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剑河县第二中学 贵州黔东南 556400
摘要:中国,以“文明国家”、“礼仪之邦”而知名。在其五千年的历史文明发展过程中,优良传统礼仪文化深刻地影响和约束了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政治语言和行为。讲礼节、守礼法、行礼教、讲礼信、遵礼义,优良传统礼仪文教和高中语文教育的联系非常密切,在高中语文课程中蕴藏的优良传统礼仪文化资源丰富,是开展优良传统礼仪文化教育活动的重要基础。在今天,高中语文教学肩负弘扬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责任,优良礼仪高等教育是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特色的重要标志,在高中语文课程教育中进行优良礼仪文教,是培养中华民族传统人文主义基本意识的途径。本论文主要从总结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礼仪文化重要性,分析了礼仪文化本身的价值及其它因素对高中语文教育的促进作用,并对高中语文课程中进行礼仪文教的渗透问题加以深入探讨。
关键字:礼仪文化、高中语文、语文教学
一、礼仪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的重要性
礼仪作为中华民族的立国之本,早已扎根于人们日常生活方式与思考方法当中。每个中华儿女的生命里都流动着礼仪文明的血脉,但是中华民族的礼仪文明现状很令人堪忧,在社会发展中,我们的传统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甚至受到了巨大的挑战,例如“中国式”过马路,以及在著名景点损毁的文物。近年来,出境旅行的人次大幅度上升,但中国的部分公民没有礼貌教育的做法却经常被国外舆论所诟病,使中华民族“文明古国”的声誉遭到了很大破坏。而针对这一现象,语文老师有责任和义务在中国语文课堂上教导他们学礼、知礼、守礼以重塑我国公民在国际中的良好形象。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表明:"正确认识中华民族的深厚博大精深,吸收了中华民族文化智慧。“在教材写作意见中提到”要注意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方面,"教材选篇要具备经典性,文质兼美,富有人文意蕴与时间氛围。《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还提出感受中华文化的渊博精深、源远流长提高中国文明意识,关注我们社会优良传统文化精神的延续,重视并了解多元文明等。
新课改如此关注民族文化教育,这对于学校在语文教育中开展礼仪文化教育也是一种契机,语文教师应充分挖掘课程中的礼仪文化教育内容,以传播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文化教育。
二、礼仪知识的价值及对高校语文教育的促进作用
(一)以礼仪文化,帮助学生掌握文言词语
古文教育是汉语、诗词、传统文化的有机统一体,以我国传统文化为突破口进行教育,以帮助学习者更进一步地了解文言词语的涵义,这就要求人们对传统文化有必要的认识与总结,并经过整理加工以充分发挥其实际价值。高中语文教材中选用的古文里蕴藏了大量的礼仪文明,例如,明礼守信、恭俭礼让、长幼有序、仁义孝悌等优秀的礼仪文明。而由于时代的变迁,很多文言字词的涵义也出现了变化,所以借助于礼仪文明的功能,将帮助学习者降低在背诵过程中的障碍。
(二)礼仪文化,帮助学习者把握人物形象
在语言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运用中国礼仪文化的内容,以便认识作品的亮眼之处,并把握形象,以便于指导学生深刻理解课文。比如,曹雪芹的《林黛玉进贾府》、沈从文的《边城》、诗经中《氓》等文章,都触及到了古代大量中国礼仪文明的真实情景,因此我们就应该以中国优良传统礼仪文明为切入点,来深入研究文学人物、挖掘文中的主题思想。由此可见中国礼仪文明给学生理解中国语文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突破点,引导学生跳出课文,立足文章。
(三)礼仪文化有助于语文教育的深化改革
语文改革明确提出语文教学必须“注重传统文化,弘扬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注重人文的培养”。学生语文素质的提升,也紧密相关于人文的内涵,因此老师们不仅要教学生字、词、句子等知识,还要全面发掘和介绍礼仪文明,培养学生的精神素质从语文课堂教学上可以找到着力点对中小学生开展传统礼仪文化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传统礼仪素质,培育良好的社会道德情操,为培育新时期人才打下了基石,由于学生既是中华优秀文化传统道德的主要继承者,又是新时期社会道德规范的实际反映,所以在高中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我国优良传统的礼仪知识教育已迫在眉睫。中国传统礼仪文明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而且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通过语文教育中的优良传统礼仪知识,能让学习者更加喜欢我国的传统民族文化。而伴随新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高中语文课程的人文性特点越发凸显,由教育过程中也将原来只重视与考试有关的传统知识,逐渐转化为同时重视汉字、文学、历史传统文化。被人们弃守己久的中国传统人文精神重新走进了人们的视线,中国传统民族文化也在语文教学中觅到了一席之地。而礼仪文化的教育也植根于日常生活,通过充分利用课堂中的礼仪文化教育教学资源,学生可以更好地实现语文生活化。
三、礼仪文化应渗透在高中语文教学的实践中
虽然中国语文课程改革一直强调语文教育要重视传统文化教育,但受到升学压力的影响,很多学校仍然只重视在基础知识方面的培训,而中国文化最多作为文化知识一身而过。这就导致了许多人无法顺利查找古代文化典籍,在实际生活中即使遇到了相应的文化常识也一窍不通,因此如果没有掌握好相应的文化常识,很可能领会错误实际意思。由于我国被叫做礼仪之邦,礼节常作为个人修养的表现和融洽关系的润滑剂,所以历来引起注意。礼仪文化教育更是必须从小就抓起,但由于当今我国人的礼仪素养普遍并不高,受“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批孔批儒和文化大革命的冲击,礼仪文化教育在中国也一度遭到了摒弃,甚至不再出现于校园教学中,并以惊人的速率在流逝。倘若学校教师再进一步忽视礼仪文化教育,就必将逐渐被中国人所淡忘,再谈民族文化认同与归属也成为空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