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潘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事业管理局 623300
【摘要】本文介绍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发展过程养老金、养老金结构、基础养老金调整、未来养老金预测及养老金替代率的地区差异,并针对完善不同地区,城乡间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缩小差距从政策制定到资金来源方面做了论述。
【关键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水平差异 优化策略
引言
自09年新农保的提出到12年我国所有省份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全覆盖再到14年出台政策就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再到16年底基本实现养老保险全覆盖,7年时间见证了我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作为我国养老保险三大支柱之一的基本保险制度,在应对全国老龄化的风波其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重要手段,然而城乡居民保险由于各地财政经济存在较大水平差异,导致各地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水平也各有高低,地方政府基本养老保险要坚持在中央政策的调控基础之上,按照地区实际情况动态调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现长缴多得,建立风险预警系统等长效机制。
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水平差异
地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额政策差异主要指标的比较包括,基金缴费、超年限增发额比较、丧葬补助比较。基金缴费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助三部分组成,个人缴费在国家规定档次基础上存在各地区个缴档次的差异:一些省份延长了国家基金档次的划档数量、一些地区地区在缴费起点及各档次基金划分差异都存在不同差别,这种情况主要包括粤、鲁、沪、津四个省市,除了上述两者外,还存在与国家缴费模式完全不同的特殊型模式,包括京、鄂、黑、三省市,体现了我国基本养老保险政策上的差异性。
政府补助层面,各地区在国家规定的缴费低于五百元,每人每年补助不低于三十、超过五百元,每人每年不低于六十元的基础之上有相应的增设,不同省份的最高补贴最高相差五百一十五元,地方政府补贴存在地区的差异。
超额年限增发额在各地区“出口”养老金补贴层面也存在较大差异,截至17年年末,十七个省份出台了具体规定,地区之间分忧绝对增发数额及百分数增发数额两种增发额形式,绝对增发额形式中补助最多的是西藏青海地区为15年为界,超一年多补助10元。最特殊的为浙江的增发额补贴形式,规定15年为界月缴费年限养老金在30元基础上每年增加5元,总体看来地方补贴政策不够积极。
丧葬补助上看来,13个省市未明确具体标准只是施行鼓励性政策,而11个省市明确了具体的丧葬补助,如皖规定参保人死亡立刻支付基础养老金8个月的份额。沪,桂等地规定了3600元的具体丧葬额标准。
在相关调查中发现:居民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与政府规定基础养老金、缴费年数、超年限增发额、选择缴费标准、个人账户资金计息率、政府财政缴费补贴、个人实际缴费年数间存在函数比率关系,据此函数模拟出居民选择15、25、40年不等的缴费期将导致吴超年限增发额、10倍、25倍超年限增发额的差异,这是从静态层面比较养老金增长的。但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基础养老金的增调应该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应该“与经济增长相适应”或者有一个具体的调整标准,根据实际情况每两年调整一次基础养老金份额在我国经济状态背景下更为合理。
二、地方政府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优化策略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主要为了防止老年贫困的发生,基本标准是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满足衣食住行的日常消费所需。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标准为满足日常的粮食消费所需,这是非常低层次的水平,考虑到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经济水平上存在较大差距,相同的基本养老金份额无法满足发达地区的消费所需,因此地方政府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最理想的考量,主要依据有以下三点:首先是考虑社会劳动人员与养老人员之间供给与需求间的差异,综合社会供给对劳动人员需求及养老人员需求间关系平衡;二是考虑社会总体生产水平及消费能力间的考量,这是综合了更大层面结构的经济关系而言的,出于对社会宏观经济层面的考虑;第三是要考虑横向间代际差异与纵向间代内差异间的协调平衡关系,保证养老金在高效分配前提下的公平公正,综合我国目前养老金替代率,我国养老人员就业时期工资收入与退休后的养老待遇比率是呈下降趋势的。
缩小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地区差异可以以下方面着手:
一是转变地区政府政绩观,由于地区间存在政绩考核的政府竞争导致政府财政支出倾向于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而重基础设施建设,轻人力资本及公共服务支出的政绩观导致地区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财政支出严重不足,滞后了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发展水平。因此优化地区政府财政支出的出口结构对于本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中央政府应该制定相应政策激励地方政府转化观念,协助地方树立重视公共服务支出的政绩观,维持地方财政及养老保障服务高效运转。
再者是中央要转变优化地方财政拨款制度,基于不同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制定差异化的财政补贴政策才能缩小地区间养老保险差距,同时要兼顾东西部地区的平衡,要统筹公平,公正的财政观。具体体现在:
中央政府要制定系统的养老保险制度,历史债务的遗留会对养老保险基本金的支出造成影响,建立高效运转机制来完善历史债务的缺漏也是工作的重点任务,再者是养老金的支出要划分出一部分能够灵活替代的方式,这样可以实现养老金的高效利用,避免出现财政收入不够的情况,能根据市场的货币价值定价。
除了地方的养老金运作机制,还要进行养老金的市场化运营才能满足本地区养老金的供给所需:多形式的投资方式避免养老金投资风险,进行多级别风险评估,用定期存款或者购买债券等基础投资方式进行,最大化避免投资风险的产生,保障养老金的安全;其次在进行养老金的规模化运营时,为了最大效率地避免投资中的规模效应,应该降低养老金应用规模,从而实现养老金投资的可持续性;最后在进行市场化投资时,政府不能单打独斗,需要与稳健的投资机构进行合作,共同开发合适的投资策略,实现投资在安全保障下,最大化的利益获得。
在养老金改革中必然会对地方的财政收入造成一定冲击,削弱部分企事业机关,事业单位的财政拨款,因此需要中央制定相应的政策护航地方财政隐形方面的财务负担,同时除了地方的政府财政拨款,同时还可以引入社会力量,通过多渠道的资金筹措方案将养老金改革过程中遭遇的财政困境化解平息。这一环节体现的是政府职责与引进社会力量的关系与平衡。
在环节养老保险的实际压力过程中可以通过改革制度与筹措资金进行:改革制度主要针对的是我国机关单位中不存在实际社会生产的个人的养老保险支持,要完善相应人员的养老保险规划,避免出现资金不足的情况,保证机关人员养老保险来源供给的长远发展才能促进整个体系的继续运作。筹措资金方面主要体现在拓宽缴费年限及延长退休时间以及引进资本进行运营操作上面,由于退休年龄存在地区与文化的差异,中央在制定相应规划时要统筹这方面的考虑,针对一些地区适时延长退休年龄能够协助养老金来源紧张问题解决。
在养老金改革发展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监管的力量,根据地区的不同需求保证执行的顺利落地,并且要给监管部门制定统一标准保障机制的高效运作,同时要划分明确的责任划分,保障工作的高效运作。
最后是要缩小城乡间的经济差异,由于城乡地区的参保率下降会影响整个地区的养老工作的高效运转,因此积极发展农村经济不仅可以提高人口收入,还能够保证农村人口积极参保,维持社会的稳定和谐。
三、结语
城乡养老保险存在资金上的绝对差异:养老金、养老金结构、基础养老金调整、未来养老金预测和相对差异:养老金替代率。在实际工作中中央要制定相应政策鼓励地方优化资金分配,引进社会资本,建立具有保障作用的长远机制,根据货币价值调整、明确政府职责与社会力量关系、保障筹措资金来源以及监管部门的高效运作,最后是要提高农村地区参保率,为本地养老金的健康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文军. 地方政府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水平 差异性及其优化研究[J]. 求实,2017(11):45-60.
[2] 解蓉. 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并轨问题的思考[J]. 中国市场,2021(10):28-29.
[3] 杨斌.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府财政责任和负担的地区差异[J]. 西部论坛,2016,26(1):102-108.
作者简介
徐涛阳 1990.07.13 男 四川松潘 汉 本科 中级经济师 松潘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事业管理局 研究方向:城乡居民养老保险