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劳动保护学校 300162
本文针对京津冀地区的一些知名企业、职业院校毕业生和企业技术技能从业者开展调研。通过调研,获得企业对人才本身素质要求,一线工作分布,技能人员岗位配比、岗位能力需求、校企合作情况的第一手资料,从而根据社会需求确定人才培养方向,为地区经济发展、为职业教育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基于企业需求的调研情况
调研过程经历了调研准备、调研实施和调研总结三个阶段,具体步骤如图1所示。本次调研对象为企业、职业院校毕业生和技术技能从业者。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会议交流等方式开展调研。针对行业企业单位的调研,共发出20份调研问卷,收回20份;针对从业人员的调研,共发出200份调研问卷,收回168份。
调研内容包含了就业单位的业务领域、一线技能人员的学历结构、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情况、对专业培训教学课程设置的建议、与院校合作的意向等,以及就业者的工作适应程度、胜任程度及工作满意程度、知识技能应用情况、对培养单位和人才培养服务体系改革的建议等。根据调研,获得了企业性质、企业招聘人才侧重要素、人才学历构成、企业与学校合作意向、培训教学课程设置合理性等方面的数据和资料。
根据统计调查结果,可以得出现阶段,在企业用工需求和技能人才发展角度方面的结论如下:
1.技能人才就业岗位
技能人才就业岗位集中在生产操作一线较多,长时间内的技能人才就业岗位没有发生变化。
2.技能人才职业生涯发展
行政管理、客户服务、产品研发等目前鲜有人涉足,在这几方面还需要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来适当引导技能人才填补就业缺口。
3.企业对职业资格证书要求
企业对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是必须持证上岗,是技能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需要把取证工作融入到培训教学当中,以考促练。
4.企业对技能人员能力的需求
现阶段行业企业用人单位,对从业人员的技术应用能力要求提高,并且增加对综合素质能力的要求。生产加工操作能力不再是唯一要求,对于一些中小型企业,管理、协调等多方面能力成为企业关注的新需要,同时,社会交往、职业道德等综合素质也是企业需求的新期望。
5.培养单位与用人单位合作意向
企业希望与培养单位共同承担人才培养环节,从而缩短进入企业后的角色适应时间。从这个角度看,培养单位和企业的合作,还可以更加深入、更加广泛、更加渗透,即改善方式、增大力度。
6.员工的培训观念仍需要提升
部分企业和员工对技能的认识还停留在完成本职工作,保障现有生产任务上,没有对员工技能提升和技术更新的迫切性有清晰的认识,如果没有及时更新观念,终将在新技术的普及和新工作任务的承担中感到力不从心。
二、现阶段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服务领域存在的问题
1.从业者对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调查中发现企业对于职工素质的要求和技能的再提高有着较高要求,但是也发现一定比例的从业者尚未意识到技术进步和更新对自身发展的威胁,认为放弃工作时间或业余时间参加培训,不能得到即时效益。没有看到技术技能培训提升对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性。
2.企业开展技能人才培训的实力不强
企业仍承担着生产经营任务,在内部培训中仍然奉行“现教现用”,缺乏系统性、连续性、全面型的培训计划,不能将终身性学习理念和培训行为有机结合起来。
3.职业院校资源在非学历教育领域尚存发展空间
职业院校可以在学历教育之余开展非学历教育,提高服务社会的宽度和覆盖面,为社会、企业提供更多价值的服务。但校企合作形式上,基地共建、员工培训、订单培养、定向素质的提高上还有发展空间。
4.培训教学过程缺乏行指委全过程指导
在培训的准备、组织、实施和反馈中,行业企业和培训院校尚缺乏行指委的全面指导,行指委在推进内涵建设、突出特色方面的效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三、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启示
黄炎培很早就指出,“职业学校设哪一科,乃至一科之中办哪一种,完全须根据那时候当地的状况”,培养人才需要“适销对路”,人才培养体系要根据市场来及时进行调整,市场需要什么人才,职业教育就培养什么人才,这样职业教育在社会中才会良性发展。根据黄炎培职业教育发展思想,在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中,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1.更新观念,扩大人才培训影响力
建议企业扩大培训宣传范围和力度,在员工中建立终身培训意识,加强在技能培训、素质提升方面的投入。依托学校专业特色,应向院校加大投入力度,购置先进设备,才能培训培养适合企业需求的技能人才。
2.联合力量,优化配置培训资源
企业在员工培训方面投入的人力、场地、资源有限,而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终将步入就业市场,因此职教院校开展新就业形势下学历与非学历职业教育培训活动,走校企共同培养技能人才的道路,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双赢”。
3. 加大行指委的指导力度
遵从行业指导委员会指导,进一步明确培训部门的职能,规范日常管理,邀请专家制订适合企业需求和培训实施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指导方案、考核评估标准等指导性文件,为学历与非学历教育的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4. 建立系统科学的培训体系
学历和非学历教育合理利用时间梯度,将受培训者工作、生活全过程作为学习的大课堂。将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区别对待,探索新的培训教学方式手段,多方面、多层次提升技能人才素质。
5. 强化培训内容的实效与创新
充分利用资源,建立满足企业要求、人员需要的培训方案,制定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培训方式方法,根据从业人员特点进行柔性化调整。把国情、企情内容与新形势发展内容相融合,与时俱进,成为有前瞻性眼光、适度超前的创新型培训,在工作环境中发挥作用。
【作者简介】
1.刘晓明,女,1987年11月生人,天津市劳动保护学校 讲师,主攻数控编程与加工技术方向教学。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