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行为转变理论为基础心脏康复护理对冠心病介入患者预后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6
/ 2

以行为转变理论为基础心脏康复护理对冠心病介入患者预后影响

陈碧嬛

赣州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江西赣州 341000

摘要】目的:分析在冠心病介入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应用以行为转变理论为基础心脏康复护理干预的作用。方法:研究时间从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研究对象为冠心病介入患者,在我院收治的患者中纳入80例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双盲法分入实验组与参照组当中,各40例,前者应用的护理方式为以行为转变理论,后者应用的护理方式为常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LEVF、LVEDD、LVEDV)、护理满意度进行展开分析与讨论。结果:从LEVF、LVEDV、护理满意度方面来分析,实验组相比于参照组更高,且指标之间统计学分析有意义(P<0.05);从LVEDD方面来分析,实验组相较于参照组更低,互相之间对比分析有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介入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应用行为转变理论为基础心脏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能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值得推广。

【关键词】行为转变理论;心脏康复;冠心病介入;护理效果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心脏疾病,患病率比较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都有较大威胁。介入治疗是冠心病患者有效治疗方式,且这一方式对患者的创伤比较小,术后能促使患者闭塞冠脉再通,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是介入治疗方法不能阻止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经干预后患者也会忽视对危险因素的控制,对患者心功能产生不良影响[1]。通过良好的护理干预改善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以及行为习惯能改善患者疾病预后以及生活质量,为了有效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应该要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行为习惯,行为转变理论的前提是社会心理学,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在这一基础上开展相应的护理方法能提升护理效果。本文主要分析以行为转变理论为基础心脏康复护理应用于冠心病介入患者中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样本:于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接收的冠心病介入患者,共随机抽取80例,经双盲法将患者分入不同组别当中,分别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实验组一般资料如下:患者共40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患者的年龄区间为45岁到77岁,平均年龄(55.46±3.04)岁。参照组一般资料如下:患者共40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患者的年龄为43岁到78岁,平均年龄(55.02±3.42)岁。经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分析结果为P>0.05,说明可进行对比研究。

1.2方法

参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内容为:患者介入术后予以常规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用药指导,讲解术后注意事项等。

实验组患者接受以行为转变理论为基础的心脏康复护理,具体内容为:(1)资料整理:首先需要将患者术后用药、运动以及饮食管理等健康资料进行整理,要求患者及其家属参与相关座谈会,征求患者护理需求,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护理阶段性计划,并予以完善。(2)护理实施:第一阶段需要开展7天的前意向阶段,需要进行2次健康教育与沟通,责任护士需要结合患者年龄、受教育程度金星和健康教育,包括手术相关知识,明确生活方式与疾病转归之间的关联;基于行为转变理论引导患者接受现状,认识到不良饮食行为习惯的危害,提升患者主观能动性。第二阶段需要开展7天准备阶段,患者即将出院,需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促使患者适应角色回归家庭与社会,探讨期间可能存在的问题,出院前需要加入心脏康复群聊,指导患者如何应用微信公众号,每天推送相关知识。第三阶段需要开展8周行动与维持阶段,每天上午9点在微信公众号推送针对性健康教育,包括并发症预防、饮食运动管理等,定时提醒患者用药,群管理护士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予以相应的合理性评价,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3研究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LEVF、LVEDD、LVEDV)、护理满意度。

1.4数据处理

研究数据均输入SPSS21.0分析,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

实验组患者的LEVF、LVEDV相比于参照组明显较高,LVEDD比参照组低(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对比(±s)

组别

例数

LEVF(%)

LVEDD(mm)

LVEDV(mL)

实验组

40

46.19±6.38

54.25±9.35

69.38±9.36

参照组

40

40.28±6.37

59.37±8.64

63.48±8.28

t

4.1459

2.5436

2.9860

P

0.0001

0.0129

0.0038

2.2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参照组高,P<0.05,见表2。

表2: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n(%)]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实验组

40

19(47.50)

20(50.00)

1(2.50)

39(97.50)

参照组

40

15(37.50)

16(40.00)

9(22.50)

31(77.50)

7.3143

P

0.0068

3讨论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疾病,针对冠心病介入患者来说,应用良好护理干预能改善患者疾病预后,降低不良心脏事件发生风险。行为转变理论具有动态性、分阶段性等特点,能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予以针对性行为支持,从而帮助患者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饮食习惯[2-3]

将行为转变理论应用于心脏康复护理工作中,能予以患者阶段针对性护理以及健康教育,纠正患者的不良饮食习惯与不良行为关系,让患者的被动护理管理转化为主动管理[4-5]。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LEVF、LVEDV比参照组高,LVEDD比参照组低,P<0.05。

综上所述,在冠心病介入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应用以行为转变理论为基础的心脏康复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晓梅,孙宁.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28):197-199.

[2]刘国庆,张云兰,娄会芬,等.冠心病介入术后心脏康复护理对患者心肺功能、运动能力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1,11(06):92-96.

[3]曾华萍,莫琳勤,周焕芳,等.以行为转变理论为基础心脏康复护理对冠心病介入患者预后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23):4369-4372.

[4]郑燕,常莉,刘桂玲,等.常规护理联合心脏康复护理对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心功能的改善作用[J].贵州医药,2020,44(10):1662-1663.

[5]姚璐璐.行为转变理论对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病人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全科护理,2020,18(35):4975-4977.

作者简介:陈碧嬛,女,本科学历,主管护师,主要从事临床护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