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戏剧武生的艺术分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9
/ 2

论戏剧武生的艺术分类

陈祥彪

广州粤剧院有限公司

摘要:武生主要是通过武艺来表现和塑造人物的行当。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和老一辈艺术家们的钻研,武生的剧目也是数不胜数,例如《三岔口》的任堂惠、《长坂坡》的赵云、《洗浮山》的贺天保、《潞安州》的陆登等等。总的来说,诸多武生剧目都可以把武生分为两大类:长靠武生和短打武生。因此,本文从武生的分类来具体说明两个分支的区别。

关键词:戏剧;武生;长靠;短打

一、京剧武生的形成

在京剧诞生的初期阶段,还没有“武生”这一行当,像《八大锤》中的陆文龙、《乾元山》中的哪吒、《探庄射灯》中的石秀等这类角色都由文武小生扮演;《长坂坡》中的赵云、《麒麟阁》的秦琼、《凤凰山》中的薛仁贵之类的角色则由文武老生扮演,由此可见那一代艺术家很多是文武昆乱不挡的。当时虽然还没有出现武生行当,而武生行当所需的技艺却随同京剧的兴起也在不断地丰富与发展,否则晚一代杰出的专职武生演员也不会随之脱颖而出。

从史料上看,有位很有名声的专职武生演员是“倒仓”之后的谭鑫培先生,这位后来的“伶界大王”进人中年才回北京重演文武老生。而沈蓉圃先生绘“同光十三绝”没给“活赵云”杨月楼绘武生像,却绘下了谭鑫培饰演《恶虎村》中黄天霸的像,这足以说明当时谭鑫培先生演此剧是公认的一绝,并且也是一位使人佩服的武生代表人物,直到他晚年演《翠屏山》中的石秀,手持真刀舞动的那套“六合刀”,内三合“精、气、神”,外三合“手、眼、身”,’无论是武术界还是武生行都莫不称赞。他有机地把武术和京剧表演艺术结合在一起,从而有了新的突破。

、长靠武生舞台表演的艺术特色

长靠武生,顾名思义,因扎大靠的典型造型特征而得名,又因另一技术难点——穿厚底靴子表演,便也称“墩子武生”或“大武生”。他们经常在舞台上扮演一些武艺高超的男性角色,多为将官。著名的长靠武生戏有《挑滑车》中的高宠、《长坂坡》中的赵云、《战冀州》的马超等。武生以功夫和工架见长,无论长靠武生还是短打武生,都离不开一个“打”字,“打”戏极大地丰富和活跃了舞台,增强了可看性,精彩的表演、真实的功夫常让人流连忘返,叫好不绝。由于传统戏曲在服饰程式性上的严格规定,使归结于这两类的万千武行男性人物单从服饰造型风格上就具有了个性鲜明的符号特征,极易识别与记忆,加之表演中动作幅度、技巧侧重的不同,呈现出来的观赏趣味也各不相同。

长靠武生的造型身扎硬靠、背插靠旗、头戴帅盔、足登厚底靴,手握长枪,全副武装,角色多为戎马将士,他讲究的是气度——驰骋沙场、统领三军的气度,从工架而言更注重阳刚美,稳重、端庄,有型,有范,更有一股威武之气。武生是一个格外注重武功功底的行当,除了需要不断地苦练这些“身上”的硬基本功,还要能将程式化表演技巧融会贯通,灵活地运用到人物性格的塑型外化中,将动作所赋予的肢体语言与想要表达的人物思想完美结合,如此才能展现武生表演的精髓。

、短打武生舞台表演的艺术特色

短打武生,武生行当中重要的表演形式之一,与前面所说的长靠武生有所不同的是,短打武生大多是穿着薄底,英雄衣,轻盈、利落、干净、潇洒。短打武生大多扮演的角色都是闯荡江湖、抱打不平的英雄好汉等正面人物,例如武松、石秀等角色。短打武生主要的表演手段是一些武打和舞蹈动作,再加上一些筋斗技巧。因为穿着薄底,因此和长靠武生比,从形象上就更为轻盈,因此要求演员除了扮相英俊、身材匀称之外,还需要演员具有扎实的腰腿基本功、把子功和毯子功,在整体动作要求上,轻巧灵活、敏捷矫健是最基本的要求。相比于长靠武生,“走边”这一程式动作在短打武生中更为常见,很多剧中运用“走边”体现剧中人物在黑夜中赶路疾行,对于演员来说,不仅需要通过身段、动作来干脆利落地表现出短打武生的特点,同时也需要演员表现出“无实物”的黑夜感,把人物内心紧张、警惕要充分表现出来。走边之于短打武生就好像起霸之于长靠武生,是短打武生演员必须扎实掌握的基本功。

短打武生主要讲究“冲、帅、美”其中,“冲”是指短打武生的视觉冲击力和表现力。短打武生和长靠武生相比,身上穿的行头要轻便许多,因此在“武”上,要求演员的动作伸展性要高于长靠武生,武打动作幅度也要大一些,在表现激烈的打斗场面上,短打武生要比长靠武生有一定的优势。“帅”顾名思义就是指演员在台上动作的美感,对于武生演员尤其是短打武生而言,武打动作必须要间距舞蹈的美感,从一定程度上要提高审美价值。“美”是“帅”的更高层面要求,除了动作的帅气和美感外,武生演员的外貌也是需要一定的美感的,这样才能给观众全方位美的享受。

四、长靠短打武生行当表演主要目标

武生虽有类别之分,但无论是长靠还是短打,在表演的基础上有着共同性,都需要基础的武功技巧和艺术表演的技巧,基于此来刻画出舞台上一个个丰富的人物角色。武生的武功技巧自然是非常基础和关键的,但又需要和其他的表演技巧完美的融合后,才能对刻画人物形象提供最大的帮助,并且在表演的整体上,需要以剧情为基础,在剧情中找到人物的定位和特质,绝不能为了炫技或其它原因而偏离主题,这也是武生尤其需要重视的一个关键点。

例如要在《长坂坡》中表现赵子龙的忠勇,仅仅通过武功高强来变现是远远不足的,脱离了剧情是不可能表现出来,只有在剧情的整体下,再结合人物抉择等要素中对人物心理和表情的刻画,才能很好的表现出来。很多武生名家再武功上都有着非常扎实的基本工,然而再舞台表演中都不会依靠武功去塞满舞台,而是选择巧妙的安排,是武功表演张弛有度,最终为表现剧情和塑造人物形象而服务,这些在品鉴武生名家的表演中,尤其能够深刻的体会到。除了武功的基本要素,文戏上的积累也是必不可少的。不同于现代电视电影等表演方式,可以通过特技特效以及后期制作等方式,实现超越物理甚至是神话般的武艺表现,传统的戏曲演出中,武功的表现虽然是需要武功功底的,但是其还是基于基本的自然物理和人类身体能力范围内的,这就对表演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武功只是一种“好看”的表演手法,而配合其他角色共同表演中,文戏在剧情的发展和推进中往往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武生表演的基本能力和技巧来说,除了武功的磨练,其唱念的技巧也需要长期的学习和积累。只有通过武功和文戏同时掌握和精神,才能完美的呈现人物,实现文武全才的武生表演目标。

结语

总的来说,武生这一行当对于演员的综合要求较高,是一个非常“吃功”的行当,无论是长靠武生还是短打武生,虽然所扮演的人物不同,表演风格也因人物、派别有所不同,但是无论区别在哪里,对演员的基本功要求都没有变过,只有具备了扎实的基本功,能够灵活运用戏曲武生表演技巧与方法,再加上情感和韵味的有效融入,才可以真正塑造出生动鲜活的形象,带给观众美的享受,展现戏曲艺术的魅力。

参考文献:

[1]袁远.京剧武生表演艺术赏析[J].大舞台.2011(07)

[2]邓力.京剧武生行当与清末民间武术的传承发展溯源[J].兰台世界.2013(34)

[3]芦金钢.浅析“和”思想在中国古典舞中的展现[J];群文天地;2011年12期

[4]于平.《黄河》之后:90年代中国古典舞创作态势分析[J];艺术广角;2000年02期

[5]王辉.中国古典舞发展走向探微[J];戏剧文学;2004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