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动物救护存在的问题及救护方法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8
/ 2

野生动物救护存在的问题及救护方法探析

张磊锋

单位烟台市南山游乐有限公司

摘  要:伴随着我国二十一世纪的到来,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改变,使我国野生动物的生存变得较为困难。同时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野生动物的关注度也在逐渐提升,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因此,对野生动物的救护工作得到高度重视。许多城市建立了动物园,设立了野生动物救助站,组建了专业的医疗队等,积极参与野生动物的救助。为此,需要构建专业的野生动物救护工作机制,解决当下存在的一些问题,形成完善的救护体系。

关键词:野生动物;救护问题;救护方法

引言

生态系统中的野生动物对于维护生态平衡、维护我国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有着重大意义,所以野生动物和人类一样都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随着人类活动的日渐活跃,也严重影响了生态的平衡,尤其是人类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对自然的大规模开发,更是使得众多野生动物无家可归,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因此,要通过合理的饲养方式,确保野生动物的生存和繁衍,从而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1救护情况及来源

根据某市动物园动物救护工作记录,动物园救护救助各类动物来源大致可以分三类:一是受伤无法自行恢复、中毒、虚弱、或是幼鸟等被群众发现后由林业部门或者记者送到我园救治。由于人们野生动物保护意识加强,不时有市民发现受伤或是需要救助的野生鸟类并送来救助;二是有林业部门执法过程中查获、罚没的野生动物;三是群众饲养的“宠物”类动物。尤其是春秋两季,鸟类迁徙途中由于虚弱掉队以及受到意外伤害被救护,或是误入城市楼群中迷失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2野生动物救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重视野生动物的栖息地问题

由于野生动物栖息地的面积不断缩小,很多野生动物的数量逐渐减少,甚至有的动物已经呈现出了灭绝的趋势。这就要求人类一定要重视与大自然的相处之道,重视野生动物的栖息地问题,深入了解大自然,全面认知大自然,人们应该从更高的发展层面上看待野生动物的栖息地问题,若野生动物的栖息地面积逐渐缩小,野生动物无处可去,则会侵占人类的家园。

2.2过度开采资源导致资源枯竭

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许多的地球资源来提供能源,而机械的升级加快了资源的枯竭。森林被砍伐、土地被开垦以及地下水被开采等不良做法,减少了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减少了野生动物的种类。同时,在一些出口贸易中将动物进行买卖,甚至为了维护人们高奢的生活,杀害动物以掠夺皮毛、牙齿等现象屡见不鲜,更是加剧了野生动物的灭绝。虽然人们的生活水平提升了,但是生态圈遭到了严重破坏,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存与发展。

2.3野生动物放生时的问题

由于人类对于野生动物的认知存在欠缺,可能对于动物的放生流程存在着错误的认知。随着人们对于生态系统的愈加重视,人类与野生动物的关系也愈加亲密,一些人对于野生动物充满仁慈之心,或者出于信仰的角度分析,都会对一些所捕获的野生动物进行放生,但是不合理的放生方式不仅会对野生动物产生影响,而且还会破坏生态平衡。如在放生野生动物时,首先应当对其进行野化训练,通过野化训练能够将野生动物的野性激发出来,从而确保其具有捕食等野外生存能力。

2.4饲养丰容问题

丰容是通过环境修饰或丰富食物组成,改善环境质量,增加动物对采食的趣味性,从而提高圈养动物的生物学功能,环境丰容已成为降低动物受胁迫程度的主要手段。传统的动物园等大型动物保护与展示场所圈养环境空间受限,缺乏生态多样性,可能导致动物行为身体状况等方面的异常,而丰容可以有效降低动物应激行为,提高繁殖力与抗病力。由于野生动物救护机构往往需要对一些伤病动物进行一段时间的饲养、护理,容纳动物的场馆的环境布置与食物安排已经成为救护工作中的重要部分,选择什么样的环境与食物,怎样保证野外放归的效率尤为重要。

2.5外部物种的入侵

对外部物种的入侵,虽然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且不断加强排查工作,但仍有一些不法分子铤而走险,想方设法将外来物种带入国内,使我国生态圈遭到破坏,发展不再平衡。

3强化野生动物救护的措施

3.1合理选择野生动物的饲养环境

野生动物的饲养环境对野生动物的生存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野生动物的饲养环境要尤其重视饲养环境的选择应该遵循国家有关的标准和要求。

3.2加强人们救助常识的普及

对于救助野生动物,要做的是发现受伤动物,这需要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才能高效地开展野生动物救助工作。当前,人们救助过程中存在众多问题,如发现受伤野生动物不知道联系哪个机构部门、不知道将受伤动物送往哪里等问题。由于此类常识的普及率低,救助工作效率一直无法得到提升。要解决这类问题,需要救助机构加强野生保护动物常识的普及,定期组织普及知识的活动、开展演练活动,及时传播联系方式,做到救助常识家家户户知晓,真正做到实践与理论的统一,真正发挥野生动物救助工作的作用。

3.3保留部分野生动物的习性

对于那些要回归生态的动物而言,要在饲养过程中保持其特有的习性,确保其在外界环境中还能够有生存以及捕猎的习性,人类若为其提供一个过分安逸的生活条件,则会造成野生动物产生惰性,不利于野生动物天性的保留和以后的生活。因此,在饲养过程中,需要保留一部分动物的天性,确保其不会丧失属于野生动物原有的特点。

3.4做好疾病监测

野生动物种类多样,携带的病原体种类繁多,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天然病原体库,威胁着动物与人类健康。故在野生动物饲养之前,需要进行相应的疾病检测,然后再进入专门的救护场馆。在整个饲养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分析野生动物的异常行为,做好相应的信息记录,保证取样工作的科学执行,促进检测检验工作更为完善,以使其获取准确结果,并拟定有针对性的处理方案。

3.5鼓励民间开展救护工作

野生动物救护需要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但是仅仅依靠政府开展野生动物救护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大力地组织开展民间野生动物救护工作,政府要给予积极的鼓励和支持。首先,要设置大量的野生动物救护站,创新野生动物救护工作方式,鼓励民间力量参与到野生动物救护工作当中,建立公平科学的民间力量引入机制,在此过程中,政府要起到监督和管理的作用。其次,建立民间科研与救护机构的合作机制,大力发挥企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等方面的作用,通过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实现野生动物救护工作质量的全面提高。第三,细化出台野生动物救护工作的法律规范,尽快地规范野生动物救护工作,着力加强标准化救护站的建设,指导民间救护站高效的开展野生动物救护。

结束语

野生动物种类多,活动范围大,有其固有的生理特性、自然生活习性和食性。因此,要搞好野生动物饲养,需要根据野生动物种类与行为特点等生物学特征,人工提供创造适宜野生动物生活的环境条件,做好日常的疾病预防与监测工作,应用相应的营养饲养管理技术使其能在人工饲养条件下正常恢复与繁殖,同时我们要深刻的认识到野生动物饲养救护应以野外放归为最终目的,应当有系统的科研宣传与此挂钩,并通过不断探索和研究获取积极有效的饲养救护措施,以便使救护野生动物快速恢复,提高放归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王丽.加强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的措施研究[J].江西农业,2019(2):53.

[2]龙丹.探析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及其对策[J].农家参谋,2019(15),89.

[3]侯方晖.野生动物救护中存在的问题及救护措施[J].现代化农业,2020(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