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稷山县委党校 043200
摘要:文化自信使优秀中国文化进入全球发展视野,全面提升中国综合软实力。文化自信引领中国未来发展方向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文化自信拓展民族精神风貌。建设文化自信是凝聚民族力量的基本要求。文化是国家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具有最强的凝聚力、吸引力和领导能力,是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深层保障。
关键字: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我国特色文化、中华文化自信
文化在发展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繁荣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途径是文化信心。目前,中国文化建设应以新时代发展现状为基础,坚持中国文化立场,发挥文化主题,面向未来,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目标,以习近平文化强国为核心,多次传播中华民族声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理论思想在伟大的中国革命进程中形成的文化结晶,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营养中萌芽,在独特的历史环境中诞生,在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汲取了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优秀思想,依托了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以其自身的优良基因和深厚的社会历史背景,创建了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础。两者之间的关系不可分割。我国的传统文化一直被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延伸并发扬。
一、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复兴的精神
树立更加牢固的社会主义文化信念,是新世纪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从现代社会开始,对中华民族文化问题始终面临着民族文化自卑心理,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一直不强。因此我们应该坚持自信,战胜民族文化自卑心理。新中国成立后,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福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全面提升了文化、科技、经济、国防和综合实力。通过七十余年的开拓与发展,为我国现代文化产业的建设打下了牢固的国家基石,人民得到了更充分的文化素质,并探寻出了中华文化繁荣的特色发展路径,推动着当今中国中华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在中国一百余年波澜壮阔的历史激流中的每一个腾飞,都是中华民族伟大发展的标志,都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的锤炼。中国从破碎的山川到富民安,所有的苦难和荣耀都来自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强大支持和精神支持。
二、文化自信是中华文化传承的有力保障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至今能保持强大的生命力。它是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营养和精神供给。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道路上,民族文化自信一直扮演着最基本、最深刻、最广泛的作用,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等方面发挥着文化支撑和精神引领作用。中国文化历史悠久。
中国文化传承至今,离不开世代中国儿女对自我文化的崇尚和保护。我们的文化历史悠久,从清朝的古诗集,到清朝的仰韶文化,再到清朝的古诗经…...这只是中国文化辉煌瑰宝中沧海一粟。中国文化的繁荣就像遥远天空中明亮的星星,像汹涌的河流,像中国广阔的土地。
在传统文化中,中国文化作为基本主流之一,是儒家学校的发展和继承,是中华民族思想的源泉和道德载体,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中国文化所倡导的礼仪、正直、羞耻、忠诚、孝顺、仁慈、正义、礼仪、智慧和信仰仍然显示出智慧的光芒,观察着人类的良心,保持着强大的活力。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文明识别的标志,是中华民族人民信心的根源。每个中国人的脸都显示了中国文化的表达,每个中国人的身体都保留了中国文化的基因,每个中国人的血液都溶解了中国文化的元素,每个中国人的心都积累了中国文化的智慧。宋代思想家张载提出了为天地、为人民、为人民、为生活,为过去继续学习,为世界开放和平,简化了中国文化的崇高境界,总结了中国文化的基本内容和精神。中国文明的根本原因是中国文明的丰富和行动的根本原因。
中国文明是中国文明的根本原因。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瑰丽宝库中,不难看出,政治文化是国家同构、中央集权、经济文化是义利并举、重义轻利、社会文化是礼教体系、中庸恕道、道德文化是家庭伦理、孝道为本、哲学文化是天人合一、自然和谐、宗教文化是三教并存、崇拜天堂、崇拜祖先的传说。这种精神基因,在岁月的长河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塑造了不屈不挠的精神品格,也不同程度地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共同性格,终于成就了中华民族经历苦难,永远矗立在历史东方的传奇。
三、文化自信是振兴社会主义优秀文化事业的永恒力量
缺乏较高的自信,或者缺乏民族文化的繁荣中华民族的辉煌,就需要靠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和较高的自信。坚定的民族文化信心有着重大意义。我们有信心增强文化自信,采取各种方式发展和创新文化。继承中国优良传统文化精神,推进中国优良传统文化精神的发展。我们在改革、发展、改革的各个阶段中,把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渗透到宏伟的社会主义新时期实践之中,努力建立社会主义的中华文化。社会主义的中华文化凝聚并升华了我国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和全世界人民伟大创造历史文化精髓和创新力量的活生生反映。
如今,我们已经步入了新世纪,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精神为指引,植根于蓬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光辉现实,继承于我国传统文化和革命精神,增强文化自信,提供文化动力。
(1)主流意识形态是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和发展的前提
社会主义文化从人民的角度来看,以人民的视野为创造导向,发扬积极能量,倡导主流意识形态,创造出净化灵魂、震撼心灵的优秀作品。繁荣的文化创作,我们应该坚持深刻的思想、精湛的艺术和优秀的生产,不断颂党、歌颂祖国、歌颂人民、歌颂英雄的优质力量。弘扬主流意识形态,创造优秀作品位,促进中国共产党和文化创新,不断推进高质文化创新,强化创新。
(2)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人民革命实践的文化产物
数千年文明传承沉淀而形成的大公无私、爱国、见危授命、杀身成仁、艰苦奋斗奉献精神的传统价值追求,自然形成了革命者精神世界的传统人文基因,自然形成了致力于革命、不怕牺牲、忘我战斗的精神力量,自然形成了中华民族顽强生生不息的传统民族精神气节与高贵品质。而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中国载人航天精神,共同构成了今天中国文化强盛。中华民族的伟大崛起离不开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侯惠勒.坚定文化自信的理论自觉一一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特聘教授侯惠勒[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7.
[2]李丹.江泽民文化思想研究[D].青岛大学,2010.
[3]沈壮海.新中国70年与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 [4]袁航.用习近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论述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U].唯实(现代管理),2018.
[5]佘双好.深刻理解中国精神在当代中国的特定内涵[J].思想理论教育,2019 .
[6]袁宏禹王佳斌.从“文化自卑”到“文化自信”一一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认[U].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9.
[7]刀姜珊.新时代提升文化自信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8.
[8]陈新成.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传播问题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8.
[9]戴彬彬陈彦超.红色精神的继承与弘扬一一以西柏坡精神为例[J].现代交际,2021.
作者简介:
杨俊宏毕业于贵州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研究专业,多次到北京大学、中央党校、省党校进行培训和学习,并在各种出版物上发表了多篇论文。自十八大以来,多次参加各种宣讲活动。不仅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具有较长的基层实践经验。
姓名:杨俊宏(1980-) 男 山西省稷山县 中共稷山县党校 教务办公室主任、讲师
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党建、社会治理、传统文化等。
邮箱:534134979@qq.com
电话:18035916305 地址:山西省稷山县民悦园东侧中共稷山县委党校 04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