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网络犯罪研究及其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5
/ 3

青少年网络犯罪研究及其对策

李美芳

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四川省隆昌市, 642150

摘要: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青少年已成为网络的“原住民”,但是网络空间信息良莠不齐,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从而导致青少年网络犯罪不断攀升。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因素有法治原因,也有其自身原因,青少年自身网络素养不高,很容易受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形成不正确的价值观,从而滋生犯罪。本文从健全法治、提高他们的网络素养、增强他们法治观念等方面提出对策,减少青少年网络犯罪。

关键字:青少年 网络犯罪 对策

当今互联网愈来愈发达,已经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据《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来看,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其中10周岁到29周岁的网民总数合计占整体网民的31.3%。具体如下图:

62c3ca983d216_html_239bbf13b5ce8d63.png

从数据来看青少年已成为网络空间的主体,然而,青少年正处于成长过程中,心智还不成熟,在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便捷的同时也承受了虚拟的网络空间所带来的诸多风险。虚拟的网络空间,五彩缤纷,色彩斑斓,既能带给青少年视觉的享受,身心的愉悦,但是对于正处于成长中的青少年,也带来许多的弊端,青少年无法辨别虚拟网络世界的真伪,很容易迷失在网络世界,从而走上歧途,走上犯罪的道路。青少年是新时代的建设者,是改革开放的生力军,但是逐渐增加的青少年网络犯罪,不仅损害了青少年的心身健康,还给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损失,因此,社会各阶层应联合起来,共同减少青少年网络犯罪十分必要。

从学历结构来看初中、高中、技校、中专合计占比为60.9%。具体如下如:

62c3ca983d216_html_62f183e96df12734.png

从网民网学历结构来看,虽有大专以上学历人数,但是占比较低,而小学、初中、高中、中专、技校上网人数较多,绝大多数网民学历偏低。

1.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概念

网络犯罪,是针对网络虚拟世界的一种犯罪行为,这种犯罪主要是破环计算机系统和数据实施的侵犯公民合法权益、危害社会、集体、国家的一种应受刑事处罚的行为。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概念目前没有权威的定义,不同学者持有不同的观点。青少年通过利用计算机网络工具进行违法犯罪或者是利用网络进行攻击、侵犯他人隐私等行为或者以谋取非法利益为目的进行交易进行违法犯罪的行为,就是青少网络犯罪。就本质而言,“青少年网络犯罪”并非一个真正的法律概念,而是一个犯罪学及社会学概念,具体指的是年龄在10至25周岁的青少年,将计算机网络系统作为损害目标,或者借助网络施行的对社会造成重度威胁损害、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本文作者认为青少年网络犯罪是指青少年这一特殊群体使用电脑、手机等网络社交产品利用网络平台实施的侵犯公民、社会、国家权益,违反刑法的规定,应当受到刑事法律处罚的行为。

2.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特点

长期以来青少年都是盘踞网络平台的“主力军”,网络对青少年既有好的一方面,也有不利于青少年成长的方面,他们从互联网获取知识,增长见识,但是青少年处于价值观、人生观形成时期,很容易受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从而弱化他们自律性、改变他们的价值观,引发他们的犯罪心理,从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对社会造成严重危害。

2.1青少年网络犯罪的主体概述

网络普及化的今天青少年俨然已经成为网上犯罪的主要人员,并且犯罪主体年龄呈低龄化形态,究其原因:

第一、青少年学习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很容易掌握一些网络技术和网络方法。根据相关数据分析, 现阶段全球范围内许多“黑客”绝大多数都是青少年, 平均年龄为16岁,这些“黑客”多数都是在校学生, 其中一部分还是小学生。

第二、目前我国互联网发展速度快,网络资源丰富,使得入侵计算机实施犯罪变得相对简单,青少年通过培训学习或者用心钻研很容易掌握一定的黑客技术,从而破坏计算机程序,入侵计算机系统实施犯罪。

第三、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人们可以不留姓名,青少年年龄偏低,认识不够,绝大部分青少年认为在网络世界没有边界,可以任意妄为,我行我素,为满足猎奇心理,在网络世界恣意妄为,殊不知,他们无意识的行为已经触犯网络法律的规定,还浑然不知;有部分青少年即使知道网络世界有边界、有约束,但是法治意识欠缺,对犯罪后果认识不够,为了获得物质或精神的满足也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2.2青少年网络犯罪对社会的危害

青少年的未来和发展关系到本人、家庭、社会的良性发展,他们前途的好坏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都至关重要。据统计,近七成的校园欺凌事件都是因为网络犯罪引发的。青少年犯罪也对被害人一方和家庭带来巨大的灾难,有些犯罪行为带给被害人伤害一辈子都难以愈合。但是逐年增高的青少年犯罪,不仅让社会不稳定,社会不平安、也制约着社会的发展。青少年犯罪率的升高,也反映了社会对青少年的管理制约的不足。网络犯罪没有具体对象,造成受害人的不特定和广泛性,从而具有巨大的社会危害性,影响社会治安,带给社会众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以至于影响社会的和谐和发展。

2.3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类型

侵犯财产犯罪。大部分上网的青少年都是在校学生,没有经济收入,平时零用钱较少,而在上网、打游戏等需要大量金钱给付,当经济不能满足上网消费支出时,部分青少年就会铤而走险,不惜采用触犯法律的方式获取钱财,以满足自己上网的需求。这些学生还有一个共同的表现:不爱学习,长期旷课、为非作歹;通过网络实施危害公共信息安全的犯罪。一些胡作非为的青少年,为了寻求刺激或者其他目的,常常以黑客身份侵入公共信息系统或侵入国家政治经济及军事等要害网络,破环、盗窃国家机密、商业秘密。因网络游戏影响实施犯罪。许多网络游戏都是不利于青少年成长的暴力游戏,在游戏过程中给都是通过打打杀杀获得装备,长时间处于虚拟网络暴力游戏世界,绝大多数青少年就容易将虚拟网络世界中的暴力游戏复制到真实生活中去,在现实中体验暴力游戏的快感而实施犯罪;传播网络病毒,危害网络社会。青少年传播、制造病毒的动机各有不同,有的是为了一时兴奋寻求刺激、有的是被人坏人利用,但不管青少年的动机如何,其对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利用网络销售赃物。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形形色色的人较多,网络交易方便快捷,卖家买家互不相识,为网络非法交易提供了便利,同时也使得网络犯罪更隐蔽。

2.4青少年网络犯罪重新犯罪率较高

首先,青少年处于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关键时期,如果不良行为形成的越早,后期越难干预和矫正,有可能再次走上犯罪的道路,在错误的三观指导下,在畸形的心理支配下,他们认为犯罪能够带给他心理的满足,从而不可避免的铤而走险,再次滑入犯罪的深渊。

其次,青少年回归社会后面临的不公平待遇也增加了重犯的几率。社会各界带着有色眼镜看待他们,他们无法拥有正常的学习和工作的环境,身边人群的孤立和排斥,让他们感觉很难融于社会,不被社会所接受,为了生存,为了找到自我存在感,或者说是为了报复社会的不公正对待,他们极有可能再次走上犯罪道路。

最后,政府及社会各阶层对于青少年刑满释放后的教育和管理缺失,也增加了青少年犯罪的几率。《刑法》针对未成年犯罪实行从轻、减轻处罚,重在保护未成年人,但是却没有规定对回归社会的青少年行之有效的矫正 、教育和挽救措施,这些矫正教育引导的不足,也是促使青少年再次走上犯罪的因素。

3.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原因分析

3.1法治不完善

《未成年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都是保护未成年的人的主要法律。“十三五”期间,虽然先后出台了《网络安全法》《电子商务法》等多部相关的的网络立法,为依法治网提供了法律依据,但是,现有网络立法针对互联网犯罪行为打击力度不够,也没有规定针对青少年网络犯罪的规定。

当前我国网络技术迅速发展,但是网络安全立法相对滞后性,法律不能有效约束青少年犯罪和保护青少年网路权益,同时也没有专门针对青少年网络行为的立法的保护。我国现行立法对青少年涉网犯罪重视不足, 还没有一部专门针对青少年网络犯罪的专项立法。

3.2青少年网络素养不高

据调查,青少年网络素养总体不高,平均得分为3.54分(满分5分),网络素养水平处于及格线以上,有待进一步提高。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同时也为我们学习提供了空间,青少年处于心理成长期,他们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在增长见识、学习知识时,网络成为青少年书本课堂之外的另一个重要的学习渠道,但由于青少年心智发展不健全,年龄小,辨别能力和认识能力偏低,而网络大环境良莠不齐,青少年在没有良好的网络环境和正确的方法引导下使用网络,会对复杂的网络信息产生认识上的偏差,不良的网络信息,容易导致青少年形成不健康的网络行为和心理,从而滋生网络犯罪,危害社会,影响社会的稳定。青少年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从某种程度上说网络素养的高低决定了祖国的未来。

4.减少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措施

4.1加强青少年德育教育 增强青少年道德意识

一是家庭教育方面,道德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家庭教育、父母的言行举止要逐渐引导孩子向上向善,积极向上,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要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念。一方面学校要发挥道德教育主渠道的作用,把培养学生道德素质放在首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精神、革命道德、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结合起来,采取讲故事的方式进行教学。各社会组织要和中小学校担负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责任,办好家长学校、面向社会广泛开展家庭教育宣传,帮助和引导家长正确开展家庭教育,提高家庭教养能力。

4.2注重网络法治的建设 提高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

减少青少年网络犯罪,除了日常对青少年引导、管理和教育,还应该健全立法众所周知网络发展速度之快,而象征尊严的法律体系的变化是远不及网络的速度的,但就目前形势而言,我们要及时发现漏洞、填补漏洞,对已经发生的或预测可能发生的情况做出法律法规的完善。从法律方面净化网络环境,加强网络管理和监督。因为网络犯罪主体的特殊性,应该建立青少年网络立法体系,立法的完善,能够减少青少年网络犯罪现象。法律的制定和完赛,既要全方位保护青少年网络空间安全,同时也要严厉打击对青少年实施网络犯罪的主体。对于青少年网络犯罪,不仅仅实施教育感化,积极挽救未成年犯罪 ,从立法上规定对于构成网络犯罪极其严重的青少年,也应该承担相应的刑事惩罚。减少青少年网络犯罪,仅仅从立法保护是远远不够,还要从司法、执法方面入手,还要从亲情守护、道德引领等全方面保护,需要社会各阶层携起手来共同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减少网络犯罪。

4.3重视学校和家庭联动,提高青少年网络素养

培养青少年对网络信息的鉴别能力,及其对不良信息的抵制力和约束力,青少年只有学会了正确使用网络的方法,才会从自身去屏蔽不良网络信息带来的危害,所以提高青少年网络素养刻不容缓。

提升青少年的网络素养,离不开父母积极的参与,从家庭教育来说,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家庭和谐、亲子关系和睦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父母也要从自身做起,给孩子做好榜样,父母的言谈举止、行为习惯、家庭教育、无时无刻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成长,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是不可忽略的,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对一个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父母使用网络的行为对孩子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提高父母上网行为的素养,注重家庭,父母正确引导孩子上网行为,有助于孩子甄别网络的不良信息,增强孩子科学、合理、合法、文明使用网络,培养他们网络使用安全的意识和能力,从而提高孩子网络素养。家长要抽出时间多陪伴孩子,少玩游戏,少上网,与孩子多沟通,多交流,家长的陪伴可以减少孩子上网的时间,同时家长的陪伴也能给孩子更多的关爱,让孩子的心灵健康的成长。

从学校来说,学校应专门开设网络素养培训课,把网络素养纳入课程教学内容,制定适合学生网络素养培养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有目的,有目标,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网络素养。

提升青少年网络素养,家庭和学校要相互合作,紧密协助,帮助未成年形成自我鉴别网络信息、自我控制、自我约束能力。

4.4加强普法教育,提高青少年规则意识

无能是虚拟的网络世界还是现实社会,青少年日常生活中应该不断学习学法律、遵守法律规定,因此我们都应该不断提升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增强青少年法律意识,提高他们的法律底线迫在眉睫。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可以从多方面着手:

首先,学校应该成为青少年学习法律知识的首要阵地。学校师资力量强大,教学资源丰富,学校法治教育,有助于学生学习法律,增加法律知识,养成规则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学校应开展多样化的法治宣传,多组织学生去法院旁听,让同学们近距离感受法律的权威,从而敬畏法律,远离犯罪。

其次,开展多形式的普法教育。各政府机关要积极“送法进校园”,开展普法教育,在普法宣传活动中,公、检、法要首当其冲,要多形式多手段对青少年进行普法宣传,结合真实案例和事实告诫学生要遵守法律的底线,在青少年心中播下法律的“种子”,告诫青少年在学习和生活中要讲规则、守底线、明法度。除公、检、法机构,政府其他部门也应采取不同形式对青少年进行普法宣传,提高他们的法治意识。

4.5创造和谐家园,减少青少年再次犯罪

有效减少青少年网络犯罪,不是某一个社会组织就能承担起这个重任,而是社会各阶层联合起来。家庭、学校、社会、网络、网络、政府、司法应“携手共进”挽救误入歧途的青少年。对于青少年网络犯罪不能只是处罚,司法系统应和社会各阶层共同协作,对失足青少年进行心理辅导、社区矫正、法治教育、品德教育、文化教育,要建立专门的青少年矫正机构;家庭社会要多给予回归社会的青少年更多的关爱,帮助他们适应社会,被社会接纳;学校家庭要引导青少年重塑三观。避免青少年再次犯罪是一项社会系统工作,大家联起手来,为迷途青少年创造和谐温暖家园,减少再次犯罪。




参考文献:

[1]陈育贤.青少年网络犯罪问题分析及解决政策[J].法制与社会,2018.12(上).

[2]袁博.青少年网络犯罪特征及趋势[J].法制博览,2017.(36).167-168.

[3]唐洪文.论网络时代青少年犯罪预防教育的创新[J].法制博览,2018.(27).18-21.

[4]张智辉.国际刑法通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