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5
/ 3

论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覃阳

身份证号码:452226197608162158

摘要: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三农”工作的重心已经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农村经济生产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农村基础设施通过要素直接投入和外溢效应推动农村产业发展、促进人口素质提升、改善生态环境,进而对乡村振兴产生深刻影响。本文针对目前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结构不合理、服务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希望能够更好地发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基础设施

引言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文化作为乡村的“根”和“魂”,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生生不息的文化根脉,犹如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为全面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然而今天,在开启全面乡村振兴的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面临的困境越来越突出,阻碍着全面乡村振兴的前进步伐。

1新时期乡村振兴的内涵和目标

1.1新时期乡村振兴的内涵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对新时期乡村振兴的内涵做出了全面分析:第一,坚持农业农村理念优先、体制优先、政策投入优先、保障措施优先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首要前提;第二,进一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大力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把工作重点放在现代产业体系、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等的建设上;第三,实现农村现代化建设与发展,在改革过程中,运用具有针对性的政策体系和城乡融合发展体制,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1.2新时期乡村振兴的目标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在持续提升,以发展农村生产力为中心任务,协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在这一背景下,新时期乡村振兴是大力推动新农村发展十分重要的战略指导。大力培育特色产业、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切实推进乡村治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总体目标,为了快速实现乡村振兴,应明确战略实施的目的和预期效果,进而全面推进健康乡村建设。

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农村基础设施投入总量不足

我国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公共财政支出更倾向于支持城镇重大项目建设。在基础设施均等化的政策导向下,基础设施“重城市、轻农村”的情况有所缓解,但是农村基础设施总体投入不足的问题始终存在,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政府投资具有非农偏好。在政治绩效的激励下,政府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必然会将经济效益作为重要的考虑因素。由于农业经济具有投资期长、见效慢、不可预测性强等特点,投资农村基础设施面临的风险高、回报率低。第二,农村基础设施项目通常公益性较强,融资能力严重不足。允许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是目前缓解政府财政压力的主要手段,但是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的模式在农村推广存在一定难度。一方面,农村基础设施项目的回报率低,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意愿较弱;另一方面,农村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较低,金融机构也难以为基础设施项目提供稳定、充足、长期的资金支持。

2.2乡村文化保护意识淡薄,农耕文化传承衰落

作为农业大国,生生不息的农业文明,代代相传的农耕文化是滋养中华民族根脉的源头活水。然而今天,许多乡村文化由于人们重视不够、保护不足等诸多原因,致使农耕文化日渐衰落,文化传承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据调查,大部分乡镇领导干部将乡村文化振兴看成“软指标”而非“硬任务”,敷衍应付,导致乡村文化振兴在许多乡村是“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在乡村建设中,人们往往在房屋和道路上投入较多,而在文化建设上的投入十分有限。大部分农村,除了农村文化墙、必要的健身器材、休闲娱乐广场,几乎没有更多的文化服务设施。甚至在一些乡村留下来的农耕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日渐退出人们的视野,成为人们心中永远的记忆。

2.3资金投入来源较单一

没有经济支持的发展是不长久的,在数字乡村的建设进程中,资金的投入无疑更为重要,国家政府拨款资金有限,中国乡村众多并较为分散,数字乡村建设投入周期较长,设备、人力、能源、技术等各项发展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特别是乡村数字医疗、教育、道路的发展对资金需求更多,如何化解资金的缺口问题也是重中之重。乡村建设的投入来源目前为止以政府为主,民间资本或其余资本大多认为数字乡村工程短时间内看不到成效,成本回收速度慢,虽想进场但也需要契机,因此大多呈现观望状态。而政府财政的支持有限,未来数字乡村建设的顺利发展需要各行业资本的鼎力支持。

3优化农村基础设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对策建议

3.1合理增加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规模

为增加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总量,首先需要突破农村项目融资难的困境。第一,继续争取政府资金支持。为确保农村基础设施稳定发展,政府投资应在合理范围内持续增长。另外,政府投资是一种引致投资,增加政府投资能够提升市场的投资信心,拓展农村项目的资金来源。第二,推动农村基础设施PPP模式发展。农村交通、特色景区、养老产业等基础设施项目拥有一定盈利能力,在充分调研和科学设计项目方案的基础上,拥有稳定现金流的项目具备采用PPP模式的基本条件。政府可以通过政策激励和技术支持等方式,激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基础设施PPP项目。

3.2重视文化建设,引导文化传承,滋养文化根脉

针对乡村文化建设和保护意识淡薄现象,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提高乡村文化振兴重视程度,充分认识到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的“根”与“魂”,要培根铸魂,不断滋养文化根脉,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建设文化阵地。当前,农村精神文化领域,政府供给在许多地方还处于缺位状态,应当对现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设备进行评估,进行整合,根据农民对文化建设的需要不断增添基础设施。二是加强宣传教育,注重文化保护。每个乡村应根据自己的文化资源,包括建筑特色、方言特点、饮食文化、风俗习惯等,进行宣传教育,引起村民的重视和保护。三是培育乡风文明,滋养文化根脉。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是一个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体现,只有坚持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村民弘扬并传承农耕文化,孝善文化,积极培育文明乡风、淳朴民风、良好家风,才能提振一个乡村的精气神,不断滋养乡村的文化根脉。

3.3促进资金多方投入建设

资金是开展各项工作的重要支撑,多方面建设智能化乡村需要社会各界的努力和资金支持,在电商发展迅速的同时,不少地区也依据媒介平台展开线上销售模式,如湖北秭归县将打造一村一网红的目标贯彻实施,发扬正能量的同时也使农产品销量呈现增长趋势。在本地电商销售的同时可将其所得利益投入到农业生产、设备采购、乡村建设的各方面,呈现循环经济模式,与此同时,做好当地线上口碑获取更多流量支持,企业则会衡量发展收益,增加对本地特色产业的帮扶。长此以往将数字乡村建设资金方面形成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社会各方协同推进的多元投资共建模式,形成新型数字乡村“共建共治共享”发展形式。

3.4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十九大中指出“健全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城市和乡村建设的基本要求。要想加快实现乡村振兴,就必须构建完整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积极探索乡村产业高效发展新路径,多举措推动乡村文化发展、生态振兴,彻底打破城乡之间的边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城乡融合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环节,应互相推动、全面发展。彻底解决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农业农村发展落后的问题,夯实现代农业基础,坚持以规模化引领产业化发展的理念,大力推进蔬菜产业发展能力的提高,创新合作社、基地、农户、电商共同发展的新思路,全面调整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布局,促进蔬菜产业提档升级、提质增效。例如,在加强发展蔬菜产业和蔬菜种苗产业的前提下,积极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四位一体的组织方式,大力发展“订单农业”,使产业结构得到全方位调整,促进一村一品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推进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

3.5加强建设物流基础网络系统

当下中国广大农村地区的路网建设正在发展中,但是物流基础设备的建设却比较落后,许多农村地区缺乏甚至没有高等级的公路,大部分还是以田间小路为主要交通通道,因此不利于建设形成顺畅的网络。从农村物流的发展现状来看,许多物流企业的营业网点一般都只开设到县城地区,并没有深入建设到农村地区,这是制约农村物流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也限制了农民的网购需求。因此,有关部门要加强农村物流基础网络的建设,就需要从以下三点入手:第一是加强农村高等级公路的建设,进而推动农村物流的提速降费;第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地区的物流配送效率,加强交通运输、快递等与农村物流之间相关的网络链接;第三是要尽快解决掉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最后一公里的问题,逐层完成基础网络设施的建设。

3.6健全农村基础设施项目绩效评价体系

正确评估投资价值是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效率,提升服务质量的基础。第一,实行全过程绩效评价。为保障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运行效率,需要制定明确的、可衡量的指标,对项目准备、正式施工、建设完成、实际运营等各个阶段进行全面评估,构建事前、事中、事后绩效管理的闭环系统。第二,选择合适的农村基础设施项目绩效评价方法。由于农村基础设施项目的最终成果大多具有公共性,评估其综合效益不能简单地以经济收益为准,而是要综合考虑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多个方面。建议政府部门充分考虑项目的基本特征,在评价项目价值时不局限于某一种方法,科学使用公众评价法、因素分析法、效益比较法等方法。

结语

新时期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重要基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做出了巨大贡献。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有效解决和全面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认真实践党的根本宗旨和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加快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建设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成为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封北麟.欠发达地区创新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机制研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J].经济纵横,2021(04):103-110.

[2]何翔.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公平性与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关系研究——基于2010—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宏观经济研究,2021(03):160-175.

[3]张虹,王聪.高质量发展下政府投资问题研究[J].宏观经济管理,2021(06):62-69.

[4]陈龙.新时代中国特色乡村振兴战略探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8(3):8.

[5]侯晓娟,秦英,杨小艺.新时期重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策略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9,3(32):1.

[6]杨燕,罗棋,刘聪.高职院校服务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研究[J].明日,2021(33):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