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土地整治与乡村振兴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9
/ 2

浅析土地整治与乡村振兴发展

黄秋凤

身份证号码:450121198909141540

摘要:以新时期城市发展路线为主体,以乡村振兴工作为蓝图,我国逐渐摸索出具有地域性特点的土地整治工作对策,确保全面建设完成土地整治工作。土地整治工作环节,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应以生态学视角,同时融入人文文化完成整治工作,在多部门工作配合下,使整治工作架构得以完善,最终在尝试与整治中,逐渐形成全新模式的整治工作策略。科学化的整治工作策略,可强化农村产业结构,可保证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时对文化传承以及经济发展均有一定促进作用,基于此,本文总结土地整治工作的相关问题与意义,并逐条分析工作策略。

关键词:土地整治;乡村振兴;发展

引言

“十四五”时期我国由脱贫攻坚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新阶段,乡村振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乡村转型发展过程中,土地利用主体为进一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常借助制度、经济、技术等手段推动土地利用形态由一种稳定状态向另一种稳定状态演进,即土地利用转型。同时土地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载体,其形态变化又会影响乡村发展进程,可以通过加强土地利用转型管控推进乡村转型,为乡村全面振兴发展提供新的发展路径与动力,因而有必要厘清土地利用转型与乡村振兴相互作用的机制与路径,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文探讨土地利用转型与乡村振兴的互馈机理,阐述土地利用转型助推乡村振兴的逻辑机制,并提出实现乡村振兴的土地利用转型路径,以期为科学推进乡村振兴进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1土地整治项目的意义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为了获得更多的矿物质产品,不停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和地球上最丰富的资源日益受到破坏。必须重新开垦矿区,提高受影响土地的复垦率,许多国家仍在设法解决这些问题。在中国已明确规定:开采矿产资源,应当节约用地,耕地、草原、林地因采矿受破坏的,矿山企业应当因地制宜采取复垦利用,植树种草或其它利用措施。相关资料显示,国外土地开垦率通常在70%~80%,而中国某些地区的开垦率低于1%。因此,加强资源相对贫乏的中国土地开垦进程,有利于缓解人类与耕地的矛盾,有效改善受影响地区的生态系统和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2土地整治与乡村振兴发展策略

2.1保护与开发结合

在土地整治,扩大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当地的土地资源的保护,特殊民宅、老宅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物价值,应当尽力保留和保护,做到在乡村土地整治的同时,保留乡村特色建筑和民俗风情,保护和传承好乡村农耕文化。

2.2整治与乡村建设融合

乡村建设工作,是当今时期促进农村发展的整体部署工作,科学全面型的建设工作,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资源高效利用与保护的战略性工作,纵观新时期的经济发展形势,整体呈现快速增长模式,以全面发展为视角,乡村建设更应注重高质工作。新时期整治工作应与乡村建设工作相互融合,以乡村建设工作全面部署为视角,整治工作环节应注重结合当地空间环境特点,改善不利于农村发展的地形条件,将工作环节融入文化工作与民俗工作,最终系统完成土地整治。首先,应坚持美丽乡村的工作部署,整治工作过程不应与战略计划出现冲突,为保证整治效果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工作环节始终跟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步伐,对农村居民传递新时期的部署目标,同时对农村建设工作进行全面系统的设计与构思,对整体农业产业以经济视角分析工作策略,最终在民、村以及农业产业结构三方面完成整治工作。其次,应重视聚集规划,此过程应适用于未集中居住的较为落后的农村,通过整治工作的全面部署,改善该部分农村的居住条件,以美丽乡村构建为视角,高质完成整治工作。最后,融入文化工作,乡村建设与整治工作均不能脱离人文文化的渗透,以乡村地域系统内多系统的融合工作,包括人文文化工作、科学与发展的经济工作,以在人文文化层面促进多项工作融为一体,需要系统科学的明确工作方向,最终为土地整治提供更全面的架构。

2.3调整土地利用数量与空间结构的土地利用显性形态

土地利用转型为乡村转型发展提供土地要素支撑,土地利用有序转型能够促进土地系统的健康运行,进而有效助推城乡发展与乡村振兴。土地利用系统可以通过优化土地资源分配格局、管控土地利用结构等土地利用显性形态来影响乡村发展系统。以土地用途管制为抓手,通过科学配给土地利用指标实现土地利用显性转型的管控,借助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土地出让制度以及用地指标跨区域交易制度调节城乡土地供求,干预土地利用显性形态的变化实现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控制耕地非农化的速度;加快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与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坚持1.2亿hm2耕地红线不动摇,做好“三条红线”规划,有序推进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加强乡村产业用地供给,活跃乡村产业业态,最终优化乡村生产、生活与生态空间。通过推进耕地与宅基地的显性转型,破除耕地破碎化与宅基地空心化问题,调节人口、土地、产业要素的配置与平衡,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进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战略目标。

2.4整治与环境治理融合

整治工作属于系统性工作,高质量整治工作对生物保护、生态发展均具有利影响。

1.农田布局

科学化的农田布局是整治工作的侧重点,土地整治部门应与规划部门协同工作,面对被破坏的生态结构,先构思出全新的布局方式,以此为生态修复工作提供便利。因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是新时期整治工作的重点内容,以政府部门的提出的生态与经济综合发展的战略目标,融入科学系统化的工作思路,将受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最终在整治工作中体现出生态保护工作的效果。

2.景观设计

整治工作应与景观设计相互融合工作,整治工作过程中增加生态景观建设环节,以此修护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

3.工程建设

工程建设过程容易造成环境破坏,整治与环境治理融合工作环节,避免出现因项目建设工作造成的环境破坏问题,降低土地整治在建设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保护农田的生态结构,以此修护生态环境,重建土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高土地生态涵养能力。

2.5结合地区实际特点,制定灵活的土地整治方案

对于土地比较平整的平原地区,通过机械化方式整平撂荒耕地和荒草地,并完善相应的配套灌溉排水系统,建设高标准农田,达到土地利用最大化、粮食产能最大化和收益最大化,在丘陵地区,注重保护为主,发展农牧业、特色农业和生态旅游业。

结语

通过开展乡村土地整治,对现有国土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使城乡产业得到统筹发展,乡村自然和人文景得到保护和开发,土地利用空间进一步扩大,增加乡村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能,促进了城乡的统筹和融合发展,提高了城乡生产资料和资源的转化效率,优化了产业结构和发展布局,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大量的发展机会,村民的生活、居住、交通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进一步提升乡村村民的幸福感和满足感。乡村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的开发利用和乡村旅游的发展,为乡村带来了巨大的生态价值和经济效益,进一步释放了我国乡村的发展潜力,为加快乡村振兴,早日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李玉恒,王永生,闫佳玉,等.土地工程与乡村可持续发展典型案例分析与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19,21(02):40-47.

姜棪峰,龙花楼,唐郁婷.土地整治与乡村振兴—土地利用多功能性视角[J].地理科学进展,2021,40(03):487-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