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黄岗街道肇庆学院 526061
摘要 法制教育具有弘扬法治精神、培养法治人才以及预防与减少违法犯罪等特有功能,在现代学校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在小学阶段我们就要重视挖掘各种教育中蕴含的法制教育资源,在教育中渗透法制思想。本文就小学语文课程中法制教育的现状,以及相对应的可行性优化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 法制教育,小学语文,渗透。
一、小学语文在法制教育中的重要性
《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规定把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作为对学生实施法制教育的主要途径,要求“将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渗透到相关学科教学中”。而语文课程作为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并存的基础学科,其本身具有情感熏陶、文化传承的功能。人文性就意味着:在小学语文学科中渗透法制教育,学生在接受法制知识时,也潜移默化地接受了法制知识所蕴藏地思想道德、法治思维、法治精神文化的熏陶。为此,要求学生不仅要“博学于文”,还要“约之以礼”。学生学习基本的法律知识,初步受到法律意识、权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启蒙教育,逐渐养成尊重宪法、维护法律的习惯,进而树立依法治国和公平正义的理念,提高分辨是非和守法用法的能力,最终才能成为知法守法的合格公民。为此,在学生接受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扩展课程知识,例如在《国旗》一文的教学中,教师不仅教学语文课程知识,而且给学生普及宪法中关于国旗的法律常识。为了进一步巩固知识的印象,教师可以设计国旗小知识与手抄报,朗读等形式相结合,让学生读读画画,激发学生主动学、玩中学、乐于学的精神。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的阶段身心特点,也更利于学生去掌握法制知识,为接下来理解文化精神等打好基础。另外,基于立德树人的目标,教师要注意为学生剖析法制知识中的文化精神,使学生得以初步了解本质的、一般的法治文化精神,并主动不断内化形成自己的人格特质,初步的持续地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了遵纪守法、知法用法的好习惯,为其健康成长和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其得以成为一个“社会人”。
同时,小学语文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不仅要听、说、读、写,更要应用实践。在学生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从课本世界,进入社会、进入科学世界等,学生尝试着在具体的不同场景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不同的情感。如此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培养的不仅是知识的运用,更是学生思维与能力、情感态度等的发展。教师在语文学科中渗透法制教育时,要注意将其与语文的实践性结合起来,莫让学生觉得法制教育为“纸上谈兵,远离生活”。在语言文字不断创造的具体的语言情景、生活实际中感受法律,为学生的感受理解创造无限空间,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有利于真正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为了达到实践效果,教师要秉持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既要遵循生活实践普遍规律、体现法制教育的特点,又要适应中小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深入浅出、循循善诱,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案例,创设离学生生活近的、有情感体验的情境,让课堂从教材这本“小书”走向生活的“大书”,将学生从“小我”导向社会的“大我”,学生在“社会”体验,在“社会”中收获,增强了吸引力和感染力,强化了学生对教育的“知情意行”主动的建构,提高法制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法制教育在国外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渗透
当今世界正处于政治一体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阶段,不同国家间不同文明互相激荡,给我们国家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挑战,而教育便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教育的受众群体中,青少年是主力军。青少年是当代中国社会中一个重要而又特殊的群体,对中国的未来有着非比寻常意义。在青少年教育中,法制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可就目前而言,我国在青少年法治教育过程仍存在不少问题,相比而言,一些发达国家的法制教育发展相对好点,研究其法治教育观念以及实践操作,其中的一些先进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好比,英国的立法机构、政府、社区等通过颁布相关法案、出版相关读物以及为社会公众提供咨询服务等等相关形式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澳大利亚则是以中小学公民教育作为载体,引导公民自觉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积极承担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规定在小学和中学阶段学生接受相应程度的法律知识教育;德国则更多是通过网络进行法治教育渗透(需要细化一点点);法国则是将启蒙运动中的法治思想(需要细化一点点)。谈及法治教育,我们还不得不谈及美国和日本这两个国家:
(一)日本小学教育中的法制教育渗透
日本作为我国的邻邦,其文化深受我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与此同时,也是公认的治安良好、犯罪率低、社会稳定而有秩序的国家,其法治教育成效有目共睹,其先进理念值得我们借鉴。日本中小学法治教育的优势以及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将法治教育融入各门课程;②教育方式方法多样化;③社会参与体系相对健全;④法治教育教师力量雄厚。以下我将着重讲解下对我国法治教育参考意义较大的一点:将法治教育融入各门课程。在日本,全体公民都享有接受国民教育的权利,国民教育是国家为了就向公民传授有效参与国家、社会公共生活所必备的知识能力和素养而开设的,其目的是培养互相尊重、坚守公平公正理念且具备参与其运作的基本素养和能力的公民。日本将法治教育融入了公民教育的全过程,融入到学校教育的各门课程和各类活动中,如通过在社会科、公民科等课程中融入法治教育内容,引导中小学生理解法治规则并且能够灵活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并且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规律特征来设计不同的具体的法治教育内容,使其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与日常生活。
(二)美国小学教育中的法制教育渗透
美国自创立以来便重视法治,强调以法制为先,法治是其治国之本。虽然说中国古代也强调法治,我们有“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样的古语。但是,中国古代的法治一般是“一家之法”,每一次改朝换代,都会相应的使国家的法律进行一次大变更。而美国律法的制定强调的是要遵循的“真理”,既是“真理”,那么不管换多少任政府,象征着真理的律法都是不会轻易变更的。这给美国的法制教育的推行,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政治环境。虽然美国也会发生中小学生违法事件,而且美国公立学校也常出现校园暴力的现象。但是,从一组数据来看,这些现象的总体的趋势是逐渐下降的:1992年到2001年,12—18岁的学生受到暴力侵害的比例从4.8%下降到2.8%;1993年到2001年,在校内外打架斗殴的学生的百分比从42%下降到33%;同一时期内,9—12年级的学生在校内持枪、持刀和棍棒的比例从12%下降到6%。出现这样的下降趋势,美国的法制教育功不可没。
美国的教育以杜威的“儿童中心”“活动中心”和“经验中心”为基础,所以,在教育实施的过程中,极其重视学生主体性作用。这在法制教育中也不例外。美国的法制教育具生活化,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美国课程很少用抽象的、纯理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概念对学生进行灌输,而是将观念渗透到学生的生活、学习、择业、交友等实际中。这样的教学形式就起到了普法和帮助学生领会法律精神和原则的作用。它重在培养学生法律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社会生活中的法律问题,极大地预防青少年犯罪,并且也提高了青少年的社区参与程度。其次,教师的教育方法多样化,注重隐性教育和法制教育的实践性,重视法制教育的层次性、完整性、连续性与科学性。美国中小学法制教育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有不同的教法,法制课程的内容也随着年级的变化而变化。对于小学生,老师可能用感性直接的方法教育孩子与人为善。有的州是从4年级开始通过教孩子识字的办法来渗透中小学法制教育的。比如,教师在教认“你”、“我”这样的单词时,就告诉孩子们:要想别人怎么对你,自己就要怎么对别人。等到了较高年级,教师还会充分利用社区生活为学生提供的丰富信息和各种实践机会。如,社区内的资源人士进入课堂中为学生做讲座,以及学生在课堂内进行的对于一些著名案例、有争议案例或者社区内法律问题的辩论等活动。另外,在法制教育的推行中,教师的法律素养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美国对从事有关法制思想教育的人员都要进行严格的挑选,许多州还实行培训上岗制度和资格认定制度。对教师的教师素质,尤其是法制素质的严格培养,使美国中小学法制教育更有保障。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法治体系也逐渐变得更加独立与完善。在这样平和、安定并且法律健全的环境之下,我国法制教育的推行更是刻不容缓。
三、在广东省部分小学语文课程中法制教育的渗透状况调查
本次问卷调查的主体为广东省处于粤西乡村以及处于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的小学生,考虑到小学生阶段,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存在的偏差,我们将研究对象限定为三年级及其以上。本次问卷调查主要目的是调查小学生对法治思想的认知程度,以及学生对法治思想在学科渗透中的意愿。根据二百余份的问卷调查数据,小学生对基础法治知识掌握得较好,有如Q5:选出中国人民共和国国旗,正确率为95%;判断题Q11: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的人都享有平等的权利。该题正确率为96.02%;Q14:未成年人是指未满18岁的人。该题正确率为90.55%。但在一些方面存在一定的盲区,如:Q2、任何招工的地方不得招用( )的未成年人?(如图a所示)
图a
同时在一些法治是非题的判断方面,小学生亦表现得有些偏差。如Q4、王阳因为他的弟弟被别人打伤,便叫上几个同学,将打伤他的弟弟的人打成重伤,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如图b所示)
图b
Q8、星期天早上,小红和同学在公园遭到了一群高年级学生的威胁,要收他们的保护费。你认为小红怎么做最有效?(如图c所示)
图C
在最后回归到实际生活中的题目方面,当以上情况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时候,懂得如何保护自己的小学生占96.52%,可见小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较强。当问及语文老师是否有在课堂上涉及过法律知识时,回答“有”和“没有”的比例大致各占一半。(如图d所示)
图d
所以,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渗透法律知识的现象不太普遍,这些小学生法律知识的来源大多来自于专门课堂、宣传海报和相关书籍(如图e所示)。对于语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谈及法律知识这一做法,有95.02%的小学生表示感兴趣。
图e
而学生对于法律知识的选取,更多倾向于有关个人安全方面。(如图f所示)
图f
四、在小学语文课程中渗透法制教育的策略
(一)强化教师本身的法制素养
目前普遍小学语文老师的法律知识学习有所欠缺,甚至部分老师对于法制教育不够重视。语文教师作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成长的引路人,应以身作则,起到学法、懂法、守法的带头作用。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应注意优化自己的法制观念和专业素养,坚持学习法制知识,继续学习,紧跟时事,将语文知识与当代主流法治理念有机融合起来,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法制素养。
其次,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到向学生渗透法制观念的实效。为此,教师要通过不同渠道不同形式等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明确大环境下学生“全面发展”的宗旨,结合学生的认知特征与年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基于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如翻转课堂、微课等。教师应了解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结合实例等向学生展现法律事实,扩展法律知识,帮助学生形成法律认知,体验情绪变化,巩固学生的素养体验。
同时,有关教育部门应当提供制度保障和经费支持,完善渗透法制教育的制度,使其“有制可循”,同时加强对小学语文教师渗透法制教育的的指导与监督。学校等部门应当加强中小学语文教师法制专业素养的培养,积极开展教师教育教学方法培训,对教师的法制知识与教学能力进行考核,让教师重视法制教育的渗透;同时积极联合其他学校、名师工作室等,进行关于法制教育的交流与培训,如开展专家讲座、学区语文教师法制教育教学设计大赛等,提高教师运用法律的能力,进而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另外,学校可以积极借鉴互联网,利用互联网的多种多样的参考资料,建立法制素材库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组织教师编写教材,将优秀教师教学案例编写成册,供广大语文参考借鉴。
(二)立足语文教材
1、深入挖掘教材
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已逐渐成为共识,由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要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不能老师一味在讲台上尽情地演讲,从而忽视了学生的接受程度。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教材的内容,语文课堂是枯燥的,小学阶段的学生专注力是有限的,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充分发挥教学机智,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印象和体会。在小学语文教材上到处都充斥着与法制相关的内容,需要教师深入研读教材的同时,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使教材与法制知识有机融合,可以在阅读中提出相关的问题,在学习每篇课文的生词时,教师可以从法制的角度分析词语的意思,既能让学生更加了解词语的构成,加深对生词的认识,增加了语文课堂的趣味性,又能给学生灌输相关的法制观念,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比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学期教师在讲“救”字的结构时可以从“救”字的造字法解释,“救”是一个形声字,攴( pū )是表意,篆体字形体像是一个人手拿木棍,表示出手援助,而求表声,发出求救的声音,整个字构成的意思就是别人听到声音,应声而救;教师可以因此而引入:“当我们遇到危险的时候应该怎么做,我们可以向谁求救?”这样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增强学生学会保护自己的安全意识,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2、拓展和补充教材知识
语文课堂是中小学生教学的主阵地,语文教材中设计多个与法制知识相关的课文,许多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容易忽视对教材的课外知识拓展,只对课文内容进行简要的概括分析,忽视了背后可能暗含的法制知识。法制教育的有效渗透不仅要求教师立足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设计思想品德、法制教育的内容,并在教学过程中对相对的知识点进行描述,利用课文内容对学生提出与法制内容相关的问题,例如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课文《狐假虎威》,讲述了一只狐狸借老虎的威风吓跑了森林里的野兽的故事,借此告诉学生生活中有些人借着别人的力量吓唬人,其实自己并没有真本事,讽刺了仗势欺人者的奸诈狡猾。在学习本篇课文的时候,教师除了讲解课文的含义,还可以借狐狸欺负他人这个点,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向学生提问:当遭受到欺凌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或者当看到别人进行欺凌的时候,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保护自己的同时保护被欺凌者?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
除去教师按照课文内容进行适当的提问引申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入相关的实际案例,引入真实发生过的新闻案例或者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学生可能经历过的事件,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的内容时,可以引入市场买菜消费者被骗称的案例,这一现象在社会中发生比较广泛,同时学生跟随家长出去买菜的生活经历会比较多,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法制就在我们的身边,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
(三)语文要素的渗透
1、阅读教学的应用
阅读是开拓思维,发展智力、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语文学科的教学离不开阅读,小学语文课本有着丰富的文本素材,课内阅读是进行法制教育的良好途径。如教师在课上指导学生阅读部编版六年级下《骑鹅历险记》这篇文章时,在充分赏析了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后,教师应引领学生关注小男孩扔石子给鸡群以及骑鹅的内容,并通过将此内容转换为对待野生动物的行为,让学生进行分析的同时意识到这种行为的错误性。教师随后向学生详细地介绍《野生动物保护法》中的相关条例并渗透动物保护等法律知识,从而提高学生保护野生动物的法律认识,增强他们的法律素养。
除了课内阅读,优秀的课外书籍也会提供绝佳的法制教育资源。“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优秀文学作品的影响力远远大于枯燥无味的法律文书。文学作品对学生的影响往往是潜移默化的,学生看过的书籍都将融入其自身的血脉中,并润物细无声地对他们的道德与思想产生稳定而持续的影响。但是小学生的身心还未完全发展,无法正确辨别书籍里的内容,往往容易在在强烈好奇心的驱使下,模仿书中的内容伤害到他人或自己。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应有针对性的帮助他们选择合适的书籍,并通过《水浒传》中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事例,教育学生遵纪守法,不能以暴力解决问题,多用现代法制观点来评析书籍的内容,帮助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建立起自身的一套合乎法制教育的评判标准。
2、习作教学的应用
在语文学科中,习作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也是学习语文的最高层次表达。叶圣陶先生曾说:“作文教学的思想的精髓就是教作文与教做人的统一。”习作既是学生洞悉生活现象后的感悟,又是个体在生活实践中独特的价值体验,还是渗透法制教育的良好桥梁。教师通过对学生针对某种生活现象的习作分析时,可以观其对世界总的看法,以及学生总体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并及时做出指导。在习作教学中引入法制教育,能减少学生与法律的距离感,且通过习作巩固他们自身的法律知识,让学生深入感悟到法律是无处不在的。例如,在小学高年级的课堂教学中,引入12岁男孩因不让带手机上学用剪刀捅死父亲这个案例,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思考、分析、总结与反思,让学生了解到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伤害罪是需要负刑事责任的。由此,学生的思想认识得到深化,习作水平也有新的提升,而且还开始对法律有敬畏之心,变得遵纪守法,约束规范自身的行为。
3、口语交际的应用
语言能力包括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两个方面,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语文学科中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开始受到重视。口语交际作为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思辨力、临场反应与洞察事物本质的能力,它还是一块增强学生法律意识的天然沃土。小学语文开展口语交际板块的内容主要来源于生活,教师和学生在日常中能通过网络媒体、电视新闻、广播报纸等渠道获得形形色色的内容。教师在渗透法制教育时,应当选取贴近生活实际,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口语交际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它强调人与人之间双向互动、信息的往来,而不只是语言的单向传递,有利于学生思维的碰撞,实现信息间的传达与交流。人与自然一直是现代社会比较突出的矛盾。在部编版四年级上册“我们与环境”这个口语交际板块中,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创设宽松的语言环境,让他们能畅所欲言地讨论身边存在的环境问题以及出现的原因,表达出自己最真实想法。教师在总结过后适时地将学生思维引导到规则意识上,运用简单直白的语言渗透法律知识,让学生明白法律是随处可在的,就连丢个小小的垃圾在地上也可能是违法的,给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深化法律认知,明白可为与不可为的法律界限。
(四)深入语文教学实践中
1、开展各类课外活动
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要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学生乐于接受知识的传递与理念的渗透。常见的活动有:(1)专题研究。专题研讨不仅能培养学生寻找、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也能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自主思考、深入探究。教师可以根据生活、书本中隐藏的案例,带领学生进行讨论,发表观点,更可以组织学生课后进行资料收集,在课上有计划的的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看法,引导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为什么,怎么做”等问题,让学生正式规则的认知,明确规则以及法律带来的权利、约束,形成遵纪守法的观念。(2)角色扮演。利用学生好动的特点,让学生扮演演讲家、小警察等,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学生得到生动、值观的法制教育,在快乐中成长、学习,使得法制教育事半功倍。如开展“我是文明小当家”活动,学生进行扮演,在扮演中知道文明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督促自己养成文明的好习惯,做懂得文明的孩子。(3)板报宣传。利用黑板报或手抄报,开设法律专题,让学生寻找、知悉相关法律知识,收集素材、案例,在动手实践中接触、接受法制教育。
2、时刻与生活情境相联系
我们在渗透法制教育时,要走近生活,贴近学生,尊重学生,尊重教学内容。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学习”的理念贯穿课上课下,帮助学生走进自己的实际生活世界,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等各种资源,在开放性的课堂中因势利导地让学生发现法制知识,适时渗透,由浅入深,潜移默化。例如教师可在课上或者课下实际预设一个情境:过马路。可以让学生扮演快要迟到的学生,其他学生奔跑扮演车辆等。通过实际操作,学生亲身体验,让学生明确交通规则的内容、必要性及其重要性,将学生可能急于上学进而闯红灯的感性认识及时纠正,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这种实践性活动创设了具体的生活情境,在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活中把学生的感性认知与理性认识结合起来,认知与体验情感的统一,使得学生印象深刻,巧妙地达到法制教育的实效。
五、结语
作为现代社会当中的一分子,熟悉必要的法律法规是极为重要的,对于我国青少年而言,法制教育的推进更是其强化法律意识、提升社会适应能力的关键途径,将法制教育融入到语文教学中具有迫切性,但是语文课并不等于法制课,在将法制知识与语文课程有机渗透的同时,教师也要把握控制好尺度,坚持适时适度适合适量的原则。另一方面,法制教育不仅仅需要学校的努力,更需要家庭和社会三方的融合合作,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
参考文献
[1] 阿依吐尔逊·阿不都热哈曼.让法制教育之花开遍语文课堂[J].赤子(上中旬),2015,(14):305.
[2]岳亚丽.刍议小学语文教学与法制教育有机结合的途径[J].才智,2014,(13):158.
[3]娄义碧.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J].语文教学通讯·D刊,2015,(01):61-62.
[4]叶清香,杨树杭. 法制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 考试周刊,2016,(64):33.
[5]邓素芳.试论法制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读写算,2021,(06):29-30.
[6]赵卫萍,杨绪祥.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法制教育[J].中华辞赋,2018,(07):143.
[7]文玉兰.浅谈法制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求知导刊,2019,(25):58-59.
[8]陈婷.初中语文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研究 ——以田坝中学为例[D].贵州:贵州师范大学,2019
[10]何朝敏.小议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法制教育[J].贵州教育,2015,(21):37-38
[10]邓芳艳.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法制教育的渗透[J].新课程导学,2017,(02):21.
[11]罗将.美国的法制教育及其启示[J].法制与社会,2014,(07):224-225.
[12]施诗.日本中小学法治教育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21.DOI:10.27036/d.cnki.ggxsu.2021.001603.
[13] 骆胖. 中日青少年法制教育比较研究[D].南昌大学,2013.
[14] 石新琳.小学语文教学中法制教育的渗透[J].新课程导学 . 2017(08)
[15] 常文英.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法制教育渗透的策略研究[J].读写算 . 2018(28)
[16]陆徐来.美、日两国法治教育的特点与借鉴[J].学周刊,2019,(27):191.
[17]林洁.美国中小学法制教育的基本经验及其启示[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2):97-98.
[18]张冉.践行法治:美国中小学法治教育及对我国的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15,44(09):76-8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