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高新区九方城幼儿园
摘要: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好的习惯可以终身受益,而对于刚入园的孩子们来讲,常规的概念可以说基本为零,那么在此时老师的引导与教育就能给予孩子不同的启示。培养小班幼儿良好常规习惯的教育实质上就是一项“顺乎天性,因势利导”的幼教工作,并且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在这一时期效果最好,即常规培养的关键期是小班,建立良好的常规习惯尤为重要。同时,常规的建立也对幼儿园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班幼儿 良好 常规习惯 养成
小班幼儿年龄小,刚从家庭来到幼儿园,可塑性很大。幼儿从小养成的良好常规习惯,将会受益终生;反之,将会很难纠正,并且会加大中、大班及中小学等的教育。接下来,我也就个人的一些想法,来谈谈该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良好常规习惯。
成人的榜样作用
榜样是灯塔,榜样教育是以别人的优良品质和模范行为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不可忽视的教育方法。而对于小班这种低龄幼儿来说,不仅仅老师的榜样作用很重要,家长的榜样作用也很重要。
1.家庭教育
从孩子出生至三岁这一时期,都是在家庭环境下成长的,每天看见最多的人也就是爸爸妈妈了,所以爸爸妈妈做什么,孩子其实都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孩子处于懵懂期,他此时就是以榜样学习为主的,因此父母在家时,在孩子面前的言谈举止十分重要。
父母在家的习惯教育也是至关重要的。从小就在家教育的孩子入园后,他会很自觉的就去做到饭前便后这些常规习惯,孩子的习惯意识会比较强,所以家庭教育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一部分。
老师的自身行为规范
教师在教育中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幼儿总是以老师做为模仿效法的对象,老师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都会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烙印,对幼儿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加里宁有这样一段话:教师每天仿佛都蹲在一面镜子前,外面有几百双精细的,富于窥伺出教师优点和缺点的孩子的眼睛,在不断地盯视着他。因此,教师必须十分注意自身的修养,严格要求自己,把做人与育人统一起来,时时处处做幼儿的良好榜样,以大方得体的仪表,稳重端庄的举止,亲切和蔼的态度,文明礼貌的语言,严谨持重的行为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等,形成一种无声无形的教育动力,去感召幼儿,启迪幼儿,最终达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目的。
在入园后,我发现我们班小朋友坐在小椅子上的姿势各种各样,什么都有,有的跷二郎腿,有的脚踩在椅子上,而有的小朋友就会小手小脚放放好的坐端正,所以教师要以正面的形象去示范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这就告诉了我们老师需要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举止,做好自身的行为规范,这也是会影响幼儿良好常规习惯养成的一方面。
常规习惯的及时养成
刚入学时,小班幼儿的各种生活习惯、行为都是不一样的。而在幼儿园,为了方便以后的教学,生活,肯定需要进行统一,所以这些常规习惯的养成也是刻不容缓的。一般在入园幼儿情绪稳定后,就可以开始一些基本、简单的常规练习了,例如怎么搬小椅子。让幼儿形成一种机械式记忆,然后逐渐养成搬椅子的习惯。又如,饭前便后要洗手这类,请幼儿去上厕所的时候就可以多次提醒进行强调,在每次生活活动中让幼儿形成如厕、洗手、喝水都要有序排队的意识。
三、及时制止,善用表扬
对幼儿的教育要从一件件具体形象的小事入手,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果我们能及时加以鼓励、强化,孩子就会积小善成大善,养成良好的常规习惯。某方面的第一件好事就要及时肯定,相反某方面的第一件错事就一定要加以制止。例如:有一次,有个小朋友在玩积木,他妈妈来接他了,也许太激动,他玩具也还没收,没整理,就满屋乱跑,并且玩具被他散落一地,我坚持陪着他把积木收好,而不是见其家长在就放松要求。对于善于肯定,这不单是指我们要善于表扬幼儿,更是指我们要创造机会,让幼儿在教育活动中获得成功的经验,让其在活动中,自我肯定。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幼儿的点滴进步在受到老师的赞许后,他会更自信、更快乐,因为爱与尊重的心理环境有利于幼儿主动地学习,多用鼓励表扬的方法进行下面引导,幼儿更易接受。
孩子也总是天真的。班上的孩子总会听着听着课,不由自主的脚翘在了别人的椅子上,而一旦在平时上课时看到这种现象,我觉得老师应该立即停止上课,去给孩子进行这方面的教育,或者给孩子个眼神,或话语,让他们明白小手小脚要放放好。这也如同刚入园时,小班幼儿大部分都会调皮,话多,在学本领时遇到这种现象,也是一定要管理课堂秩序,让大家都安静下来,老师再进行教学,不然以后孩子的注意力、听力也会有所影响,教学效果肯定也是不尽如人意的,孩子们会学不到什么本领,久而久之,就连本来那些想要好好听课、学本领的孩子都会不想听,不想学了。
养成在于点点滴滴,及时制止,善用表扬。
用一些辅助手段强化幼儿良好常规习惯的意识
孩子们都非常喜欢听故事,所以我们可以根据需要,来编一些小故事。比如说《小猪变干净了》,因为起初有些孩子并没有养成饭前洗手的好习惯,于是就将故事设置为,故事里的小猪因为不爱干净,于是肚子痛,送去医院急救,并且因为小猪不讲卫生,于是失去了许多的好朋友,让孩子们有所感触,从而有了饭前洗手做个爱干净的宝宝这个意识。或者也可以采用一些儿歌等艺术形式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习惯。例如在培养和训练孩子们正确洗手的环节中,孩子们会容易把先后顺序弄错,或者就是没有洗到位。此时,就可以和孩子们一起编一个洗手歌:吃饭之前要洗手,轻轻拧开水龙头。先把小手打打湿,再用肥皂搓搓手。搓手心,搓手背,甩甩小手真干净。这样子既可以让孩子熟练地掌握要领,又可以把握动作的先后顺序。如此一来,孩子们不但听故事和儿歌时很认真,而且对于内容也会有非常深刻的印象,大家也会互相监督,饭前洗手的质量和效率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再者可以用一些不同的音乐,弹一些不同的钢琴旋律来告诉幼儿,区分我们接下来该进行什么活动,做什么事情,既省去了老师一遍遍不停的讲,也可以提高幼儿辨别音乐的能力,加强节奏感。最典型的就例如幼儿园里小班刚开学就会练的,听音乐搬椅子。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幼关系
《纲要》中提到的,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都充分显示了对安全、愉快、宽松的外部氛围的重视。要形成这种氛围,教师角色定位是核心问题。师幼之间只有形成了民主、平等的关系,教师在一日活动中要求幼儿做到的事情幼儿才能顺利的去做。
总之,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配合,它需要教师有长久的耐心、和蔼的言语,还要有一颗爱孩子、包容孩子的心。而特别是小班,更是常规习惯的重点培养时期,愿我们都能用自己的耐心和爱心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培养环境。只要我们持之以恒,一定可以通过培养良好的常规习惯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培根说的好:“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当努力追求的好习惯。”而3-4岁的孩子,也就是小班幼儿,正是常规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养成不仅可以让幼儿掌握一些生活技能,而且可以增强幼儿的劳动观念和集体观念,培养幼儿的个性品质,为幼儿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良好的习惯养成将使人终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