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商业学校
【摘要】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改进德育工作方式方法,将德育融入各科教学之中。这对中职数学教学在渗透德育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数学教学不仅要将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掌握定义、公式等,还要发挥它的思政育人功能。基于思政进课堂的理念和中职数学的教学实践,本文提出了几种思政在数学课中的结合点,阐述中职数学知识向学生渗透思政教育,促进数学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有效统一。
关键词:中职数学 课程思政 寓德于教
数学教学融入思政元素,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思政教育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挖掘德育元素,完善思政课程体系,充分发挥育人功能,实现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格局。中职数学作为各专业的一门基础学科,牢牢把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突出育人之价值,致力于培养既有专业素养,又有家国情怀和美好道德情操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本文借助数学教学,阐释中职数学教学中向学生渗透思政教育,充分发挥数学课程的育人价值。
一、生活问题数学化,融思政教育于课堂
数学问题“生活化”,就是让数学教学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延伸,让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融入教学,让数学教学充满时代气息和活力。现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关键是教师能否善于挖掘教材内容,捕捉书本信息,结合课堂教学内容,采撷生活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在学习“区间”一节课时,课前精心设置任务,让学生上网搜索与汽车有关的限高、限宽、限重、限速等问题,将生活问题数学化,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上网查询,学生了解了交通法规,增强了法律意识,让思政教育润物无声。在学习空间解析几何的空间曲面时,引入广州塔“小蛮腰”,让学生体会大国工匠精神,树立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思想意识,培养运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数学源于生活,而最终又服务于生活。我们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巧妙地利用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让生活资源走进数学课堂,让数学课堂更具人文气息和生命力,让数学知识回归于日常生活,让数学教学不再限制在课堂上、封闭于课本中,让学生从身边熟知的生活背景中去感受数学,解释数学,理解数学,运用数学,感悟数学的教育价值。感受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话,热爱数学。
二、借数学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榜样对学生具有更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我国有着光辉灿烂的数学史。许多古代杰出的数学家对古代人类文明有着重要的影响。深挖教材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结合有关数学教学内容,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的杰出成就,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在导数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课前在微课中先向学生介绍三国魏晋时期的数学家刘徽,在《九章算术》中,运用庄子的“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的无限分割思想,提出用增加圆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来逼近圆,并以此求出圆周率的方法。刘徽利用割圆术把圆内接正多边形的面积一直算到了正3072边形,并由此而求得了圆周率3.1415926 <π< 3.1415927,并求得π约为。祖冲之在刘徽割圆术的基础上,又用新的方法得到圆周率的两个分数值,即<π<。祖冲之这一工作,使中国在圆周率计算方面,比西方领先一千多年;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入数学史,给学生展示了丰富而实际的材料,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三、深挖教材,借课本案例树育人之榜样
教材是课程的重要载体,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数学教材更是如此,由于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所以在中职数学教材中有许多形象的案例,来辅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些例子不但传递知识,也渗透着德育教育。“随风潜入,育人无声”,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接受思政教育。在类比推理章节中,教材列举了我国古代工匠鲁班类比带齿的茅草和蝗虫的牙齿发明了锯子的例子,鲁班是我国著名的工匠,我们提倡的大国工匠和工匠精神,在鲁班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职校就是为社会培养匠人的,借这个例子,引导学生要像工匠一样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积极进取,善于创新,为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在等比数列求和的章节中,教材引入了国王盲目奖励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的例子,国王由于数学知识不足,不知道是一个大到他无法承受的数字,盲目夸下海口,导致自己颜面失尽。用这个例子教育学生,理性对待问题,不能凭自己的主观臆断行事,多学习科学知识,用充足的知识储备应对生活的种种问题。
四、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寓思政教育于数学知识之中
中职数学内容丰富,从数学元素的角度弘扬主旋律,为学生思政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范围。学习复数时,通过数域的不断扩充,从整数,分数,到实数,再到无理数,复数,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是无止境的,一直有未知的知识等着我们去探索,激发学生不断奋斗求知的欲望。在向量与空间解析几何章节中,科学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契合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的思政教育。教学中给出价值观的三维坐标解读法。将坐标系中三个坐标轴分别定义为国家、社会和个人,从数学的角度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坐标轴有正半轴和负半轴,正如我们如今提到的正能量和负能量,如何做到积累正能量,清除负能量,传播正能量,引发学生思考,逐步构建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样构建的三维立体想象,为学生思政教育摆脱困境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为其最终走上社会垫定良好的基础,使学生成为受社会欢迎的高素质人才。
五、组织小组探究学习,培养团队合作之精神
职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工作后需要完成很多高难度的任务,对于一个合格的中职毕业生,团队合作意识必不可少。因此,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形成团队合作意识是非常必要的。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特殊的相知相伴的认知过程,在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时,需要巧设悬念,精心设疑,创设情境,使学生意识到自己解决不了,或者自己得出的结论不能确定是否准确,急需与别人交流,听取别人意见,在这种情况下使学生恰到好处进入合作学习的情境,使合作学习达到最佳的状态。如在学习等差数列定义时,设置了一个智力游戏:两人从1开始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报数,每次只能报一个或二个数,报到18者为输,让学生二人一组进行实验,所有学生很快进入角色,课堂气氛活跃。通过反复实验,有同学提出报到17者一定能赢,又有同学认为要报到17必须报到14,要报到14必须要报到11……在此规律的引领下,同学们很快得出了2,5,8, 11,14,17这个等差数列,如果能首先报到第2、5、8、11、14、17中的任何一个数,必贏。创设这样一个情境,立刻引起学生的兴趣,当他们自己一时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时,自然想与同伴交流,小组合作学习自然水到渠成。
数学课程思政的思路是寓德于教,寓道于教。将德育始终贯穿于教学之中,细心挖掘德育工作和学科教学的最佳结合点,寻找教材中蕴藏的丰富思政教学元素,备课时将二者融为一体,可以让学生得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达到德、智、体、美、劳的和谐统一。我们相信只要各科教师齐心合力,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精心的培养,不懈的努力,持之以恒的渗透,定会绽开绚丽的德育之花。
参考文献:
[1] 张金煌.新时代“大思政”背景下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化的探讨.青年社会;2019年20期
[2]王青建.论数学精神与数学教育.数学教育报2004,13 (2) : 7-10.
[3]郭元祥.教师的课程意识及其生成,教育研究, 2003 (6) : 34-38.
[4]余越秀.中职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初探 A 1003-2673(2009)11- 193- 02,
[5]黄国秀.等差数列概念课中扑克游戏的设计与实施 中等职业教育2007年第2期
作者简历:杨万一 1968年 性别:女,本科 高级讲师,数学教育。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