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南 山东协和学院 250107
[摘要]高校要充分考虑新时代的各项要求,对人才培养的具体方案进行修订,并对创新创业相关的教学课程体系进行完善,引导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相关实践活动进行积极落实。文章主要对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探讨,指出要秉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提高顶层设计,构建双创生态系统,对人才培养方案和相关机制进行创新,构建系统完善的双创教育课程体系,提高教师的双创教育能力,为学生提供创业指导服务,建立健全双创制度保障和资金支持体系,构建“四维进阶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
[关键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教育理念
一、引言
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是对传统教育教学的补充,还是对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这就要求高校要从整体上对学科资源、科研资源、平台资源以及师资资源等进行优化整合,形成人才培养合力,有效推动创新创业教育。高校还要依托现有资源,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思路进行拓展,并对各方力量进行优化统筹,立足实践,积极探究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策略。
二、高校“课程思政”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与切入点
培育具有民族精神、担当国家重任和时代使命的青年人才是“课程思政”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共同目标。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培育新时代创新型人才、促进祖国繁荣与民族振兴的重要一环,理应以“课程思政”核心价值为引领,有效消除创业就业过程中的趋利主义、功利主义和恶性竞争。一般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双重认知特性,一方面应当培育学生形成就业创业意识,提升求职创业本领;另一方面更应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业观、择业观及创业观。二者形成合力,才能培育出具有创新能力、奉献意识和企业家精神的优质毕业生。
三、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创新创业教育策略
(一)秉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
高校要秉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高度重视并有效加强思政教育,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高校要优化整合育人资源,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进行统筹部署和协同开展。高校在对科研团队进行建设的过程中,要将思想教育和相关工作有效融入其中,将不同专业和年级之间存在的界限打破,从整体上有效提升科研团队的思政意识,为科研教学和育人工作提供内生动力,形成并巩固良好的科研育人效果。高校要督促导师增强责任意识,加强对研究生的专业培养,发挥自身的教书育人职责。同时,高校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并坚定自身的理想信念,正视创新创业实践中可能遇到的各类问题。
(二)加强顶层设计
高校要秉承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针对双创教育构建阶梯式的人才培养计划,并设立多样化的双创项目,从整体上提升项目覆盖率,重点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双创意识,并深入学习和熟练掌握创新创业技能。高校要注重对双创项目的长期培育,对优秀项目进行科学选拔、重点培育,并提供强有力的孵化支持,将双创项目的具体需求作为依据,为学生提供有温度的专业性指导。高校要推动对双创项目建设和学生双创团队发展的优化,为学生的科研创新和创业实践提供资金支持,帮助学生制定具有较强个性化特点的双创教育方案,并对高效学习路径进行科学规划,将双创教育贯穿于高校人才培养的始终。
四、总结
在新时代新形势新挑战下,通过健全机制、强化队伍、多方联动的路径能够有效推动“课程思政”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从而实现高校育人与社会发展的供需一致性。正如1835年17岁的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所写:“历史上把那些为共同目标工作而使自己变得高尚的人称之为最伟大的人;经常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国家的繁荣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离不开正确的思想引领和创新精神培育。“课程思政”融合创新创业教育,能够引导广大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成才观、创业观,从而激发一批又一批有志青年共同为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姜朝晖.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战略定位与发展路径———基于《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的解读[J].重庆高教研究,2018(01).
[2]许小军.高校课程思政的内涵与元素探讨[J].江苏高教,2021(3):101-104.
[3]陈江宁.创新创业为主线的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3).
作者:孙庆钊,男,山东协和学院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