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技术应用于诊断冠心病价值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2
/ 2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技术应用于诊断冠心病价值观察

孙波涛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唐都医院 放射科 

陕西西安  714300

【摘要】目的:在冠心病诊断中应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技术,并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67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以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CTA的诊断效能。结果:以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CCTA诊断阳性49例,阴性18例,诊断敏感度为91.84%,特异度为88.89%,准确度为91.04%,与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结果相比,诊断敏感度、准确度差异明显(P<0.05),特异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冠心病诊断中应用CCTA技术的总体诊断效能较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冠心病;CCTA;诊断效能

冠状动脉 CT血管成像(CCTA)是一种常用的影像学技术,可利用血流储备分数等技术评估心肌缺血情况,显示引起管腔狭窄斑块类型、组织学特征,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风险。目前,CCTA已被列为判断冠状动脉情况的优先选择。为分析其诊断价值,本文将在冠心病诊断中应用CCTA技术,并分析其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67例疑似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均应用CCTA、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且两种检查时间不超过30 d。已排除应用冠状动脉支架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患者或严重心律异常患者。男性37例,女30例,年龄48~78岁,平均(60.62±4.02)岁。体重指数(BMI)为22.2~30.4 kg/m2,平均(26.02±3.23)kg/m2。所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

1.2方法

CCTA技术:应用西门子双源 CT检查,采取仰卧位,从下向上逐步扫描,首先定位心脏,随后进行冠脉钙化积分扫描、CCTA扫描。参数设置:管电压120 kV,管电流500 mAs,系统重建 0.75 mm。升主动脉信号100 HU 阈值,进行CT自动扫描,指导患者憋气 8~9 s,连接胸前壁4 个电极,仔细观察心电图信息,心率控制在90 次/min以下,若心率超过90 次/min,则需要口服美托洛尔。冠状动脉造影:应用GE Innove IGS 530血管造影 X 射线机,桡动脉或股动脉穿刺,注射对比剂碘普胺,370 mg/mL,速率4.0~5.5 mL/s。应用三时相对比剂注射法,第 1 时相注射对比剂,50~60 mL,第 2 时相注射生理盐水+对比剂混和液,30 mL,第 3 时相注射生理盐水,40 mL。

1.3评价标准

以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CTA的诊断效能。冠脉狭窄≥50%为阳性。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22.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应用(%)表示,采取X²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以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CCTA诊断阳性49例,阴性18例,诊断敏感度为91.84%,特异度为88.89%,准确度为91.04%,与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结果相比,诊断敏感度、准确度差异明显(P<0.05),特异度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CCTA的诊断结果分析

诊断方式

例数

冠状动脉造影

合计

阳性

阴性

CCTA

阳性

45

2

47

阴性

4

16

20

合计

49

18

67

3.讨论

冠心病是临床上常见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及生命安全,患者初始症状往往不明显,很难明确诊断,可能延误治疗时机,影响其预后。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但具有较高的创伤性,据调查显示,在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患者中,只有28%左右的患者需要介入治疗,72%左右的患者不适合介入治疗[1]。因此,为降低副损伤,避免过度治疗,需要更加安全、高效的影像学技术。近年来,CCTA技术发展迅速,血管成像在时间、空间上均有明显提高,且分辨率也显著提升。与冠状动脉造影相比,CCTA技术与其具有一定的共性,在显示血管狭窄度方面能力更高,但仍可能出现假阳性情况,引起诊断误差。

以往有研究显示,CCTA技术诊断冠心病的阳性吻合率为87.3%,在血管狭窄诊断方面,2 级、3 级、4级、5 级吻合率分别为55.6%、88.9%、91.3%、100.0%,可见其整体诊断效能较高,略低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2]。在本次研究中,以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CCTA诊断阳性49例,阴性18例,诊断敏感度为91.84%,特异度为88.89%,准确度为91.04%,与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结果相比,诊断敏感度、准确度差异明显(P<0.05),特异度无明显差异(P>0.05),也证实了CCTA技术的诊断效能较高。应用CCTA技术后,能够对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左冠主支、左前降支等斑块情况及动脉狭窄情况均进行清晰显示,在造影剂对比显示下,可见病变血管、无病变血管有明显差异,因此能够对冠脉病变更容易检出,并显示病灶位置、数量、病变支数等信息。以往有研究显示,CCTA技术在冠心病诊断中应用的综合效能已接近或达到冠脉造影水平

[3]。由此可见,CCTA可作为疑似冠心病患者的初步筛查方法,可判断斑块、狭窄情况,同时可用于评估治疗效果,预测其预后。但应注意的是,在重度狭窄患者诊断时,CCTA技术的敏感度较低,可能是由于存在钙化灶,可引起容积效应、血管重构,影响成像质量,从而影响诊断结果。也有研究认为,若病变部位在回旋支,CCTA技术诊断的一致性一般。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冠脉慢性闭塞病变时,血管狭窄远端图像显示效果不佳,因此更容易出现误诊。在诊断时,应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特征以及其他辅助诊断,进行综合诊断。

综上所述,在冠心病诊断中应用CCTA技术的总体诊断效能较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卢璐,于小利,潘兆春,等.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中斑块纹理对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J].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22,20(2):133-137.

[2] 陈璐,王国宏,郭彩霞.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对冠心病预后预测价值及治疗策略的指导意义[J]. 心血管病学进展,2022,43(2):108-112.

[3] 余竹萍,熊俊峰,汪子平,等.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定量斑块参数评估冠心病心肌缺血性损伤的价值[J]. 心电与循环,2021,40(5):492-49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