渗透德育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授课本内容的时候,要善于挖掘其中丰富的德育素材,激发学生潜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其自主探究,渗透教材中的德育思想,激发学生的真挚情感[2]。
2.1紧扣课题,介绍背景
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从课文背景入手,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使其能够准确的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例如学习《长征》这一课时,可以先让学生了解长征的背景,查阅相关资料,介绍与长征相关联的一些时代背景,并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一些关于红军长征的视频内容,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到红军在长征过程中所经历的千难万险,体会到革命先烈的英雄气概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最后再回归文本,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感受毛主席的情感体验。学生在诗词学习中,受到缅怀先烈、珍惜幸福生活之来之不易的德育教育[3]。
2.2欣赏插图,领会图意
语文课本内的插图,也是一种丰富的德育资源,可以直观化的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深层含义,从而激发真挚情感。比如,《桂林山水》这一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中所绘制的漓江水与桂林山的地理特征、人文情怀,同时可以在网络上下载其他类型景点的相关图片,多媒体展示出来,让学生对照观察,直观的感知桂林山水特有的美景,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通过经典诵读和课外阅读渗透德育
朗读也是一种优秀的德育渗透方法,它能够通过学生大声读出文章的词句段落,可以更好地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思想。通过诵读适合各年龄特点的《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受到经典文学思想感情的熏陶,达到渗透性德育教育的目的。所以,开展各种形式的语文朗诵和阅读活动,可以有效发展和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并能润物细无声的渗透德育。语文老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大量的进行课外阅读、积极了解时政新闻,使学生能够明晓事理。另外,还可以将书法与古诗词诵读有机结合让学生用音韵诵读诗词、用笔墨点染文字,让他们通过不断的回味与复刻,体会到中华优秀文化的魅力所在
[4]。
4有效利用课堂提问的思维导向性
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手段,它能有效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并在提问过程中将教学重难点逐步明了化,促进学生理解,达成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目的来设置提问环节,这就是提问所具备的思维导向性,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往某个定向去思考,以推动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提问其实蕴藏的高超的技术含量,从时机选择,到提问的方式方法都能够有效体现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程度。教师在提问时不仅要将问题关联起来,还要注意问题的难易梯度,并使其能够指向教学目标且重点明确,充分发挥其导向性作用。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是要以课程内容为出发点,并有效结合生活实践精心设计出与课堂相关的德育问题,强化学生理解记忆,并进一步积极接受渗透性德育教育。例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为何圆明园不重建,恢复原貌?”,引导学生要勿忘国耻、铭记历史,激发学生从小立志报效祖国、爱我中华,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小学语文课堂教育中渗透性德育培养具备一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5]。这是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是形成世界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只停留在基础性相对简单的层面,在这一时期接受德育教育,通过有意识的引导,才能够塑造更高水平的意识观念及道德品质;另一方面,由于语文学习的学科优势,是以交流、阅读、拓宽知识文化层面等为基础性的工具性特征,使得其教授方式可以多样化,能够与渗透德育有机结合实现开放性的教学模式。所以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具备其可行性的,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加强对内容的分析和提取,精心设置提问,实现语文教学与渗透德育有机结合。
结语:德育培养的教学任务迫在眉睫,小学语文老师要通过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念,不断完善教学方案提升德育的渗透效果,抓紧落实德育工作,要以新课改作为教学指导,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不忘教书育人的初心,才能够使渗透德育教育获得突破,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叶继红.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实践探索[J].教育观察,2020,9(27):123-125.
[2]林子.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8):53+56.
[3]安洪静,孙洪斌.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J].亚太教育,2019(01):26.
[4]曹丰勋.论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2):42.
[5]杨聪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6(05):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