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垒县耕地质量监测分析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8
/ 2

木垒县耕地质量监测分析初探

沙达提·阿布来提

 木垒县农业技术推广站 831900

摘要:近年来随着化肥使用量增加,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导致土壤肥力逐年下降,为此开展耕地质量监测,为进一步掌握我县耕地生产能力、土壤肥力状况、土壤养分动态变化及施肥效益,为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养分变化。

一、木垒县基本情况

木垒县地处天山北坡东段,属严重干旱缺水地区,年降水量在294.9毫米,全年平均气温5—6℃,全年日照时数为3073.8小时,年蒸发量2202.6毫米,耕地海拔700-1500米、无霜期136天-154天。全县辖11个农业乡镇,可耕地面积95万亩,主要分布状况为戈壁、平原、旱地丘陵,播种面积89.3万亩,其中水浇地40万亩,山旱地49.3万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鹰嘴豆、豌豆、土豆、油葵、油菜等作物。

2018年,木垒县农业技术推广站根据自治区土壤肥料工作站的要求,每个县要建立耕地质量监测点,按照木垒实际情况,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乡村新户镇新户村进行设点观察。该村耕地资源丰富,灌溉设施条件配套齐全,是木垒县的主要产粮区。掌握本区域内土壤养分变化及施肥效益,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有效的保持土壤肥力,为农业产业结构布局和合理进行农业技术指导提供科学依据。

二、耕地质量监测点情况

(一)监测点方位地理位置:经度:90.305530;纬度:43.925119,海拔1090.3,新户村基本农田内,确保相对稳定。土壤类型:灰漠土,灌耕灰漠土,中层灰漠土,戈壁灌耕灰漠土,土壤肥力中等。

1、无肥区设置:按照设计要求无肥区60平方米,采用路沿石和混凝土隔离,实行单灌,防止肥、水渗透,确保采集数据真实、有效。

IMG20190722204727

2、常规施肥区设置:面积30㎡,按照当地习惯施肥数据进行配肥。

(二)田间操作

1、土样采集

对耕地质量监测点负责人进行技术培训,精通土壤肥料业务。采样深度为20cm。为更好的掌握土壤理化性质,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提高和保持土壤肥力和科学指导农民施肥提供可靠依据。

2、种植技术

为进一步做好耕地土壤肥力状况和土壤养分变化动态及施肥效益,确保监测点能够按照要求严格实施。除施肥不同,其他技术措施应采取统一品种、统一播种时间、统一管理措施。

(1)播种:选用优良品种宁2038,精确确定适播期:4月18日,下种量25公斤/亩。人工播种,保证下籽均匀、深浅一致,覆土严密、镇压确实,不露籽、不漏播和重播。行距20厘米,亩保苗41.2万株。

(2)常规施肥区,种肥三料15公斤/亩,尿素8公斤/亩,硫酸钾4公/亩,追肥: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水肥同步,2-3-4-5次水每次滴肥4公斤。

三、结果分析:1、监测点养分测定情况

表一         2018年-2020年年养分平均状况

监测点

代码

土壤

类型

施肥情况

有机质(g/kg)

速氮

(ppm)

速磷

(ppm)

速钾

(ppm)

PH

播前

收后

播前

收后

播前

收后

播前

收后

播前

收后

2018年

灰漠

不施肥区

17.7

17.5

70.4

65.6

19.6

16.8

224.5

220

8.19

8.18

常规施肥区

18.1

18.0

70.4

69.7

19.8

19.6

221

222.4

8.18

8.17

2019年

灰漠

不施肥区

17.4

17.2

65.5

60.4

17.0

14.8

220

216.4

8.17

8.17

常规施肥去

17.9

17.8

69.8

69.5

19.5

19.4

223

224.8

8.15

8.16

2020年

灰漠

不施肥区

17.1

16.9

60.5

56.3

14.9

12.9

217

213.5

8.16

8.15

常规施肥去

17.8

17.7

70

69.1

19.6

19.5

225.4

227

8.17

8.17

根据图表可知,2018—2020年土壤养分含量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即有机质常规区有机质变幅2.3%之间,年减少0.5-0.6%,不施肥区年减少1.15-1.16%.常规施肥区比不施肥区少损耗0.62%。速效氮常规区速效氮变幅1.9%之间,年减少0.3-0.9ppm,不施肥区年减少4.2-5.1ppm.常规施肥区比不施肥区少损耗4.07ppm速效磷常规区速效磷变幅1.5%之间,年减少0.1-0.2ppm,不施肥区年减少2.0-2.8ppm,常规施肥区比不施肥区少损耗2.20ppm速效钾常规区速效钾变幅2.7%之间,年减少1.4-1.8ppm,不施肥区年减少3.5-4.5ppm常规施肥区比不施肥区少损耗2.26ppm

2、产量情况

  表三          2018年-2020年亩产量对比

年限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常规施肥区

(公斤/亩)

420.3

428.6

430.5

不施肥区

(公斤/亩)

355.4

294.6

238

减幅(%)

18.3

45.5

80.9

从产量结果分析看,常规区变化不大,亩产量相差10.2公斤,变幅2.4%之间,不施肥区产量逐年下降,亩产量相差117.4公斤,降幅49.3%。

结论:通过三年耕地质量检测点结果看分析,常规区采取正常施肥措施,土壤肥力和土壤结构变化不大,亩产量也变化不大。不施肥区虽然土壤结构好一点可是土壤肥力和产量逐年下降,这样造成养份含量缺失,使土壤性质发生质的变化,对农民增产增收和农业持续发展极为不利,今后将鼓励农民多增施农家肥,生物肥,推广秸秆还田技术,达到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耕地地力,增加作物产量的目的。

开展国家土壤肥力长期定位监测试验以来,获得了许多试验数据,为进一步掌握我县耕地基础生产能力、土壤肥力状况、土壤环境质量、土壤养分动态变化及施肥效益,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和保持土壤肥力提供科学依据,为现代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科学进行农业产业结构布局和合理进行农业技术指导提供参考建议,加强各监测点成果应用方面的交流,以期迅速把监测成果转化到现实生产中去,从而为我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