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山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湖南 衡山421300
摘要:建筑工程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不仅影响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情况,更会影响一个城市的发展方向。经济发展已经不是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环节,生态发展情况更是社会所需。故建筑设计中,应融入生态建筑观,积极利用信息化技术、生物科学技术等,减少建筑施工中对能源的消耗,减少对自然资源的破坏,在实现其经济价值的同时,维持生态平衡,充分发挥其可持续作用。基于此,文章阐述生态建筑观的含义,分析其应遵循的原则,并探究如何能在建筑设计中融入生态建筑观。
关键词:建筑设计;生态建筑观;可持续发展
经济建设工作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会产生更多的能源消耗,并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影响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建筑工程作为城市发展的重中之重,更应将生态观念融入到其中。在建筑时,建筑工程单位工作人员应积极利用各种技术如信息化技术、自然科学技术等,开展建筑工程工作。生态建筑观的融入不仅能提升建筑行业的经济价值,更能提升其生态价值,实现综合发展。
一、生态建筑观的含义
城市呈现现代化发展,建筑工程的面貌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人们不仅追求建筑物的大小等,更加注重居住的舒适程度等[1]。并且,对建筑物的功能也有了新的需求。写字楼、商场等建筑物更加追求其功能性以及建筑环境与位置。上述这些变化不仅能为人们带来快乐,更能提升居民的幸福感。但同时建筑过程中仍存在较多的问题,也就是建筑中建筑物的功能性增强,也导致其建设中需要较多的资源,加大了不可再生资源的开采量以及使用量,或在建设过程中会对环境造成较多的危害,如采暖工作造成的大气污染以及电力浪费等。该情况不仅会对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更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上述现象也是较多工作人员“现代病”发生的原因,影响人们的居住效果。因此,建筑工程单位注重将生态建筑观念融入到其中,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开展建筑工作。第一,营造健康舒适且无公害的环境;第二,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开展建筑工作,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并能科学合理的使用水资源等自然资源,尽量将能源的消耗降到最低;第三,科学规划建筑物的朝向以及空间布局,提升居民居住舒适度,并在日后居住过程中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对能源的消耗;第四,适当回收并重复利用自然资源;第五,尽量多开辟绿地,改善景观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第六,注重建筑效率。
二、生态文明建筑观的基本原则
(一)尊重自然
建筑人员应注重人工与自然的互惠共赢,重点尊重自然,加强对自然的保护。生态建筑观念的融合能提升建筑资源的再生能力,在建筑中能尽量减少对生态资源环境的变动,实现对自然资源的保护[2]。
(二)整体优先
整体的美才是真正的美,建筑工程在施工中也不应过分关注部分的美,应从整体入手,提升建筑工程的美观性。将生态建筑观融入到建筑中时,也应从系统性以及整体性角度入手进行考虑。在建筑工程设计中,工作人员应积极利用各种资源,并注重建筑工程的建设程度,注重对城市以及生态环境整体性的考虑,以防止生物多样性的降低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减少环境的恶化。
(三)绿色低碳
绿色低碳的根本作用是赋予建筑物生命,减少建设中所消耗的能源,提升环境保护效果等。也就是在建筑中,应提升其对能源的利用效率,以减少建筑过程中所产生的资源消耗,并尽可能在提升建筑效果的同时减少对环境造成的代价。并且在这一基础上,建筑设计人员还应注重建筑工程的资源消耗,减少建设工程施工后产生的污染物,减少使用中的废气排放,进一步减少资源的浪费。为此,在整体建筑中,建筑设计人员还应更加注重经济需求,推进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
(四)延续文脉
建筑工程施工中,应更加注重对建筑材料的应用。在建设前,建筑设计人员应对当地的地理环境以及气候状况进行细致的了解,并深入探究当地的风土民情,了解当地的民俗。在这一基础上对环境进行建设,能有效反映当地生态文化特点,以此提升全球生态多样性,并充分发挥文化多样性的作用,以此提升建筑物的文化作用以及生态作用。
(五)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基本原则,将以人为本原则融入到生态建筑观中,为建筑工程提供思想指导。以人为本原则下,建筑工程更加注重居民居住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以及景观效益等,更加注重提升建筑物的安全性,让建筑工程更加新颖、舒适,更加适合居民的居住。这样的建筑工程施工方式能让建筑工程更加满足居民的生理以及心理需求,能满足人们对现实的需求以及对未来的期待,能更加满足人类自身的进化需要。
(六)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建筑工程的根本性原则,也是影响其生态性的重要因素。如何能实现建筑工程与城市的和谐发展既是提升建筑工程经济效益的需要,也是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重点内容。为此,建筑设计人员在融入生态建筑观时,应遵守可持续发展原则,确保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升人与自然的系统性,让其实现内部的高度统一。并且在建筑中还应合理利用资源,让社会、经济以及生态效益统一提升。
三、生态建筑观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一)建筑环境规划
环境规划是建筑设计工作的重点内容,其主要表现在建筑工程建设完成后是否能与自然地理环境相适应。建筑工程的生产以及演变多取决于自然环境、建筑技术、社会经济发展因素以及文化因素等。纵观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建筑物,能发现任何建筑群的发展均离不开当地文化建设,均能适应当地环境情况。在城市建筑中,应注重建筑物的选址,并且在建筑时,应注重城市生态观点,并有意或无敌的将城市建设情况考虑到建筑中。城市化变暖在一定程度上与建筑工程的建设情况有密切的关联,其原因是建筑工程在施工以及建设中,会对自然环境产生一定的破坏[3]。并且,在建筑工程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也逐渐提升,还会产生较多的城市污染,影响城市绘画与建设。故在建设中,建设设计人员应重点考虑建筑物在环境中的规划,重点考虑建筑物与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建筑设计人员应以生态学原理作为建筑设计的指导性思想,积极利用环境科学、系统科学等理念,开展建筑工程设计工作,用以改善系统结构,提升建筑的功能性,以维护自然平衡,加强建筑中对资源的保护以及利用,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生态建筑的根本目标是对自然的尊重,并提升建筑施工工程的多样性。并且,在建筑设计中,应重点关注生物多样性,并为自然资源创造更加优质的繁衍环境。每一个城市的地理环境以及生态环境均是不同的,为此,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应重点关注生态要素以及生态环境的利用,并充分借助不同地区的差异性建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工程,打造特色化的环境。合理的生态观运用到建设工程中,能加强建筑工程与自然的融合,并能在充分尊重自然环境的背景下,从整体层面上加强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的融合,推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建筑形态设计
建筑的形态从本质上来说,是建筑的艺术造型。在人们的印象中,现代化建设工程的建设效果与自然环境以及其地域性发展是相对的,也就是城市建筑的发展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还会破坏当地的地域性发展。与城市内部形态发展相比,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城市建筑物的建筑内涵,也更加注重建筑物当的实用性。但在实际建设中,建筑设计人员也应更加关注其形态,注重建筑物的形态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人们首先能依靠视觉认识建筑物,并对其进行感受,当居民看见建筑物的形态能与自然和谐相处,能与自然有效融合。当居民看见自然与建筑融合时,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自然美以及生态美,不仅能给予居民更加强烈的感官感受,更能以其特有的形象向居民展示,并通过有限性的建筑物形象,让居民体会到设计人员想要表达的深刻意境,体会到建筑物中蕴含的韵味。居民在深刻体会中,能获取到更加深刻的美的体会,能起到赏心悦目的效果。为此,建筑设计人员应重点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将生态观更加深入的融入到建筑施工工程中,提升建筑物中的诗情画意。建筑设计人员为提升建筑物的效果,应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建筑设计工作,关注人、自然以及建筑技术之间的关系。除此之外,建筑工程人员还能将浪漫的情怀以及地域特征适当的融入到建筑设计中,不断转变建筑设计理念,该设计理念的充分利用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建筑设计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例如:芬兰的著名建筑设计师阿尔瓦·阿尔托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对结核病疗养院进行建筑设计,该设计中,建筑物下的地势舒展,与环境融合效果较佳,并且实用性较强,被社会高度认可,并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该建筑工程也是其设计生涯的重要转折点。该建筑设计过程中,重点应用并突出表现运用不规则的曲面以及变化表达平面的形式,突出室内空间以及自由流动的延伸,从外界观看,建筑施工工程的外形更加流畅,建筑效果更加自然规范。
(三)设计内涵可持续性
可持续发展原则是生态建筑观的重点观念,建筑设计人员应将可持续发展原则融入到建筑设计的各个环节中,加强人与自然的融合,减少建筑过程中各种资源的消耗,减少建筑过程中以及建筑后居民的使用过程中对污染物的排放,实现无害、可再生建筑,以满足居民的最根本需求,提升建筑工程的效果,并且在其后续使用中,又不能危害后代人的需求,不危害社会的后续发展。经济发展导致人类的需求也产生了一定的变化,人类对环境的认识程度也逐渐深化,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生态环境对社会发展的意义,该理念也被更多的人所接受。为此,建筑设计人员在实行生态建筑设计、建设以及使用,乃至后续的整改甚至是废弃时,均应遵循节约能源的理念,减少废物的排放,实现能源的循环利用,提升建筑工程的可循环性。从建筑前使用的建筑材料来看,应尽可能使用可再生资源,并尽可能减少能源的消耗,实现建筑材料适当重复利用。
以玻璃材料的选择为例:玻璃材料是建筑施工工程中的重要材料之一,将其应用于建筑施工工程中,不仅能发挥保温作用,更是建筑物通风的重要方式之一。玻璃材料的选择中,首先应注重材料的保温性,并运用较为先进的保温技术。该技术的应用是建筑生态观的重要体现之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玻璃材料也进行了一定的优化,设计并生产出可吸热不利、热反射玻璃、低辐射玻璃等,能应用于不同的建筑施工工程中,满足不同建筑施工工程的需求,提升其建设效果。在设计中,不同的玻璃种类多以符合的形式建设,以此表达生态建筑的保温性以及采光性需求
[4]。
以太阳能光电材料为例:太阳能是清洁能源的一种,也是可再生能源的一种,就当前社会发展状况来看,该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在建筑施工工程中使用该资源,不仅能减少对不可再生能源的浪费,同时也能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又能减少电力资源等资源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噪音,是较为理想的可再生能源提供燃料。在太阳能板的辅助下,太阳直接照射在建筑物上,能起到取暖的作用,同时也能利用太阳能集热器,以不同的方式对热量进行收集,或者还能通过光电池转换的方式进行能量的储存,以实现资源的节约。太阳能光电材料是建筑生态观中较为理想的建筑材料。并且在各种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太阳能电池能与建筑材料合理融合,形成新型建筑材料。
(四)建筑技术生态化与节能化
建筑物的生态观更加注重的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建筑设计人员应清楚地认识到人类发展与环境发展之间的矛盾,了解能源短缺以及环境污染与建筑工程建筑得到矛盾。建筑设计人员应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为居民建筑适宜的居住环境。为此,建筑设计人员能重点关注建筑材料的应用,提升建筑物的生态化。首先建筑设计人员应使用新技术与新材料,减少材料运用中产生的环境污染,并适度使用地方资源,满足地方所需。尽可能多的使用天然石材等,多使用节能型的材料。此外,还应积极利用信息化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提升建筑效果,实现建筑物的生态化以及节能化。
四、结论
综上所述,绿色生态建筑观念是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建筑设计人员应重点创造生态系统,只有将生态系统与建筑系统有机结合,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建筑工程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炌. 在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观的运用探析[J]. 建材发展导向(上),2022,20(3):79-81.
[2] 张达. 生态环境材料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 现代装饰,2022,498(1):64-66.
[3]吴玉华,陈青长.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在治安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 山西建筑,2022,48(1):169-173.
[4] 陈一家,张德顺. 基于图底关系比较的晚明江南文人园林建筑形态研究[J]. 华中建筑,2022,40(1):136-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