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空间更新的探索——普陀区城市更新行动改造设计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8
/ 2

社区空间更新的探索——普陀区城市更新行动改造设计初探

黄忆华

深圳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上海市  200072

概述: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城市空间需求的不断更新,尝试结合规划、建筑和景观多专业,以自下而上的方式探索改善老旧社区公共空间品质的设计方案。

关键词:

社区,更新,空间再生

2019年底,中国社科院发布2020年《社会蓝皮书》,文中指出:2019年我国城镇化水平首次超过60%,城市已经成为承载人类生活的主要场所。中国城市发展重点由新城建设向有机更新阶段转变,这种更新是持续不断的,而低碳、创新、公平和幸福成为目前阶段城市更新的重要目标。[1]

在这一背景下,社区公共空间的更新同样是一种复合的、整体的更新,应该考虑社区更新、建设过程中各个部分,特别是硬性物质环境与软性治理管理相协调的整体性,以及社区与周边肌理、与城市整体的关联性。

随着城市管理科水平的不断提高,社区更新的重心更偏向于居民自治与政府管理、服务的有效对接,以及城市空间更新过程的社区强参与。

项目概述

在“普陀区城市更新行动•为美好生活设计”项目中,以15分钟社区生活圈为空间单位,选取多个片区,政府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受政府邀请的规划师团队以及多个专业技术团队属于第三方机构,街道及社区居委会、业委会及居民以社区代表的角色参与其中,对社区更新规划进行反馈乃至指导。目标是聚焦群众需求,强化服务基础,加快补好短板,提高设施品质,增强发展活力,提升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是一种多元主体参与的协作式社区规划,使原本局限于专业领域的规划成为公众可以参与的事务,从而为居民表达其真实的、深层的诉求提供了途径。未来终究是社区和居民共同的未来,居民与社区共同发展才能实现真正的未来社区。

项目的选取

普陀区,历史上就是上海西部的水陆交通要道,工业发展历史悠久,是著名的老工业区。

作为建筑和景观专业团队,我们参与了两个街道的城市更新计划,一个是真如街道,另一个是石泉街道。在真如街道更新计划中,选取了大渡河路1550弄街心绿地,石泉街道选取了靠近真如港云集养老院东侧节点空间,其侧重点在于以下两点:

从设计模式层面,街道在项目中作为一个重要的主体,与设计师共同探讨并明确需求,以自下而上的方式来确定项目的推进计划。

从空间生产层面,老旧小区内部缺少公共活动场所和设施,外部围墙封闭,道路狭窄,服务设施不足,街道开放空间匮乏且品质差,如何重新梳理并生产全新的开放空间。

真如街心绿地

真如街心绿地位于大渡河路,武宁路,中环路和铜川路围合而成的真西新村小区地块内,内含两所幼儿园,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普陀区政府位于东北角,一条南北向的河道穿越地块,现有的公园和绿地开放空间仅为西南角的海棠公园和大渡河1550弄街角公园。

在北石路以南区域中,一条社区内部道路如意同心街以L形穿过地块,道路狭窄,人车混行,社区道路的两侧密布零售商业店面,为居民日常生活提供服务。这条内部街道可以说是展现了社区居民日常公共生活的核心生活场景,而街心绿地正是位于这个场景的中心,具有很大的公共空间价值。

小区多为30年以上房龄的老小区,缺少公共空间和活动设施,停车位紧张,这是老旧小区普遍存在的问题。居民以老年人为主,街角公园为居民提供了珍贵的开放空间。由于小区的停车位十分紧缺,如意同心街东段并不宽敞的道路还承担了停车功能,人行道被打断,非机动车与车流、人流混行,又恰好在菜市场和社区商业这样一个人流集中的场所,交通问题十分突出。而菜市场本身也很老旧,需要更新以满足不断在提高的市民需求。

C:\Users\admin\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INetCache\Content.Word\aa.jpg

从远景来讲,街角公园与真西菜场区域、建筑景观一体化打造,形成步行友好型、配套齐全、体验丰富、安全舒适的居民步行活动空间。从当下来讲,首先要更新街角公园的内容和空间,并缓解道路交通与停车压力。

减轻拥堵的最佳策略是让更多人下车步行。另外,原先场地街道被路边停车占满,不但挤压了人行空间,也遮挡了公园主要入口,需考虑替换方案, 营造人行友好街道。为此,我们建议在如意同心街进行交通调整,把这里的道路变成单行道。

改成单行道后,路上所需的车道数量相应减少, 通行能力相应提高,行人和车辆在交叉路口的冲突和事故也会进一步减少。改单行道节省出的街道空间可以让其他多样的通行方式成为可能,比如自行车、步行、电动踏板车、电动轮椅等。这些额外的空间进一步为周边居民和访客提供了在户外工作、活动的机会。开车前来的游客会被引导到附近的地下停车场,以鼓励人们在社区中步行,这样的社区环境也会为附近的商业和零售带来蓬勃的机会。

图:交通调整分析

除了交通问题,目前的街角绿地为封闭式公园,且仅面向真如意同心街打开,开放性不够,因此取消沿街的围墙,从人行道到广场空间再过渡到内部多样化的公园开放空间,空间层次不断递进。绿地北侧与北石路之间的里弄纳入设计范围,作为人行通道与北地块办公区域的连接,增加可达性。

图 :场地可达性分析

现状场地空间单一,缺乏亮点,作为普陀区真如镇重要景观节点,需增加空间的丰富程度,引入特色景观,改造为具有当地特色和文化底蕴的独一无二的街心公园。公园内主要以健身器材为主,活动单一,需考虑增加互动性艺术或景观装置,并提升场地空间, 组织和引入社区活动,小型集市,环境教育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图:公共空间及大众感受

从空间的定义来看,沿街道的空间是最具活力的场所,具有广场的属性,通行、逗留、观望、碰面、交谈等多种社会交往活动在此发生。而向绿地内部则逐步过渡到多个具有不同主题功能和空间感受的区域。

图:功能分区

另外还需要考虑的是,在全球变暖带来的海平面上升和极端气候频发的现在,时刻面临着洪涝、台风、雾霾等极端天气的影响,另一方面,城市中大量的硬质铺装改变了原有的生态本底和水文特征,由于将与不能及时下身,形成地表径流,传统的城市排水体系难以适应强降雨时形成的径流量洪峰,产生城市内涝。高密度社区中,绿地开放空间是应用海绵城市建设系统中的重要一环。在不同的活动区域之间,连续的具有生态海绵功能的绿化种植带向街道两侧延申形成连贯的街道雨水花园。

图:景观功能分析

图:鸟瞰效果图

图:主广场效果图

图:健身活动场地透视图

真如港

真如港是贯穿石泉街道的唯一一条水系,是石泉街道重要的生态景观资源。为了更加充分的利用真如港河道景观,考虑在真如港两侧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节点加以改造、空间重塑,以点带面,逐步达到打开真如港,充分释放河道生态景观资源的目的。

图:石泉街道沿真如港建筑空间

真如港是苏州河的一条重要支流,是历史上重要的水上通道,水面宽广,曲折蜿蜒,远郊近省的船只往来穿梭,这是存留在许多老普陀人童年记忆中的美好情景。石泉街道范围内是真如港的中段,,在充分踏勘现场以及与街道、政府反复沟通厚后,我们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云集养老院东侧地块作为示范性启动地块,展示真如港历史文脉并强调生态开放节点功能。现状场所的问题十分具有代表性:

首先,基地紧邻真如港,但由于用地权属问题,真如港沿线没有贯通的人行步道,沿河封闭,难以扩展公共开放空间,河道生态资源浪费。设计中需要研究如何能够打通街道公共空间和滨河开放空间之间的有机联系,提高滨河景观的空间使用品质。

其次,大部分滨河建筑老旧,周边建筑风貌缺乏特色,地方特色与历史文脉没有得到很好的展示。但有部分建筑具有较好的建筑风貌,可于更新设计中被重新定义和利用。

周边现状为大量居住区,但缺少公共服务功能和景观公共空间。选取地点西侧紧邻云集养老院,东临医院宿舍,具有空间拓展的弹性。

主要设计目标为:

充分挖掘利用生态资源,采取的策略是拆除老旧建筑腾出公共空间,改变真如港封闭状态,周边人流可以通过基地到达真如港水系,观赏河景。

尊重本土人文,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老建筑的历史风貌痕迹,采取的策略是保留较为有地方特色的现状建筑,加以改造更新,延续、展示当地历史文脉,提升区域形象。

植入新的公共服务功能,例如社区书店、健康宣传、老年活动等,健全社区公共功能,丰富居民的生活。

作为真如港开放前哨站,起示范性作用,未来可以沿真如港选取更多类似的节点作为改造对象,以点带面,逐步打开真如港。

体量推导

图:设计空间推导

在设计改造措施中,采用了减法和加法并用的方式,梳理出建筑使用功能和外部开放空间 。首先保留具有特色的部分建筑,保留建筑部分为两侧,比例舒适,屋顶的老虎窗具有上海传统建筑特色,斑驳的白墙具有细致的肌理。两侧的三层建筑缺乏特色,经拆除后释放出开放空间,联系街道与真如港滨水空间。而在保留建筑的框架下,插入展示和休闲服务的两个新功能盒子,创造社区公共活动空间,同时也恢复原本属于真如港沿线的滨水开放空间。

图:空间分析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效果图01.jpg效果图01

图:透视效果图

结论

通过这两个不同案例的研究,在社区改造领域,探讨了在城市空间更新中,设计如何主动定义空间的再生,真正为社区市民创造更舒适的城市生活空间。

1


[1] 《未来社区:城市更新的全球理念与六个样本》 P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