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工业学校 山东省济南市平阴 250400
摘要:经济在快速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教育在不断改革完善,本文以职业院校的校内外实训条件为劳动教育融入中职实训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切入点,针对职业学校实训教学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劳动内涵认识片面化、劳动教育保障体系淡化、劳动教育地位弱化等问题进行分析。形成以实习实训为载体开展劳动教育的策略,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构建关注劳动教育全过程的“三维四元”评价方式,全面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劳动教育;中职;实习实训教学;问题;对策
引言
劳动教育是我国新时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职生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具有树德、强体、增智、培美的综合育人作用。近年来,由于受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加之00后的中职生生活在一个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时代,部分学生劳动观念淡薄,服务意识不强;好吃懒做,顶岗实习期间怕累怕脏,做事挑肥拣瘦;浪费现象严重,消费奢侈,不珍惜父母和别人的劳动果实,认为从事劳动特别是体力劳动是没面子的事情,轻视体力劳动甚至看不起普通劳动者。因此,加强中职生劳动教育,就显得非常重要且十分紧迫。
1职业院校实习实训中开展劳动教育的现实问题
1.1劳动教育在网络社会场域中被淡化
近年来,网络宣传导向存在偏差,不良社会思潮冲淡了劳动光荣、劳动者伟大等优良传统,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在网络社会场域的宣传力度不足,覆盖面不广。一方面,一些不良媒体为赚取流量、博人眼球,传播“利己主义、消费主义”等负面信息。如网络上一些错误的舆论导向令人担忧,有写手评论外卖员、快递员、水电工人等劳动者的主要收入来源于消费者的“购买服务”,因而“消费人”处于优势位置,可以通过主观判断对他人的劳动评头论足。在这种负面的社会风气影响下,原本一些劳动意识薄弱、劳动价值观偏离的中职学生更容易滋生“好逸恶劳、嫌贫爱富”的思想,对汗流浃背的体力劳动嗤之以鼻,缺失对劳动者的尊重,陷入物欲的枷锁之中,逐步成为坐享其成、眼高手低的“消费人”。另一方面,“明星事件”“饭圈文化”等占据着网络流量,网络社会场域关于劳动教育的宣传存在覆盖面不广、有效性不足的问题,导致学生日常缺失对劳动教育、工匠精神的关注。以笔者在某县域职教中心实习带班的经历为例,通过开展劳动教育主题班会,发现有一半以上的中职学生对于游戏人物、娱乐圈名人如数家珍,当问及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呕心沥血的大国工匠时,却鲜为人知。中职学生正处在拔节孕穗期,自我约束能力相对较弱,亟待通过提高劳动教育的影响力,促进学生形成健全完备的人格。
1.2教师对劳动价值观培养的重视程度有待提升
教师肩负着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在教知识、教技能的同时,更要教思想品德、教做人准则、教行为规范。然而,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常常会忽略后者,如在教学设计中较少提及对培养劳动价值观的关注,在教学活动中不能很好地融入劳动观念、劳动态度,较少将劳动精神凝练到语言、行为中传递给学生,在发挥教师立德树人的育人作用方面尚有不足。
1.3劳动教育保障体系淡化
目前,关于加强和改进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方案在职业院校还不够健全,没有将劳动教育的教学目标、活动内容、实习设备的使用、考核评价重点、评价内容、安全防护等内容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没有形成科学的实施方案和评价体系,劳动教育的元素没有真正融入专业实训、社会实践、顶岗实习、技能竞赛中。在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形式较多,但集中表现为卫生评比、活动竞赛等与物质奖励相关的劳动教育,忽略了对劳动教育内容的设计,导致劳动教育的价值引领作用没有得到真实体现。基于生产任务实施的项目教学法多为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与劳动教育相关的教学内容较少,有些学校甚至没有将劳动教育纳入学生的综合素质考核体系内,没有充分利用企业和学校之间的合作,利用多元化实习实践环境条件和一线生产管理实践岗位,帮助学生了解社会、提升技能,提升劳动素养。
2劳动教育融入中职实习实训教学的问题的对策
2.1优化实习实训教学体系,加强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劳动教育是激发学生认真学习、培养创造力的源泉。劳动教育与实习实训的融合首先是在教学体系构建时融入劳动教育,使其进入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形成科学、系统的劳动教育体系。一是建立科学的实习实训课程体系,根据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及行业企业用人需求,开设符合行业特点且与创新创业和就业密切相关的多学科课程,通过课程教育着重提升学生专业知识技能。二是做好实习实训资源保障,加强校内实验教学资源整合,推进智慧实验室建设,构建功能集约、资源共享、开放充分、运作高效的实验教学平台;综合运用校内外资源,大力推动与行业部门、企业协同合作,建设满足实践教学需要的实验实习实训平台,将理论知识教学和科学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启迪学生勇于提问的探索创新精神。
2.2开展劳动教育是新时代中职学校培养职业人才的客观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正在不断地调整升级,生产自动化、人工智能化水平大幅度提高,社会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中职学校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职业人才的主阵地。随着中职、高职、本科院校升学通道的打通,其培养目标不仅是培育具有一技之长的在生产和服务一线工作上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劳动奉献精神和各种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初中级劳动者,还承担着向高职院校输送具有劳动精神的新生,以便培养更高水平的劳动技能人才。
2.3实现劳动教育与服务社会的有效衔接
中职学校要统筹好校内外劳动教育资源,精细化地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依据中职学生的专业与兴趣爱好,开展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实践活动。通过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基于专业的劳动体验等提升中职学生的综合素养,实现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一是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培育中职学生的劳动价值准则,学会客观看待不同劳动的价值。如组织爱心助教、助农等活动,号召中职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发挥首创精神,涵养奉献社会、服务他人的劳动情怀。二是开展具有创造性的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公益活动,如通过公益图文征集活动,唤醒学生的民主意识与公益意识,培育劳动素养,传递社会正能量。三是将劳动教育融入真实的职业场域中,通过校企共同组织基于专业的社会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亲身体验、动手实践中发挥专业所长,发展实践能力,养成精诚合作、开拓进取的劳动品质,激励学生在脚踏实地的劳动中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结语
综上所述,劳动教育是人类基本的教育,职业院校实习实训课中有效渗透劳动教育,需明确“劳动教育”的科学内涵,对活动的形式、策略不断加以丰富,形成稳定的、常态化劳动教育的融合方式,健全劳动教育考核评价体系,完成新时代“立德树人”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从而有效促进职业院校实习实训中德智体美劳“五育”的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付达杰,何先应,唐琳.劳动教育融入高职实训教学的基础、障碍与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20(29):71-74.
[2]魏晓波.破解劳动教育“有劳无教”的难题[J].教学与管理,2021(21):4-6.
[3]缪三红.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劳动教育有机融合的路径探索[J].科技经济市场,2021(2):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