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联合心房内心电图引导下PICC定位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6
/ 2

探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联合心房内心电图引导下 PICC定位的应用效果

韩云霞

淮安市淮安医院 江苏淮安 223200



【摘要】目的:探讨PICC定位过程中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与心房内心电图引导技术联合运用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62例拟PICC置管的恶性肿瘤患者,依据PICC定位方法的不同实施分组,其中使用塞丁格技术引导定位的纳入对照组,应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与心房内心电图引导联合技术的纳入研究组,对比PICC定位成功情况。结果:研究组一次定位率及一次穿刺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ICC定位过程中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与心房内心电图引导技术的联合运用,有效提升了一次定位率及一次穿刺率,提高了PICC置管效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超声引导;改良塞丁格技术;心房内心电图引导;PICC定位

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指的是将中心静脉导管置入外周静脉内,导管尖端需要与血管走形一致,并延伸至上腔静脉[1]。PICC置管在临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属于一种具有安全、方便等优势的静脉给药方案。PICC置管成功后,需要采用X线对导管尖端所在位置加以明确。PICC置管对导管尖端走形及定位准确性的要求较高,一旦定位不准确,就可能增加静脉炎、血栓、导管移位、脱管等PICC置管并发症的发生风险[2-3]。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诸多新的技术运用于PICC导管定位中,取得了良好收效,本次研究分析了改良塞丁格技术与心房内心电图引导技术联合运用在PICC定位中的运用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62例拟PICC置管的恶性肿瘤患者,依据PICC定位方法的不同实施分组,其中使用塞丁格技术引导定位的纳入对照组,年龄36-82岁,平均年龄(64.82±3.48)岁,男患19例,女患12例;应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与心房内心电图引导联合技术的纳入研究组,年龄34-81岁,平均年龄(64.13±3.41)岁,男患17例,女患14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拟择期实施化学治疗,均拍摄了X线胸片,可清晰观察到心影与导管的末端,对此研究内容知情且同意;排除标准:排除拟穿刺部位有烧伤、感染情况的患者,排除有血管外伤、血栓、心脏病史的患者,排除上腔静脉存在压迫综合征的患者。两组基线资料无差异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使用塞丁格技术引导定位,按照常规流程操作。研究组则应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与心房内心电图引导联合技术引导定位,方法如下:在完成患者病情、穿刺点评估后,指导患者取平卧位,为患者连接心电监护仪,外展穿刺侧上臂,使其与躯干夹角为90°,超声扫描定位,确定最佳穿刺点,在该预穿刺点3cm外以记号笔标记,准确测量与肘窝相距10cm的臂围,计算置管长度,消毒手臂皮肤,定位目标静脉,将导针器安装于探头,依据血管超声参考,将穿刺针置入血管内,见回血则将导针器分离,并将穿刺针退出。皮下麻醉后,将穿刺鞘置入血管,其后置入长约15cm的“J”形导丝,无菌导线一端连导丝末端,一端连转换接头,送管时观察心房内心电图波形变化,观察置管不同深度时心电图变化,导管自右心房进入上腔静脉后,将导管退后2-3cm,该位置为导管头端的正确位置。将穿刺鞘及导丝撤出,注射器回抽见血后则予以冲管,将正压输液接头连接至导管,穿刺点加压包扎。全程保持无菌操作,记录护理文书,并对患者实施置管宣教。

  1. 结果

研究组一次定位率及一次穿刺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一次定位率及一次成功率比较[n/%]

组别

一次定位率

一次成功率

研究组(n=31)

30(96.77)

31(100.00)

对照组(n=31)

22(70.97)

24(77.42)

χ2

7.631

7.891

P值

0.005

0.004

  1. 讨论

PICC主要应用目的是为危重患者建立静脉通路,其中定位为PICC置管的重要环节,在以往PICC运用中发现,定位不准确会增加置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也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4]。近年来,临床对PICC置管定位研究不断深入,各种新型定位技术层出不穷,改良塞丁格技术为其中应用广泛的定位方式,为超声引导下实施的穿刺技术,置管时先将带有扩张器的定位鞘置入血管内,其后引导导管至目标位置。相较于以往的定位方式,该技术可以定位至肘关节上4cm,且置入导管后不会对日常关节活动产生影响,避免置管导致患者不适,同时降低了置管部位血栓或感染的风险

[5]。进一步联合心房内心电图引导技术,依据心电图P波变化确定PICC置管头端定位,进一步提高了定位的精准性。本次研究显示:研究组一次定位率及一次穿刺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两项技术联合确提高了定位的精准性,分析其原因:两项技术联合使用避免了单一技术操作的局限性,充分发挥了二者的优势,不但减少了置管对血管的要求,还进一步提高了穿刺与定位的有效性,穿刺成功率及精准性的提升,在减轻患者反复穿刺及置管并发症痛苦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综上所述,PICC定位过程中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与心房内心电图引导技术的联合运用,有效提升了一次定位率及一次穿刺率,提高了PICC置管效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熊巍,张丽芳,陈佳,等.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腔内心电图PICC尖端定位并发症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17):3170-3173.

[2]贺连香,李倩,张京慧.运用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21(33):4199-4202,4206.

[3]陈洪.超声引导下使用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的效果分析[J]. 家有孕宝,2021,3(12):159.

[4]王艳红,李俊丽,侯文华,等.静脉内心电图引导经外周静脉植入中心静脉导管尖端定位的效果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21,18(5):43-47.

[5]朱丽波,许艳花,胡雪.B超引导联合心房内心电图定位在新生儿PICC中的效果及学习曲线分析[J].浙江医学,2021,43(22):2485-2487,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